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6日电(记者 张未民)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统计资料传达出种种乐观的信息。对今年上半年的金融形势,央行采取了既谨慎又积极的评价:稳中趋好。
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加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稳定增长,金融机构贷款增加较多、结构进一步改善、效益明显提高,外汇储蓄稳步增长、外汇贷款增加较多,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引人注意的是,央行首次即时公布了中国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和结益数据。到6月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比上年末又减少3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2.26个百分点。而随着贷款效益、贷款质量的提高,金融机构经济效益也水涨船高。央行宣布,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结益43.5亿元。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结益”概念首次出现在央行的公开报告中,也颇耐人寻味。这既说明央行信息披露日渐透明,也说明今年中国金融机构的利润状况乐观。
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加快。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比上年末加快了0.3个百分点。同时,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比上年末加快了0.1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幅比上年末加快了1.2个百分点。1—6月累计净回笼现金591亿元,同比少回笼现金118亿元。
从以上几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增幅看,均比上年末有所加快。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的增幅大大高于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上涨之和,表明当前货币总量相对充足,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截至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2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1—6月储蓄存款累计增加8034亿元,同比多增2710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增加480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672亿元,活期储蓄存款增加3232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1038亿元。
储蓄仍是目前中国银行业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其稳定的基础。但高储蓄率也说明了中国居民即期消费欲望不足,投资渠道狭窄,拉动内需愿望的实现面临困难。在繁荣的商业社会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有着合理的搭配。中国目前间接融资的比例还远远大于直接融资的比例,在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前提下,如何成功引导关在笼子里的储蓄“老虎”,使之逐步分流并转化为其它投资,的确是有关方面应该继续为之努力的目标。
今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增加较多。据统计,截至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2427.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2%,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外汇储备累计增加306亿美元,同比多增加153亿美元。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2771元人民币,与上年末基本持平,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但一些专家指出,面对外汇收大于支的形势,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看到某些企业和个人的套利、套汇活动,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国内外汇供求状况。外汇管理部门应当时刻关注外汇收支异常现象,经常检查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确保规定的正确执行。(完)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