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立离岗党员管理和职工帮困新机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 08:47 国资委网站 | ||||||||||||
让33万离岗职工“两头热”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负责人日前表示,将在17个大型国有控股集团中推进离岗党员管理和职工帮困新机制建设,让33万名离岗职工感到更多的温暖和关心。 据统计,随着上海国企改革的深入,截至2004年底,由市国资委党委归口管理的上海
上海电气是各大国有控股集团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从2004年开始,该公司根据离岗党员和职工居住地相对集中的特点,建立了19个区域党支部,在公司离岗党员、职工集中居住的12个中心城区实现了全覆盖,让860名离岗党员对应联系服务1.1万名离岗职工。区域党支部建立后,不仅让离开企业多年的离岗党员有了“回家”的感觉,更为离岗职工医药费报销、扶贫帮困、购买健康平安险等提供了方便服务。 上海电气的大胆尝试,在本市各大控股集团中推广开来。从今年开始,纺织控股集团、农工商集团、港务国际集团等纷纷根据自身实际,“一司一策”,大胆探索离岗党员管理和职工帮困新机制建设。4月份,上海纺织控股华申集团公司与杨浦区大桥街道签订协议书,建立离岗党员管理联席办公制度,按企业所在街道建立党支部,就近区域管理,与此同时,建立了社区与企业互动的“8?7? X”模式,即区域党支部确定 8种重点帮困对象,落实7条帮困措施,对X名职工实施定向帮困,形成帮困长效机制。农工商集团针对企业地域广、行业多、居住分散和承担管理4个社区的特点,建立了社区党建和离岗党员管理机构,实行离岗人员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离岗党员1500多人定人定卡,落实责任,不留死角。 市国资委党委负责人表示,上海17家大型国有控股集团将进一步根据自身情况,研究具体措施,落实帮困基金,加强与各区县的合作,构建“离岗党员不漏、区域党建不空、离岗职工帮困不忘”的互动机制,对离岗党员和离岗职工的管理和服务加速向“两头热”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