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预警外债风险 经济学家归罪“热钱”搅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7日 12:5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孙铭 实习记者 刘璐 北京报道
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来说,短期外债能有多大的影响?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再次发出警告:外债增长加快,短期外债比例提高,已超出国际警戒线。 短期外债指标示警 郭树清是于8月初在北京外汇管理部检查工作时作出上述表示的。他同时还对当前的经济、货币金融形势作出了分析,虽然国家宏观调控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除了外债问题,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连续5个月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和物价有可能反弹等都需要密切关注。 “短期外债问题同样是宏观经济过热的一个表现。”经济学家樊纲分析说,宏观经济过热时,大家预期都看好,连外国银行都把中国的项目看成了好项目,短期贷款都会增加,导致中国短期外债增加。 短期外债超标,使国外资金来源渠道逐渐暴露在监管层的视野之下。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宏观调控不仅是控制住国内资金的闸门,还要控制住来自国外的短期资金。 我国短期外债指标并不是第一次超过国际警戒线,但令人忧虑的是,超过警戒线的程度却越来越大。 短期外债占比是短期外债余额与总的外债余额之比。一般而言,国际上认为短期外债比例不超过25%是比较安全的。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在2002年底短期外债占比为31.43%,此后便逐渐攀升,到今年3月底突破了40%大关,达到40.66%。 对于短期外债指标变化的原因,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指出,这其中的原因是需要考虑和加以更多追究的,不同成因的影响和可能的威胁性也大不相同。 其中一种可能是,几十年前的长期外债现在到了一个需要支付的时候,从而成了一个本期必须解决的任务。这种情况在当初借钱的时候也就做好了还钱的准备,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是把外债资金投向了投资过热行业,那么就有很大的问题。 比如,有些地方招商引资本来是应该招商来做长期投资的,但却做了房地产,一旦房地产卖不出去资金无法回收,就成为坏账。又比如,一些地方政府或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期间,不想把自己觉得好的项目停下来,于是去向外资银行贷款,或者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外债。 外汇局严控短期资本流动 对于不断恶化的外债占比指标,国家外汇局也没有等闲视之。 外汇局一位人士透露,在外汇局今年的工作要点上,加强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有效控制短期资本流入和流出被列入工作要点的第一条。 具体的工作包括四点:对没有实际贸易和直接投资背景的资本,未经许可的证券投资资金,外汇局要禁止其流入;对所有合规入境的资金,在结汇环节都要加强真实需要的审核,从严控制外汇资金与人民币之间的交易活动;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举借外债实行总量控制,严格控制短期外债特别是贸易融资规模的增长,将研究出台适当控制外汇贷款过快增长的可行措施;还将研究在不影响正常贸易和投资的情况下,对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收汇加强真实性审核的有效措施。 “如果短期外债太多、外汇储备不够,而金融管制体系又不完善的话,一旦到期不能支付,本国货币就会贬值,汇率体系的变化将引发恐慌,因此短期外债是很重要的东西。”左小蕾指出。不过,她认为,鉴于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充足,国际清偿能力很强,因此目前的局面还不足以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构成根本威胁。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国际清偿能力成为衡量外债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主要的国际清偿能力指标包括外债余额与外汇储备的比率、短期外债余额与外汇储备的比率。按照今年3月底的数据计算,我国短期外债余额与外汇储备的比率为18.5%,低于国际上公认的20%警戒线,而此前的几个季度这个指标也没有超过20%。因此,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比例虽然上升较快,但我国的国际清偿能力还是坚实的。 但短期外债的增长,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经济的风险。 经济学家樊纲表示,中国近两年处在宏观经济过热的经济高涨时期,大家预期都看好中国,因此贷款多,现在哪个项目都成了好项目,随之外国银行也把很多中国的项目看成了好项目,因此外国银行的短期贷款都会增加,这是中国经济高涨时期的现象,但同时也预示着风险的加大。因为短期资金来得快,撤得也快。中国经济能否经受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宏观调控能否让短期外债平稳降温,全世界都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