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高层讨论会 > 正文
谢平:宏观经济预测已经成为一个行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18日 11:19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03年2月15日,由《证券市场周刊》、《财经时报》举办的"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高层研讨会"在京举行。许多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出席了会议。新浪财经对本次会议进行网络报道。以下文字为与会者发言实录,未经本人核对。如有媒体引用,请征求发言者同意。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存在的几个问题

  谢平:我这个发言和你说的四个主题没有什么关系,我今天发言主题是我最近研究了中国宏观经济这个行业的研究,和今天的会没有什么研究。一个观点就是说在中国目前宏观经济分析这个行业已经是一个竞争性的行业,而且形成是竞争的趋势。五大类机构、政府机构,政府机构里主要是计委、中央银行、统计局、信息中心和发展中心,非政府机构一类,今天的十个机构是非正式研究机构评比的,包括社科院,是非政府研究机构。这里面非政府研究机构,主要是联办、天则所、还有国外的公司和国外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比如说花旗银行等等,最后就是国际的金融机构,就是世行等。

  我们央行对宏观经济的活跃的机构也预测进去了,比你们这个表多得多,也进行了比较,这个概念就是现在看来,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这个行业在全世界看也是经济学界的一个很热的行业。分析的机构多,而且经济学家投入到这个行业人也比较多,所以说形成了竞争性的市场,需求也很大,媒体的需求,政府的需求,企业的需求,投资者的需求,而且有评比。这次《财经时报》的评比刚刚开始,实际上亚洲货币,对中国的分析前几年都有评比。前几年排在比较前的就是韩国忠等,对中国的经济的分析早就有,今天国内的评比进展比较好,这是有作用的。一会儿再说评比方法,现在只对预测进行评比,对其他的指标还找不出来,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之外,可以准确除了数量化以外,其他的指标还没有找出来。现在是七个指标,所以第一个观点就是说这个行业现在发展的比较好,而且形成了竞争性的行业。

  第二,目前对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当中,对我国宏观经济效果的评价越来越下降,这是原来没有出现的。同样的政策,意见分歧特别的大,尤其是民间机构,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评头论足,对政府的宏观经济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就得照顾到这,原来没有这方面的竞争,一竞争起来以后,现在你看央行也好,财政部也好,得看社会的评价,为什么分歧这么大,这是很好的。众多的行业、和经济学家、众多的研究所参与对政府的宏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的评价,对政府的宏观经济的评价甚至超过政府本身,形成了很大的压力。

  第四,为什么这个行业进展那么好,就是政府做的比较好的就是宏观数据的公布。为什么今天可以预测评比,其中也是统计局做了贡献,现在的计局数据的丰富起来了。财政部、统计局、中央银行和国家计委,按照联合国的规范,统计数据及时公布,透明度的提高,引发了这个的繁荣。当然也引起了经济学家各个研究所对宏观数据的怀疑,这也是很正常的。

  一方面政府的数据透明度提高,另一方面引发了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产生疑问,这是很好的情况。有些可能是方方面面有问题,有些是大家对数据的理解不一样,尤其是2001年和2002年,有很多的研究所对政府的提供的数据打岔的情况非常多。比如说税收的数据、投资的数据、存货的数据、不良资产的数据大家的疑问比较多,一方面透明度提高,透明度越提高,引发了对数据的疑问,又刺激了宏观经济的分析,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是一种好事。

  第五点,现在国内已经出现了对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分工。有人专门做模型和预测,有的专门分析就业和财政、金融等等,而且出现了所和个人的品牌,比如说宋国青就变成了个人的品牌,就象可口可乐一样。说明宏观经济的分析的品牌现在出来了,有分工和品牌,这也是非常好的事情,中国的宏观经济分析有自己的品牌。

  第六,就是方法论的问题。方法论,我想说的就是我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总体的方法论是没有变的,大家在方法论上已经统一于总量分析和宏观经济学,而且这方面的书和文章也多。

  这里的方法论有几个问题,第一,模型与主观判断的问题。中国现在的分析大部分,我们有一个问卷,我记得统计局经常做,经济学家的问卷,我们也经常拿到,就是问经济学家对经济的判断,你把它数量化,就是说模型加拍脑袋怎么样,尤其是直觉,在经济宏观经济的分析当中,我们觉得直觉这个东西是很有意思的,现在任何的模型电脑也好,替代不了人脑,人脑在宏观经济的直觉作用是很重要的。

  第二,刚才樊纲说的,中国这么多的报告,在做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尤其是做中国宏观经济短期预测的时候。中国假设制度不变,但是偏偏有短期的制度改变了,突然费改了,突然垄断行业变了类似这样的时期,张曙光的老师,他的观点有时候在变,这是我们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没有注意到的事实,就是短期制度的变量。

  我们应该不会改变,但是偏偏短期变量的改变,对中国的经济预测产生很大的作用。第三,资本市场的信息在宏观经济学界当中,有没有用。对中国来讲,就两个变量,总量价格和中国市场的利率,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分析预测,它的信息含量有没有用。现有的模型好象大部分都没有用,预期能力不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来都是假设,市场的利率也好,能量总数也好,包括投资者对未来的看法也是看中的,但是今天在中国的宏观经济当中,这两个变量有没有作用。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超炫彩色情人节站 激情体验心跳感觉!
  30M任你邮送相册,免费试用抽大奖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7650 情人节 射雕英雄
 
  新浪精彩短信


5元!激情男女宝典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林志炫] 单身情歌
[黄品源] 简单情歌
[莫文蔚] 电台情歌
[和弦] Butterfly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产业资讯诚招代理!

企 业 黄 页
在线商机
买:生活水处理设备
卖:国际顶级域名
企业推荐
顺沪经济贸易有限公司
艺野室内装饰有限公司
更多商情发布>>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热招
   分类信息北京
   攻克牛皮癣白癜风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