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武汉城市圈第四极猜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 01:2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 磊

  武汉报道

  4月23日早晨8:10,华美达天禄酒店的28楼旋转餐厅:七八个操着粤语的中青年男子喝着澄汁望向窗外。远处是崛起中的中国第三高楼——民生银行大楼,而苏醒中的城市更是
震撼心灵。

  他们是香港青年企业家代表团的成员,应武汉市青年联合会的邀请,21日至23日来汉就“武汉城市圈”内的诸多投资项目进行考察。

  等不及雅景阁静静的旋转速度,他们三三两两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步行着绕餐厅走了好几圈,指点窗外感慨声声,“华中唯一特大城市,名不虚传。”

  “武汉是上海之外,唯一加过‘大’这个前缀的城市。”陪同的一位来自新世界地产的高管分享着成功投资经验,把武汉新世界中心的施工现场隔着玻璃给遥指了出来。

  激动着这群香港人的还有地平线之外的,或者说,一天前市委副书记殷增涛会见时所再三提及的“武汉城市圈”建设里的机会。

  据市交委高速出口路办公室主任叶长胜透露,城市圈交通网络规划中的“七路一环一桥”都将在年内开工,而7条快速出城通道打通后“到周边8城市只需要1小时,且与国家、省高速公路网对接,到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只需4小时。”

  代表团团长,中国世贸集团主席曾智雄曾宪梓次子表示,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很多香港大公司都非常、非常看好武汉。“这次来考察,对整个‘武汉城市圈’的前景也非常看好。”

  “1+8”武汉城市圈

  市政府研究室提供的资料显示,“武汉城市圈”就是以武汉为龙头、由周边100公里范围的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和潜江市等8城市参加的华中城市圈。

  而定位分工也已经基本清晰:如孝感是武汉支柱产业的配套基地,咸宁为绿色产品供应基地与光谷的生产科研基地,黄冈精品农业园区和华中药谷基地等。

  一位省府官员表示,“武汉城市圈”建设在某种程度而言,可以看作省委书记俞正声“湖北新政”的抓手。

  2002年初,到任不久的俞发表了“依托全省发展武汉,发展武汉带动全省,尤其是带动武汉周边城市发展”的重要讲话;5月23日,“武汉及周边城市经济协作、联合座谈会”在汉召开,9市市委书记或市长率团参加了会议,在重大基础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科技教育和人才交流、要素市场等方面达成一致,并形成《会议纪要》。

  同年9月,“市场带动,利益驱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联合协作,整体推进,共同发展”被确定为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基本原则。

  而一直作为武汉城市发展的“两通(流通、交通)起飞”战略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完善。今年3月31日,省长罗清泉与“武汉城市圈”9市市长会聚黄石,力挺“大市场、大网络、大产业”战略: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所秦尊文研究员介绍,首先是大市场,分两个方面“一是商品市场,二是统一的金融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

  据介绍,武汉腹地广阔且商品集散功能强,自古便有“货到武汉活”的美誉,全市共有商业机构1万余家,全国最大的10家零售商场武汉便占有2席。利用其全国重要商埠的地位,可促进分工,成为周边8市通向国内外市场的桥头堡。

  记者还了解到,武汉作为华中唯一的特大城市,完全有条件成为区域的金融中心,故而在“武汉城市圈”内建立统一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也被提上工作报告。再就是整合各城市的产权交易市场,形成以武汉产权中心为枢纽的覆盖城市群的产权交易市场网络。

  秦表示,大网络战略也可谓重中之重,需大力加强交通、通信、信息、金融、人才等复合型有形、无形网络的建设。

  “铁路,武汉是全国四个枢纽之一(另三是北京、上海和广州);水运而言迈入重工业时期的我国正议黄金水道复兴,航空方面武汉也是全国6个枢纽之一。利用武汉,茁壮‘武汉城市圈’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可见,铁、水、公、空有机结合的大交通网络在“武汉城市圈”内初步形成,而圈内的电话区号也即将统一。

  公开资料显示,武汉长江上已建成了4座大桥,并且还将再建成阳逻、天兴洲两座长江大桥,并争取开工建设武孝和武鄂黄城际轻轨。

  秦最后以为,大产业战略已显成效,大机构、大项目正蜂拥入市。

  目前,武汉市确立光电子信息产业、以轿车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业、钢材制造及新材料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环保产业五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食品、服装及纺织、造纸及包装印刷三个优势行业,特别是光机电制造业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代表团一员,亚钢集团董事长姚祖辉就此角度表达了对“武汉城市圈”里机遇的青睐。“(这里)拥有支撑现代制造业基地所必备的人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能源,拥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姚最后表示,他没有理由不来这里投资,他还透露,与武钢等企业正在接触中。

  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

  看好“武汉城市圈”的并不仅仅是企业家们以及湖北的官员,很多权威学者也对这片土地情有独钟。

  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2000年时曾率一个考察组来到湖北,武汉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后的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长江中游经济区域发展的若干建议”。

  北京大学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教授——中国新经济地理学旗手,也是一直在为“武汉城市圈”鼓与呼。他2004年在多个场合提出的观点于很多人听来是振聋发聩,“武汉城市圈建设应成为国家战略,(这里)完全有可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第四大都市区。”

  而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认同此观点,“武汉有条件也有必要建设成仅次于上海和北京的超大城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杨云彦告诉记者,“武汉城市圈”是在民间所称的中部塌陷局面下提出的。而在现今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中部如何崛起,包括湖北在内的各省一直在思考。

  他分析以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上逐步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地区发展战略上实行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而在全球化分工体系中,沿海地区面向国际市场的区位优势超越了中部地区面向国内市场的区位优势。

  “在这些综合因素下,中部被边缘化了:制造业衰退,就业萎缩,劳动力外流,生产要素外流,经济地位下降,市场覆盖面缩小,城市影响力减小。”杨说。

  2004年5月27日在武汉举行的首届“中部区域创新论坛”上,湖北省政府秘书长李春明也坦承,中部地区没有一个大规模、强实力的城市群,关键之一是没有像上海、北京、广州那样的核心增长极与辐射源。

  不能再单打独斗,也不能搞老一套的削峰填谷,“1+8武汉城市圈”于是在省、市领导的直接部署下集聚成型。

  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表示,短期而言“武汉城市圈”的意义自不待言,但若真如部分学者建言的那样成立跨鄂湘皖赣四省的大武汉经济圈(又称长江中游经济区),条件并不成熟。

  “比之1980年代的武汉经济协作圈,大圈的认同感已是大打折扣。”

  第四极梦想三步走

  杨云彦教授表示,的确就现状而言,“武汉城市圈”建设只是一个区域性的话题。“但若着眼未来,这是一个关于整个中国乃至有世界性影响的命题。”

  杨分析以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出现新变化:积极财政政策正逐步淡出,外贸受到汇率等因素影响而国际市场需求正走疲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强化内需拉动的作用是迫在眉睫。“而中部地区由于辐射整个国内市场,其区位将又一次成为莫大优势。”

  杨最后表示,中部崛起说到底,与政策因素无关,而是与市场“看不见的手”有关。“但政策能加速和催化这个过程。”

  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官员显然也是为这历史性的机遇而鼓舞,3月的“武汉城市圈”建设工作会议上,发展“武汉城市圈”的三步走蓝图被再次重申:

  据透露,到今年年底的目标是初步构建区域市场框架,整合城市圈各类市场资源,尤其是初步建成城市圈的交通设施高速化、网络化和一体化。

  该人士还透露,中期目标更加量化,“到2010年,城市圈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7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65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武汉市城镇化率达到70%,其他8个城市城镇化率平均达到50%。”

  远期目标则是“到2020年,武汉城市圈提前3-5年实现全面小康,武汉市率先在长江中游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武汉城市圈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秦尊文研究员表示,到时中部将是一个迥异于现在的图景和地位。他以为,届时将很有可能是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增长极,以郑州、长沙、合肥、南昌等为经济增长极,共同形成中部经济板块,成为继珠三角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环渤海城市圈之后的中国第四增长极。

  而对至今仍有争议的“中部崛起谁当龙头”,秦表示省、市领导从俞振生到李宪生口径非常一致,“不评价,先做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郁则以为,无论如何,武汉和“武汉城市圈”将在国内经济大循环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建设成为以满足内需为主的生产要素和产品服务市场中心,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孙最后表示,中部崛起战略有利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的整合打通并联络西部开发,这个意义上来讲,“武汉城市圈”只是刚刚起飞。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