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MBO与国企改革 > 正文
 

MBO之父麦克·莱特称完善法规可免国资流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 01:44 每日经济新闻

  麦克·莱特在沪表示,各国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MBO

  秦晓华 NBD 上海报道

  面对国内投行信托界人士对国企MBO的激烈争论,英国诺丁汉大学著名教授、被誉为“MBO之父”的麦克·莱特教授面色平静地告诉他的中国听众:“不管在哪种体制的国家,
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MBO的方法和渠道,关键是要建立起完善的法规框架。”

  昨天,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和上海世博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主办的“MBO圆桌论坛”上,麦克·莱特,这位在上世纪80年代发现并界定MBO(ManagementBuyout,管理层收购)的教授表示,MBO后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势明显:极大地降低了代理成本问题,有效地调动了企业家的积极性,同时实行多重监督。他说,在美国,MBO用来淘汰无效的经营管理者;在英国,MBO用于国有企业改制。

  在国内舆论对MBO质疑声四起,国资委叫停大型国企MBO之际,参加论坛的中方人士多少有些“心神不宁”。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敏认为,目前舆论对于MBO的认识趋于“妖魔化”,“但只要严格按照国资委颁布的法规来办,我相信可以做成一些‘流芳后世’的‘铁案’!”但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陈建却并不认同,他认为在现行的政策法规下,管理层收购很难有正常的融资渠道,“不打擦边球很难做”。而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徐霆则对MBO中究竟如何规范定价感到困惑。

  面对纷繁杂乱的提问,麦克·莱特说,“在英国,在对国有企业MBO的过程中,也有着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可是最终通过修订法规进行了弥补。在匈牙利,曾存在滥用MBO和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不得不在一段时间里暂停了MBO。后来通过寻找其他合适的方法,使MBO又重新进行了下去。”

  “在中国,不要在一开始就苛求精确的定价机制,因为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相同,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但中国可以借鉴一些相对灵活的机制,不断地进行调整,不断地完善各种法规,把MBO坚持下去。”麦克·莱特肯定地表示。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MBO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