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打嘴仗”:经济增长为何物价低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19日 08:07 中华工商时报 | ||
【记者杨金瑞王佳航北京报道】 经济高速增长,物价为何却持续低位运行,在日前召开的“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高层研讨会”上,经济专家们纷纷为这一令人不安的矛盾现象求解,不过,专家们意见不一。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激增的生产 快速的投资增长。在“六五”时期,投资增长的速度是每年19.5%,在“七五”时期,每年为16.5%,可是,到了“八五”期间,我国投资增长每年平均达36.5%,连续5-6年积累下来,整个国民经济生产能力增加两倍甚至更多,当时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增长都是100%。按照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在国有企业部门,1995年年底与90年代初相比,生产能力净值从100%增加到273%,提高了173%。这段时间里,新的投资里包含新技术,生产能力的增长比固定资产净值的增长快,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增长比国有企业快,而且,1992年以前外资进入中国,从来没有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的5%,1992年之后一下提高到12%-15%,甚至更高。投资大幅增长导致了1997年以后生产能力大于需求,从好的方面来讲,我们告别了短缺经济,但是从坏的方面讲,我国出现了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什么东西都过剩的情形。生产能力突然猛增,虽然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较快,还是没有办法消化来自生产能力的存量,尤其是积极财政政策下,生产能力仍在增长,所以物价5年来都是负增长。从这种意义上讲,如果现在这些过剩的生产力,不能及时消化掉,未来几年,物价还会继续走低,甚至还会出现负增长。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则认为,应该看到几年间物价下降的不同,1996-1998年间,投资过大,外债过多,投资需求紧缩,是真正的通货紧缩,而1999年物价开始上升,2001年和2002年的通货紧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进步、效率改进、品质改进等一些因素导致的,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是导致价格下降的重要因素。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表示,目前高速经济增长之下的价格走低是因为国内需求不足,出口好一些,通货紧缩压力就小一些,出口差一些,通货紧缩压力就大。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例下降很快,这是因为二元结构问题导致城乡差距扩大。需要通过城市化来解决。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则表示,加入W TO以后,关税壁垒逐渐打破,一些国际价格低于国内价格的产品的进口也是导致物价下降的因素之一。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部范建平说,应该从全球视角来透视中国物价走低的问题。经过多年的通货膨胀的大周期以后,世界可能要进入较长时期的通货紧缩。物价下降由这样一些因素引起: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产业转移,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转移打击了导致物价上涨的力量。其次,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是垄断,而近年来,民营化趋势席卷了全球诸多国家,垄断逐渐打破。第三,凯恩斯主义盛行的时候,很多国家常常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导致通货膨胀,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第四,新技术带来新能源,石油等自然资源稀缺性物价上涨减弱。范建平说,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世界性的物价下降,中国的情形是世界通货紧缩趋势中的一个反映。 关于未来价格走势,专家们也意见不一,有专家认为可能会出现适度价格上扬,但也有专家表示未来几年恐怕还要持续走低,甚至应该为真正的典型意义的通货紧缩做准备。不过,虽然专家们存在很多分歧,但都表示,经济持续增长与物价持续低位徘徊之间的反差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