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年的中国股市以其特有的赚钱效应取得了令世人称羡的发展成就,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旧的赚钱模式正在失去其存在的环境。因此,股市需要新的赚钱效应。
前十年股市的赚钱效应及成因
中国股市的前十年在市场规模、筹集资金、投资者队伍等方面创造了许多令世人瞩目
的发展高速度。至2001年底,上市公司总股本达5214.57亿股;自1991年至2001年底,共募集了7727.09亿元;2000年我国A股市场共募集资金1499亿元,自建立以来首次年度融资突破千亿大关。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一个很重要的市场特性——市场赚钱效应对投资者的巨大吸引力。
然而前十年股市赚钱效应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具有很多特殊性:
首先,那是一个新兴市场所带来的赚钱机会。市场建立初期必然存在股票资源的稀缺性,特别是对于一个发展前景比较看好的国家来说,其新兴市场更容易引发众多游资的追捧,导致供求失衡,造成股市收益高出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巨大的利差,这种暴利效应进一步使产业资本以及其他资本更加冲动地流向股票市场,形成新一轮赚钱效应。
第二,那是大量政策投入带来的市场机会。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和改革试验田,我国股市的前十年是受到诸多政策特别关照的,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无论对上市公司还是对市场投资者及其行为都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不仅造就了大量市场投机机会,而且也是对投资者信心形成有力支撑。
第三,那是市场缺陷造成的投机机会。必须承认,我国的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存在着很多制度设计上的不完善,如国有股一股独大、交易机制的单边性、证券行业的垄断性、信息不对称及上市公司小型化等等。这必然在客观上造成股价影响因素的复杂化,使股票价格不能完全与上市公司业绩相对应。
第四,是社会投资渠道的单一性。当我国资本市场整体发展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时,股票投资相对于其他国债期货、商品期货具有更合适的可参与性、流动性和市场风险可控性,更容易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认同和积极参与。
这些特殊因素的存在导致我国证券市场在建立的前十年存在着大量的赚钱机会,同时由于投机性资金的先知先觉和冒险特性,使得这些赚钱机会基本是与市场泡沫紧密相随的,表现出较强的投机性,因此也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暴利性质,表现为市场的大起大落、高换手率和高投机性。
赚钱危机:走向成熟的阵痛
经过十年多的牛市运行之后,在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明显降低的背景下,股市却出现了令市场各方都十分忧虑的赚钱危机:上证A股指数出现了从2200多点到1300多点的下跌走势。尽管从A股走势的长期趋势线分析,股市还没有明显脱离长期上升通道,但这种调整对市场各方面的影响却是十分巨大的,在我国股市历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不能不令人反思。
回顾这场从2001年7月开始的股市“寒流”,表面上看似乎起因于“全流通”问题,实则包含了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从市场技术面来看,从1999年股市突破1558点创出历史新高以后,A股连续两年在历史高位不断向上攀登,最高达到2245点,这必然使市场本身积累向下运动的动力。
在此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经济增长也出现了调整回落态势,国内股市因此受到心理压力出现相应调整。
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A股市场日益壮大和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新兴市场的暴利机会也随着市场的成熟而逐步减少,投资回报趋于平均化,降低了部分市场投机资金的未来预期。
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和制度的不断规范,政策调控正在有意识地转向市场调控,行政影响的淡出也减少了许多由政策因素导致的市场波动和投机机会。
从心理预期分析,上市公司不能全流通也是市场投资者思想上一个无法解开的疙瘩,并且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忧虑必然会迅速增加。市场不可能在一个大部分股本还无法流通的状态下继续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
上述种种因素直接导致了股票市场以暴利为特征的赚钱效应失去其存在的条件,从而引发场内部分投机性资金撤出,导致大部分投资者观望,其直接后果是影响到证券市场的投资信心和筹资功能。
新的市场盈利机制如何建立
证券市场在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出现大调整,说明中国股市必须寻求新的盈利机制,才能够继续吸引和筹集大量社会资金。
首先,证券市场的职能和运行机制必须正本清源。
融资是证券市场的主要职能,证券市场融资之所以能够顺利运行,是投资者与筹资者两大主体之间达成了一种利益目标的共识。过去,在政府的“撮合”下,投资者与筹资者在证券市场的邂逅相逢基本上是同床异梦的,对于许多上市公司——那些上市不久即宣布亏损的公司——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次慈善救济。因此,这种结合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当投资者大梦初醒,离异是必然的选择。显然,这种市场定位是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生存与发展的。
帮助和支持有前景的企业做强做大是资本市场的天然选择,帮助企业脱贫并不是它的义务。因此,我国证券市场在其功能定位上必须尊重这种选择,要有一个十分明确、公正的政策取向,强化上市公司质量,对绩差股加强新陈代谢,严格禁止垃圾企业上市筹资,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才能真正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第二,需要尽早完善“天生残缺”的市场。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股本不能全流通是目前投资者思想上一个无法解开的疙瘩,这已成为影响市场正常反映股票价格的严重心理障碍。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投资者的这种忧虑必然会迅速增加,在大部分股本还无法流通的状态下让投资者继续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也是很难做到的。正如韩志国指出:股本泡沫是中国股市的主要泡沫源。不正常的股本结构既有可能成为股价过高的主要原因,也有可能成为恶意做空股市的重要把柄。
消除股本泡沫有利于明确每股利润、股票价格与股票含金量之间的关系,使投资者真正对股票投资建立投资理念和投资信心。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把规范市场、增加市场信息透明度和公平交易作为建立市场价值休系的重要基础。
第三,投资者应尽早完成从暴利时代向均衡获利时代的心理过渡。
证券市场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开放性。随着我国股票市场供求关系逐步协调,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和财务信息日趋真实,随着投资渠道的日益多元化,我国的股票市场不可能长期成为获取暴利的场所,也不可能长期处于被价值低估的状态。作为虚拟经济的一部分,它与实际经济的区别只是在于对投资价值的提前发现功能和适度的投机性。
作为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面对一个逐步成熟和完善的市场,也必须形成较为理性的投资预期,不应带着远远超出社会平均利润的投资预期进入股票市场,那只会使自己的行为增加更多的盲从和风险,成为过度投机的牺牲品。
只有参与市场的各方都从自身做起,构筑起扎扎实实的市场价值基础和理性投资氛围,才有可能使股市提高对资金的吸引力,培养投资者信心,形成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共同受益的良性循环盈利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