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未摆脱通胀压力 金融改革今年动大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6日 05:53 新京报 | |||||||||||||
![]() 央行发布去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价格走势等多项热点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24日发布了《二00四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了2004年的统计数据,并对2005年货币市场的发展做了规划。 通货膨胀:尚未根本缓解
报告称,目前通货膨胀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预计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左右。而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8%左右。 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调价压力加大;国际油价和一些重要原材料价格仍将处于较高水平,也会影响国内的物价。据统计,2004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9%,比2003年加快2.7个百分点。 外汇:试点美元做市商制度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提出今年将试点美元做市商制度,进一步改进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 报告指出,我国将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严格短期资本流入和结汇管理,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控。进一步改进外汇账户限额管理和进出口核销管理,完善符合边境贸易和跨国公司经营特点的外汇管理政策,探索新的资本流动渠道,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据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受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影响,外汇流入进一步增加,是中国外汇储备增长最快的一年。2004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6099亿美元。而2004年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本外币正利差的驱使下,境内金融机构纷纷减少国外资产运作,将资金调回境内,或增加国外短期借款。截至2004年末,中国外债余额折合2286亿美元,比2003年末增长18.1%. 信贷: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央行的报告指出,对信贷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改进支农金融服务,形成农业信贷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增强农村金融体系的服务功能。 在支农金融服务上,要形成农业信贷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金融政策环境。在信贷准入门槛、信贷审查程序、信贷审批决策、信贷责任追究等方面全面贯彻落实公平待遇的原则,从制度上、机制上消除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歧视,通过灵活运用利率浮动等措施,扩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贷款支持力度,继续做好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小额信贷工作。 金融改革:今年动大刀 央行的报告中强调了今年将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并明确指出了将深化邮政储蓄体制改革。这也是在今年传出银监会欲将邮政储蓄变为“第五大银行”的传言后,中央做出的首次谨慎表态。 除了邮政储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也被要求建立对其股份制改革的监测与考评机制。加快制定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并择机出台。 此外,今年将研究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定位,研究促进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发展、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的政策措施,并扩大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 (本报记者 庄士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