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敏:中国经济面临两个不确定因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18日 10:52 新浪财经 | ||
新浪财经讯 2003年2月15日,由《证券市场周刊》、《财经时报》举办的"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高层研讨会"在京举行。许多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出席了会议。新浪财经对本次会议进行网络报道。以下文字为与会者发言实录,未经本人核对。如有媒体引用,请征求发言者同意。 现在最流行的骂人的话就是“你是个经济学家了”。 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面临两个不确定因素:世界关系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石小敏:人家告诉我说,现在最流行的骂人的话就是“你是个经济学家了”。我们这么多年的经济预测,都离不开统计局的数字,我们在这里评比、判断等等,而统计局的数字它是我们公务部门提供的可见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实际上我想,尽管它也在前进和进步,但是对实际的生活相比,还是有差距的。特别是行政部门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复杂了。由于数据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另外他的质量的提高,保持了我们的经济水平的提高。 第二,我们说宏观经济常常有人假设,不管用谁的理论分析,讲宏观经济好象是一个整体的,中国的经济好象是整体的,就好比是一个家似的,除了老爷子,还有父母和儿媳,还有孙子,一个家庭是宏观,每个个人是微观。可是中国在我看来,发展到现在,中国的经济好比这样的家庭,一个外国人在里面,一个流民也在里面,一个官员是好的官员,还有一个很坏的官员腐败分子在里面,还有几个。把这个东西作为一个家庭说成一个宏观的分析,假设里面有密切的联系,实际上我们看到这个联系在减弱。 大家看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强,和我们关注的宏观经济里面的收入分配越来越大倾斜,大多数人的提高水平提高的极慢,上不了现在的消费热点,比如说房子、汽车、旅游等等,经济分成几块,在不同的层次的体制上,我们把他们放在一起说是宏观。 我们拿一个理论来,我们自己觉得,这个理论有一个逻辑可以解释,但是说出来,对一个有经验的企业家和厂长经理,你说的经济他说不象,这是他的标准。我觉得我们的宏观经济跟这个标准来讲,进度有点慢。比如说讲的99年以前,我们出过一段通货紧缩,我们观察到这个通货紧缩大多数是竞争性产品的劳务,比如说鸡蛋从4块下降到2块,彩电也下降的很快,但是这种时候,我们发现垄断性的产品上的非常快,各种医疗收费和保障都上的非常的快。我们三产服务这一块,上升的太快的话,给一些中低家庭增加的压力非常的大。 我们是外向型经济。特别是96年以后,我们出口的主导理想是三资企业,国有企业死去了,而新生的力量,市场的企业进来以后,他们的技术进步,他们的提高效率的能动性提高了,撑住了人民币的汇率。这个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他们是不同层次,放在一起的话,看变化是看不出来的,所以这里体制的因素,张老师一直讲,我们为什么出现这种刺激性的,启动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意志性的体制相结合,我们发现我们这么多的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更多的是在传统的,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是靠国际市场,国际金融,靠市场内部的一些自身的渠道在运转。但是它提供了生命力和更多的生存空间。 最后我想,结合王建刚才说的,下一步今后两三年,三五年的宏观经济有两个比较大的不确定的因素,一个是国际关系的变化,这里面超过了我们过去常分析的国内的因素。第二是我想提个问题,就是十六大以后,中国的中上层的治理结构,最高和中上层的权力运作机制,明显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代系交换,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从集中到分权,刚才谁说的,我们多少年没有的最长的熊市,这一段时间遇到了。而且可能权力和决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变动。恰恰社会学和政治学都没有一个确定的分析,这一点上,一个是内外,一个是内部的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外部的因素,他们是互动的,对中国整个的经济的都有一定的决定性。 新浪财经:以上发言未经本人审阅,媒体引用请征求发言者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