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议:让企业成为创新龙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 06:59 中国青年报 | |||||||||
记者 郑燕峰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全国政协委员韩忠朝举出了很多事例。“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3/4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5年申请之
“我国已经成为PC机生产和消费大国,但CPU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两大核心技术掌握在Intel和微软手中。”“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的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 韩忠朝委员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国家的经费偏重于支持高校和科研所。他说:“我国大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徘徊在0.7%以下,而发达国家已达2.5%~4%。” 第二个原因是,企业高级科技人员不足、流失严重。我国每年毕业工科博士上万人,但从高级科技人员最密集的30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来看,仍有84家没有一名博士。192家中央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只占2.1%,并且人才流失严重。 第三个原因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但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 来自安徽科大讯飞公司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说,“中国工程院目前院士总数656人。2001年新增81名院士,只有4人来自企业,2003年新增58名院士,有6人来自企业。而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工程院士构成上,企业和学术机构的院士各占半壁江山。” “我们习惯更多地关注科研机构和大学,但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比如,通讯领域的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的福特公司,飞机领域的波音等”。 韩忠朝委员说:“只有千千万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增强。” 刘庆峰代表说:“这一价值观和社会导向问题不解决,势必使中国企业在建立世界一流研发中心时,在人才吸引上处于不利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