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三步棋基本解决了和利时公司资本层面的“外部矛盾”。但是未来公司内部的股权分配依然会是一大难题,和利时的改制之路还没有走完
文/本刊实习生胡唯元
第一次改制:模拟法人
1993年,王常力向电子部六所提出成立独立事业部的建议:事业部人员的任命权;事业部员工工资决定权。经过分析论证,六所同意成立事业部、模拟法人运作的方案,六所投入开发HS-DCS-1000系统的100万元资产作为事业部的启动资金(剩余现金30万元,固定资产及投资折合70万元),任命王常力为事业部总经理。
当时事业部手中的现金是30万元,当年的房租就交了40万。王常力至今还能清晰的记起每个月发工资时,他自己一张一张数现金,装入信封发到42名员工手上,“那也是公司的一景”。
事业部成立于1993年3月2日,当年12月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个订单。王常力提到这次和华北制药签的合同时一字一顿的说:“第一个合同,华北制药厂168万,我记得清清楚楚168,挺吉利。现在北京城铁一个单子就4000多万。”
第二次改制:股权要“说清楚”
1996年和利时进行了第二次改制,成立北京市和利时自动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和利时公司提供的资料,新公司注册资本1500万元,北京六所华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入为原事业部全部净资产1000万元,六所承认原事业部职员拥有500万元无形资产,事业部经营者和技术人员以500万现金买回500万元无形资产(以后又增加500万元)。
王常力认为这是和利时在股权结构上第一次能够说清楚的:“国有资产是钱,我们的也是钱,拿现金,开始是500万。后来增资了一次,增加到1000万。”
这次改制对于和利时公司以及王常力本人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利时公司成为独立法人,具有法定意义的经营权、自主权。由事业部时期的模拟法人变为实际法人,有了自己名正言顺的“名分”。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持股,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合理统一等现实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而且,从此能够相对自主决定发展方向、发展速度、资源分配。这些为日后和利时引入风险投资,再次调整股权结构埋下伏笔。
此时,和利时公司的大股东是电子部六所,属于领导股东。公司与自己的领导者股东的关系往往是千头万绪,这是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因素造成的,是院校所属下企业普遍面对的难题。王常力谈到这一时期的股东关系时说:“很多国企都存在这个问题,有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领导层有认同感,这个关系就好处些。如果领导层更换,或者和谐关系打破了,造成的伤害很大。我们很幸运,六所对我们是支持的。”
第三次改制:融资带来的“革命”
1997年夏,和利时公司获得了秦山核电站价值3000万的合同,但是鉴于和利时公司注册资本只有2000万,还不到合同金额,秦山核电站要求和利时公司签合同之前必须提供担保。
回忆起来,王常力说:“秦山核电,整个核电站除了反应堆,那外面的控制系统全是我们做的,这东西要是出了点事,把我们全卖了都赔不起。”但是,和利时“盘子”太小,显然已成为下一步发展的瓶颈。
1997年北京市提出“首都经济”的概念,经济发展重点向高科技企业倾斜。北京市政府投入15亿元建立北京市风险担保公司,成立两家风险投资公司。其中之一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从1998年6月起与和利时公司开始接触。
和利时“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风险投资主要试图通过融资来构建一个更稳定的股本结构。最终和利时以1:2.4的比例扩股,引入了北京科技的风险投资。1999年2月,和利时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北京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股本占30%成为第一大股东;北京六所华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占24.11%,和利时公司个人持股占24.11%,两家并列第二;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占20%;北京市新技术发展服务中心占1.78%。
这次改制给和利时带来的变化主要有三点。一是和利时得到了5000多万元现金。二是和利时公司排在前面的四家大股东所占股本份额比较接近,六所更是丢掉了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三是和利时迎接北京市风险投资的同时得到了很多资源。
王常力评价这次融资时说,“这在北京市的资本运作中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当时我们想建构一个稳定的框架,我们就决定吸收风险投资,我们得到的并不是钱,我们得到更多的,一是完善了法人治理制度,我觉的股东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制衡的,股东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大家达成一种制衡关系,目标就一致了。为了共同的利益奋斗,在企业里做,大家不要捣乱。你捣乱,我也玩完了。”
和利时的哲学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常力连续强调自己是学控制的,喜欢系统的操作,更看重过程的完美。公司的成长作为一种结果,是自然形成的。“一个健康的企业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理性的决策体系,定位、市场、资金、人员各方面都要相对来说平衡。这样才能健康的发展。”
他给和利时未来三年发展方针定为:稳中求进,抵住诱惑,耐住寂寞。
“在公司成长的青春期,最忌讳的就是抵不住诱惑。1999年通过了认证,可以在A股上市,但是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上,现在还在考虑为什么要上,在哪里上。”
在和利时,他时常讲自己的“汽车理论”。企业的运作中,人才、市场、技术、资本四大要素就好比汽车的四个轮子,企业的经营者就像司机,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有人对王过于沉稳有所抱怨,和利时1999年就通过了A股认证,但是迟迟没有上市,“坐失良机”。
但王常力更推崇一如他们公司名字那样的境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元素并存且秩序井然,均衡、稳健才是和利时所追求的。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