○ 魏刚
怒江项目不是中国第一座大坝,也不是中国最后一座大坝,但它带来的争论却此起彼伏,不敢说后无来者,起码是前无古人。
1995年一个两库13级的大坝被正式纳入议事日程,该项目预计装机容量2100多万千瓦
,超出三峡工程装机容量300多万千瓦。这样巨大的一个水利发电容量将大大缓解中国的电力紧张局面。
2003年9月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召开的怒江项目听证会上,来自动物学、植物学、地学、生态学等不同领域的30多位学者发表了他们的观点,学者们指出怒江大坝建设将会付出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成本。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 认为,对项目影响的评价应该由独立的专家来执行,并同时公开这些专家的名字;建设项目的计划要服从于公众的审查,那些做出错误决策的官员应该承担责任。
来自专家和民众的“呼声”显然对怒江项目的决策产生了影响。2004年4月,有关主管部门下令暂时搁置这个项目。
到目前为止,围绕怒江的大坝之争基本分为两派,主建派和反对派。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两派背后又都有着不同的角色扮演者。
盯着GDP的地方政府
站在前台积极推动怒江项目的是怒江州政府,怒江水电开发对于州政府来说,已不仅仅是十三座大坝带来的源源电力,而是对怒江地区GDP的整体拉动。
地处滇西北的怒江生存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缓慢,至今仍是云南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据云南移民局局长杨骏介绍,72万亩耕地大部分是挂在陡坡上的“大字报”地,每亩地的产值回报仅33元,10亩地养活不了1口人。全州唯一支撑地方经济的森工产业也在天保工程实施后,退出了历史舞台。2002年,怒江州全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05亿,比15年前只增加了3000多万,财政自给率仅为14.7%。
但是怒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仅怒江中下游可开发装机容量就达2100万千瓦,与国家其他十二个水电基地相比,其可开发容量居第六位,与云南省资源比较,水资源占全省的47%。
据云南省发改委编制的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规划报告指出,13个梯级电站的开发,总投资896.5亿元,如果2030年前全部建成,平均每年投入30多亿元,国税年收入增加51.99亿元,地税年收入增加27.18亿元。根据统计,电站建设每投入20万元,就会带来一个长期就业机会,896.5亿元的总投资,可带来448250个长期就业机会。
巨额投资还将带动地方建材、交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GDP的增长,促进财政增收。梯级的建设,将使电力成为地方的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由于可以以较低电价带动和支持矿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地方经济将会实现产业更新和产业升级,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将远远超过电力行业本身。
在电话中杨骏还告诉记者,梯级水库的建成,除了水能的利用之外,还产生巨大的水利效益,使农业获灌溉之利,城乡获供水之益及河道通航之利。光潞江坝一地,就可增加灌溉农地2.31万平方公里(34.6万亩)。
另外,同属三江并流地区的澜沧江漫湾水电站也让怒江州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据统计,现在国家财政每年可从漫湾电厂获利1亿多元,省财政获利5000多万元,所涉及的4县共获利5000多万元,漫湾电厂和省电力公司共获利1.2亿多元。
因此对于怒江州政府而言,水电开发是当务之急。
渴望回报的投资方
与州政府结为战略联盟的显然是投资方,他们好象不喜欢粉墨登场,更多时候在后面看场上的表演。
西南的几条主要江河已经被几大电力巨头划分了势力范围,怒江水电开发项目的投资方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象其他电力集团一样,能够快速立项、审批上马、建成发电、得到回报是投资方美好的愿望。然而现实却不那么乐观。
华电集团参与到怒江流域水电开发中来是在2003年春节后。当时华电集团总经理贺恭与云南省主要领导交换了意见,从整个水电开发的形式——“水火并举,优先发展水电”着眼,决定开发怒江水电。
华电集团云南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新介绍,当时云南很多老领导都同意怒江水电开发,再说贺恭在云南工作长达14年之久,曾担任云南省电力局副局长,参与了云南省第一个百万千瓦水电站漫湾电站的建设,非常熟悉云南情况。2003年3月14日,华电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署了《关于促进云南电力发展的合作意向书》。
本来按照规划,2003年内将开工建设六库电站,同时启动马吉、碧江、亚碧罗、泸水、赛格和岩桑树电站的设计工作。但是因为随之而来的一连串“舆论攻势”,所有的设想开始搁浅。
华电云南总经理郭世明承认:建水电站,受益最大的确实是企业。然而怒江项目拖到现在,受损失的也是企业。到目前为止,华电已向怒江项目投入2000万元,这还只是有关勘测、设计费用。如果项目不能开工,那这钱就打水漂了。
事实上,在怒江这样水能丰富的地区,电站盈利似乎并不困难。仅仅靠着目前怒江支流上的49座中小型水电站6万千瓦的发电量(只占整个怒江地区可开发水能的0.03%),水电公司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劳动就业部门和纳税大户。目前当地水电行业2000多人就业,每年纳税在1000万以上。
作为怒江水电工程的投资方,华电目睹滚滚江水东流去,却无法发电创造效益,确实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扬名立万的环保人士
在大坝之争中孤军奋战的是民间环保人士,他们在前台的表现往往冲动而坚定,有时还会以诗人的情思来感召大众。随着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绿家园、地球村、大众流域、自然之友等环保NGO逐渐浮出水面。他们通过讲座、论坛(比如记者沙龙、水之声论坛)等形式开始积极宣传怒江大坝的相关事宜。汪永晨、沈孝辉也不断替环保总局的一些官员呼吁、“打气”,希望他们能够挺住。
大家可能会感到奇怪,以前大坝也建了不少,怎么没见NGO的影子,这回在怒江一下都冒出来了。
华电集团云南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新对这种情况比较反感:你问问他们对怒江了解多少?怎么能对情况不甚了解就说三道四呢?怒江州委宣传部部长段斌称,这些专家学者是脱离实际,凭想象说话,极端片面地理解环保。
曾经到过怒江州徒步旅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的一位博士后也表示过这种态度:抽象地说,我也拥护环保。可是到了怒江一看才知道,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有多原始,多闭塞,多贫困。怒江搞水电开发可能是他们通往现代社会的唯一通道了。搞环保也应该问一句谁需要这样的“环境”?是衣食无忧的大城市人,还是当地老百姓?
2003年11月底,世界河流与人民反坝会议在泰国举行,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参加的有绿家园、自然之友、绿岛、云南大众流域等。最终60多个国家的NGO以大会名义联合为保护怒江签名,此联合签名最后递交给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专门回信,称其“关注怒江”。 随后,泰国的80多个民间NGO也就怒江问题联合写信,并递交给了中国驻泰国使馆。
我们知道任何组织都是要生存的,尤其是NGO这种民间团体。目前中国NGO的经费来源大部分是海外捐赠。据“地球村”年度报告介绍,“地球村”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外的基金会支持。通常是做好项目策划,然后向福特基金会、美国能源基金会等组织申请经费援助,这部分占了所有经费来源的90%左右。
著名学者方舟子就此指出:他们这些“环保人士”都自称是NGO,是非政府组织,这些“环保组织”许多实际上是拿国外有政治背景组织的钱,像这样的还能不能算NGO,我觉得可以商榷。
他介绍说,“地球村”在2002年从英国驻北京大使馆获得了40.9万元的活动经费。这个“环保组织”在同一年从德国Heinrich Boell基金会获得了36万元活动经费,该基金会是隶属德国绿党的政治基金会,而德国绿党是德国的联合执政党,这不能说没有政府背景吧?
通过大坝之争,很多环保人士的确走到了前台,很多民间环保组织也声名鹊起,知名度大大提高。如此是否有了向海外机构要钱的资本呢?我们不得而知。
当然,如果只是凭“受人钱财、与人消灾”来判断环保人士的立场也似乎欠妥,但在怒江,环保声音的突然增大,还是让我们不得不思考。
期待改变的当地百姓
在这场争论中,真正与大坝息息相关的当地百姓却既不在前台也不在后台,他们对大坝将给生活带来的影响知之甚少,似乎也没有代表他们的声音,他们能做的,可能只是最后接受这场大戏的结局,不管是喜是悲。
怒江是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要脱贫,一个优先的选择,是大力开发怒江的水电资源。这是何祚庥院士深入怒江考察后的感叹。
怒江州的农业生产力非常低。一个科技人员曾经为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感到惊讶!仔细一了解,以当地的地形特征来看,应该说独特的生产模式是科学的,而且是“先进”的,因为一旦采用“先进”的耙犁耕锄,就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何院士呼吁,怒江流域人民的极度贫困,是上层决策者和科技工作者必须正视的现实。
同样到过怒江的陆佑楣院士感触颇深:目前,怒江流域各民族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怒江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的关系面临危机,人们都在寻找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
据《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规划报告》介绍,水电开发将给当地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据推算,怒江中下游水电站将可带来44万个长期就业机会。
云南移民局局长杨骏透露,移民安置一般是企业出补偿,政府负责移民实施。怒江正在争取国家按照三峡移民的标准来进行补偿,即人均补偿5~7万元。对于年均人收入不足30元的怒江百姓来说,这是一笔值得让他们付出更多的收入。
可见,对于刀耕火种、朝不保夕,用自身的躯体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艰苦搏斗的怒江老百姓来说,水电开发毕竟为他们指出了一条改变命运的道路。那十三座高耸的大坝也许寄托着他们祖祖辈辈的梦想。
怒江项目既然不会是中国最后一座大坝,那么有关它的争论迟早会尘埃落定。但争论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决策的民主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决策透明固然重要,但各方的博弈不管出于什么利益,希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能给贫穷的怒江百姓一个希望。也许我们的目光看得不够远,但在自然的江河上耸立的大坝会记住这些不同的声音。也许若干年后,怒江这条奔涌的河流会映照出今天所有参与者的身影,谁是谁非,历史自有公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