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金“虚”转“实”:运筹央行7000亿再贷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7日 13:3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肖琳琳 上海报道 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只是国务院设立的“空壳”公司?
这一现象不久将改变。 据消息人士透露,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汇金投资公司未来的实体架构与新增职能。其中之一的新职能是,汇金公司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委托,运作与催收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的救助金融机构的不良再贷款。 一旦该方案得到批准,那么汇金投资公司将从一家代表国家向中行、建行注资450亿美元而成立起来的空壳公司,逐渐转变为具备市场化资产管理职能的实体公司。 与此同时,伴随着潜在的巨大职能转变,汇金投资公司的董事层也将引入一位关键人物。 据知情人士介绍,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的汪建熙可能离职中国证监会,并出任中国汇金投资公司的董事。 再提“人行资产管理公司”? 人行欲建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想法由来已久。 早在2003年下半年,人行就在着手研究关于化解央行风险、维护央行权益、保持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有效方案,并在该方案中“建议央行单独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央行不良债权”。 当时的背景是,人行先后向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城市“三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倒闭的证券公司发放总额接近7000亿人民币的再贷款。而7000亿再贷款的回收希望十分渺茫。 世界银行高级金融专家认为,这严重影响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假设央行有1000亿再贷款得不到偿还,等于央行增加了1000亿的国内基础货币供应量,隐藏着通货膨胀的危机。 当时人行的这一提议并未得到国务院与财政部的批准。 2003年底,人行向国务院上报初步计划,申请设立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央行再贷款不良债权。当时国务院的批复是此事转交财政部审批。 最终,财政部给出的答复是:“不同意人行单独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 其理由是,第一,人行的地位不适合开公司;其次,没有必要单独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建议委托已有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置央行的不良资产。 十分巧合的是,2003年底,正当人行单独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计划搁浅时,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在秘密酝酿中转世而生。 2003年12月30日,国务院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央行资产)特设的汇金投资公司,完成了对中行、建行各225亿美元的注资。 “汇金天生是虚壳公司,”国开行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大用表示,“它最大的意义在于银行股份制改造中代表国家出资,等到银行上市后,它就是银行的股东,行使股权管理职能。” 于是,政府部门有必要为这家在特殊时期为特殊使命而诞生的公司,策划好下一步的走向。 汇金公司董事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曾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说:“其实,汇金公司的准备工作也进行了很长时间。我们是依法注册的,我们是实体公司,公司的架构已经初步建立,但细节目前还不便披露。” 而另一位汇金人士的话几乎与郭同出一辙,“有些事现在无法回答,未最后定。” 或许,由汇金公司承担资产管理业务的职能,运作与催收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可能是他们暂时不便透露的细节之一。 上述知情人士分析,汇金公司承担这一角色是有可能性的。 首先,人行不满意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效率,也不愿意按照财政部的建议把再贷款交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其次,汇金公司的身份与地位,完全弥补了财政部不同意人行单独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两大原因;第三,日前,人行就拒绝向某证券公司发放再贷款时,声称“申请央行再贷款,要等新的再贷款政策出台之后”。 最近,汇金公司总经理胡晓炼,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提升为人行行长助理,更为这一方案的成功凭添了几分信心。 在谈到汇金公司将采用怎样的模式,处置人行不良再贷款时,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人士表示,“把人行的不良债权划拨给汇金公司(再贷款仍旧是挂在央行的帐上),汇金公司按照市场化手段运作,譬如,整合、重组、置换、资产证券化或打包出售,回笼的部分资金以约定的偿付率交付给人行。” 这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式。 因为,如果采用再贷款用钱买断的形式,一是汇金公司的购买资金来源难以解决;二是大量基础货币的突然回收,会影响人行稳定的货币政策。 汇金董事会成员确定 汇金公司的显赫地位,注定踏入其殿堂的人物均是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高官。 而最新的一个消息是,分管期货业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汪建熙,也将加入到汇金的大团队来。 据知情人士透露,汪建熙可能离开中国证监会,出任汇金公司的董事一职。 有一则来自证监会内部人士的传言,汪建熙此次离开证监会,可能与最近证监会近期频繁的人事调动有密切关系。原本两位证监会副主席的提名,最终只落实了一位人选。这一消息未得到汪本人与中国证监会的证实。 如果此事敲定,那么汇金公司的董事将扩展至十位,监事三位,总经理一位。强大的阵容让人不能不感叹汇金的实力。 董事长,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担纲。1998年7月,郭树清在贵州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被任命为贵州省副省长。2001年4月返回北京,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副董事长,国家外汇管理局第一副局长马德伦,2001年3月由央行会计财务司司长的职位上转任外管局副局长。 董事分别为:外管局副局长李东荣、储备管理司司长黄国波、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徐放鸣、副司长孙晓霞、预算司司长王卫星、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货币金银局局长叶英男,与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汪建熙(尚未正式公布)。 此外,汇金公司还有3名监事:财政部财政监督司司长耿虹、央行会计司司长胡正衡和经济学家邓先宏。 人行行长助理胡晓炼担任汇金公司总经理。胡历任国家外汇管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储备管理司副司长、司长,党组成员;2001年3月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汇金注资交行之谜 汇金,言下之意“汇聚财富”,主旨是吸纳更多的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银行发行上市的运动中来。 汇金人士明确向记者表示:“目前,各部门都在全力以赴地做好这件事。” 尽管人们都知道汇金公司是中行与建行的控股大股东,但汇金始终让人看不透它的运作模式,包括占有银行的股权份额与除了450亿美元之外的其他资金来源等。 在中行2003年年报的一个角落里,记者找到了这样一段话: “根据财务重组安排,中行将截止2003年以来的原所有者权益余额2194.26亿人民币转作不良资产准备金,用以消化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2003年12月30日,国家通过汇金向中行注入资本金1863.9亿人民币(合225亿美元)。” 报告显示,1863.9亿人民币正是中行截止至2003年12月31日的所有者权益数额(净资本)。 那么,专家表示,在中、建行新的战略投资者未入驻之前,汇金公司就是中、建行100%的大股东,此外,没有别的股东。 而中、建行原有的净资本全部变为拨备资金,以冲坏帐。 回想汇金公司成立之初,有关部门称用450亿外汇储备是为试点银行补充资本金,决不会用来冲坏帐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脑筋急转弯式的资金游戏。 不仅如此,汇金公司对交通银行的入股30亿人民币也格外引人注目。 既然汇金公司的注册资本450亿美元全部放入中、建行,那么汇金公司入股交行的资金从何而来? 中央汇金公司副总经理李笑明曾表示,“入股交行的30亿资金并不是国家外汇储备,中央汇金公司的注册资金也没有任何变化,这些资金应该是以负债的方式取得的”。 这样的回答依旧令人琢磨不定。 但,有一细节值得注意,日前,交行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按50%的价格出售了帐面价值414亿人民币的可疑类加损失类不良资产,即207亿人民币。 专家分析,汇金入股交行的30亿资金很可能是信达公司的实际回收资金与207亿收购价的差额。 如此推算,信达公司的实际回收率约在42.75%。 面对这一说法,信达公司与汇金公司均保持沉默。 此外,专家认为,汇金“以负债的方式”取得的30亿资金,由于不是外汇储备、不是国家财政资金,那么最大可能是来自央行再贷款。 汇金公司的神秘面纱与特殊的地位,越发引起人们的好奇。 那么,汇金公司何时向中、建行派董事?汇金公司的经营模式究竟如何发展?政府官员担任汇金高管的问题怎样解决? 谜团依旧。 汇金人士总结:这一切问题都归为公司未来的定位,是纯粹的公司还是特设的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