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调整时机到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 15:43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 |
从内部传出来的一则消息说,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在最近的言论中表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有限 文|崔忠亚 与以前中国和国际上关于中国汇率问题的讨论不同,过去仅限于汇率制度是否要变的讨论,此时明确为中国是否该在这个时刻改变,争论进入操作阶段,而国际资本最新的想法是:这不仅仅是一个应该改变的时刻,而且是一个最好的改变时刻。 对这一观点的最好注解是,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在当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改变汇率的机会已经出现,今后18个月会是中国在汇率政策上调整的一个窗口。陶冬做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对这一轮宏观调控的判断。 最新的数据表明,国际热钱进入中国的步伐正在放缓,相反中国投向国际上的资本势头强劲,中国和国际贸易的顺差在缩减。 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微妙迹象让国际投资者们感受到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可能。 从内部传出来的一则消息说,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在最近的言论中表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有限。尽管郭是以学者身份发表这一观点的,但汇率变动可能对中国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一直是政府不愿改变汇率的一个重要理由。现在,针对这种担心,有了另一种解读,这表明中国有关方面在这一问题上有了新的看法。实际上,陶冬认为,由于中国产品的低价格,即使其在现在的价格基础上上涨10%,在国际上还是有相当竞争力的。 与一年前相比,中美在汇率问题上的态度,已经出现了微妙变化,汇率形成机制重定猜测声再起。 国际社会正暗暗掀起对中国汇率制度的新一轮关注“热潮”。 9月7日,北京。力主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约翰.威廉姆斯开始了他的“游说”工作。 9月9日,美国财政部发言人尼科尔斯发表声明说,其财政部长斯诺相信中国正在采取正确的步骤准备改革金融系统以实施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中国已经同意把基于市场的汇率制度迈进作为优先工作。 10月初,七大工业国(G7)财政部长高峰会将在华盛顿举行。中国将以观察员的身份与会。外电猜测,G7会议将成为美国劝说中国改变汇率制度的另一机会。 汇率不是一个单纯和独立的经济手段,而成为宏观调控的一种工具。当陶冬把汇率放在中国将要持续进行的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时,他认为,当宏观调控从数量调控转向价格调控后——即从控制信贷规模转向使用控制资金价格的手段、以改善资源配置的状况时,利率和汇率就成为控制资金价格的主要工具。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对这一轮经济周期的启动,汇率也起了很重要作用。在人民币被低估的情况下,市场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把它调回到一个合理的水平。调回来有三种可能的方式,即: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名义汇率不动,被低估的部分全部靠真实汇率的调整来完成,而用通货膨胀来调整真实汇率是一条很有风险的途径;人为控制总需求。 目前来看,中国主要是通过适当地通胀加人为控制总需求来调整。 经过过去一个阶段的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在高位运行的态势已经减弱,但这种主要靠行政力量来完成的调控风险很大。过去25年的经验让梁红相信,真实利率、真实汇率的调整都会很快地发生。 当汇率成为宏观调控工具的同时,汇率也借过往的宏观调控迎来自己调整的好时机。 陶冬的观察是,在中国这一轮经济升温的过程中,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积聚了大量风险,后面这种风险会继续积聚和加大。房地产正是以往国际热钱注入中国的一个主要行业,现在,嗅到风险气息的国际热钱进入中国的速度已经明显放缓,并且今后还会继续放缓。 与国际热钱越来越缓慢的脚步相反,中国投向国际上的资本势头强劲,中国和国际贸易的顺差在缩减。 汇率改变的直接诱因也日益明显。在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之际,中国企业却因国家的货币政策而在一个长时间内出口低价产品,这固然让中国产品凭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企业不可能无极限地承受国际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而对这种情况的改变不是单个企业就可以做的,这最终可能通过政府行为——包括汇率的改变来调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