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5年两会与中国经济 > 正文
 

秦晓:不应过度炒作中国能源安全概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 17:13 《中国企业家》

  海外买矿本质上应属于企业行为,不宜和“国家能源安全”联系起来

  文/《中国企业家》两会特派记者 杜亮

  “海外买矿,包括买油田本质上应属于企业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全国政协委员、招商局董事长秦晓3月6日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指出。“但是我们的一些专家学者非要把它
上升到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国外舆论认为中国现在拼命买矿是政府行为,但你自己也这么说就显得不理智了。”

  “我们可以去测算一下,到现在为止中国去海外买的矿、买的资源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中国的能源供应问题?恐怕是很少一部分。但这种自我炒做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在油价飞升的背后,恐怕中国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秦晓说。

  按照秦晓的观点,所谓的“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并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样,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认为,“能源供应”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商业问题,一个价格问题。“只要你认为价格合适,什么时候都可以买到。”秦说,“既然,有些人把它上升到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那么我要问,那些买到资源的企业有没有把这些资源替国家储备起来呢?恐怕绝大部分还是用于商业目的了。”

  “有人总是拿美国打伊拉克为例,说明国家石油战略的重要性。但美国也并非出于占有资源的目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秦晓说。

  针对有些委员提出的——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企业可能买不到所需要的资源的问题,秦晓认为,在企业买矿的过程中,政府提供一些支持是必要的,但不能把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混为一谈,并大肆渲染所谓“能源外交”的概念。田在玮委员对秦晓的观点表示支持。他举例说,某非洲国家一听说是中国的国有企业来买矿,马上就不卖了。如果是一家香港企业,可能很轻松地就拿到这块油田了。

  秦晓认为,解决能源紧张,最根本的一条是推行节能的“国策”,并尽快制定对社会和企业具有约束力的法律和法规出来。

  当然,造成中国企业海外寻油困难重重,还有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现在海外买矿的绝大多数都是国有大企业,国外舆论会很自然地把它和中国的“国家石油战略”联系在一起。

  中国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委员在一份提案中指出,“在拓展石油资源方面,中国国有企业的身份也让外国政府有所顾忌。因为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一般是不容许外国政府及其企业控制。”因此,保提出,应该尽快打破石油行业的垄断,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到这个领域,在海外寻油中扮演重要角色。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