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调控出现转机 央行加息仍在小心观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 07:33 北京晨报 袁满 | ||||||||||
“加息在即。” 本月初,央行行长周小川“利率变动要跟上价格变化”的表述被市场如此解释。 几天后,一家财经媒体称,央行加息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分别提高0.25%和0.50%;或者存款利率不变,贷款利率调高0.25%。
几乎是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清晰地显示,一系列经济指标的热度正在回落。 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出“当前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成效”后,央行还会祭出加息的利器吗? 透过数字回落的表象,人们会发现,宏观调控的初捷很大程度上是行政调控的结果,并且带有明显的“运动”特征。 以信贷增长为例,5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贷款骤降,同比少增1404亿元。但是,银监会却发现,这不过是商业银行对贷款“一刀切”后的“政绩”表现。 显然,一旦行政干预的“风头”过后,被外力强压下的投资热情很可能重新升温。而抑制反弹的重要一步,就是市场调控手段的跟进。 经济学家胡祖六曾表示,投资增长的过度,归根结底是资本的成本过低。所以,央行应该提高利率,这样,投资需求才能得到真正抑制。 加息的另一个可能性来自美联储利率上调的影响。 6月8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宣称,“石油价格如果继续居高不下,并引发全面通货膨胀,美联储将大幅度加息。”市场预期,“加息令”可能会在本月29日至30日的美联储例会上出台。 如果美联储上调利率,“热钱”涌入中国的风险将不断被化解。同时,为了稳定人民币币值,国内利率极有可能跟进上调。 周小川的表述,进一步明确了央行对物价水平的关注。尽管5月份CPI同比增长达到了4.4%?已临近高通胀警戒线。但环比(与4月相比)0.1%的降幅,却让人们对当前物价上涨的后续动能产生怀疑。 加息依然是一把悬在中国经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剑,央行仍在观望。 晨报记者 袁满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