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宏观调控将从暴风骤雨转入和风细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10:57 《经济》杂志 | ||||||||||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肯定了前一阶段宏观调控成效,提出了“稳定政策,冷静观察;巩固成果,防止反复;区别对待,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加强法治;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的方针,并部署了下半年经济工作10项重点,其中亮点颇多,如“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及时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正常流动资金贷款,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抓紧完善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限制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尽快制定和公布市场准入的标准
这一轮的经济过热其实于2003年年初已露端倪,只是由于“非典”冲击,当时无暇及此,而2003年下半年关于中国经济的冷热之争仍在进行,虽有央行出台121号文件、调高准备金率等一系列紧缩政策,但缺乏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在信贷异常扩张、投资急剧增长、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的严峻形势下,国务院从今年4月开始果断对宏观经济进行综合调控,清理了一批违规项目,并从土地和信贷入手牢牢控制了投资膨胀的源头,立竿见影,效果显著。国家统计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已有明显改善,国内生产总值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回落,市场价格上涨在可控范围内,且涨势有所减弱。 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深层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格局仍未达致稳定均衡。 此次宏观调控异于以往之处在于地方政府和民营经济成为主要调控对象。基于“换届效应”,各地新班子上任三把火,抓经济唯恐落后,搞建设大干快上,谋发展热情高涨,纷纷“经营城市”,以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有限,往往借力民营经济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出于做大GDP总量的考虑,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上马规模大、产值高、利润丰厚的投资项目,甚至不惜违规批地、违规担保、违规立项,导致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领域投资急剧膨胀。 此次经济过热是地方政府与民营经济共同促成的投资驱动型的结构性过热,虽经中央政府以综合调控手段果断降温,但若干实质性问题仍有待解决:第一,如果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未能实现平衡匹配、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指标没有发生变化,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仍将伺机爆发,而通过操控土地市场谋取巨额土地价差仍将是其主要积累方式。第二,如果商业银行产权关系与治理结构并无根本变革,其追逐具有政府背景的项目、以短期存款发放长期贷款、扩大信贷总量以稀释不良资产等机会主义行为仍会重复发生,金融风险仍将继续累积。第三,如果高利行业为国有部门垄断、市场准入政策不透明、项目审批程序不规范,利益驱动下的部分行业投资过热仍会再现。 囿于调控手段和体制环境,此次宏观调控要避免某些负面效应:我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以投资拉动为主,投资骤然降温,并不利于国民经济平稳增长;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热点行业,民营企业投资项目纷纷被砍,国有企业则乘势大举扩张,这与竞争性领域“国退民进”的战略部署背道而驰;东部省区投资回落幅度最大,而这一地区投资效益其实最高,压缩投资规模的结果是降低了总体投资效益……。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48字方针和10项工作重点分析,本次宏观调控即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从以行政型手段为主转向以市场化方式为主,从以“管住土地、收紧信贷”为重点转向以产业政策和体制改革为重点,从踩刹车转向软着陆,而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要素市场、规范中央与地方关系等一系列制度建设问题亦当提上议事日程。 (详情请见《经济》杂志8月号)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