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15日全国粮油贸易规避风险研讨会实录(4)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 08:30 大连商品交易所 | |||||||||
这个表是高盛的期货指数基金,包括一些产品,不是每个产品都是同样的权数,在指数基金里最大的权数是油。谷物产品所占的比重是最小的,但是它用的量还是足够大的,足球造成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最后的使用者是投机商或对冲基金,他们买入卖出完全是根据技术面的分析。他们基本上不考虑政策、产量这些基本面的因素。大家看一看每周、每月、每季度的平均值,通过
提问:宏观基金是属于这里面的吗? Todd Goll:有一种基金叫宏观基金,这实际上也是对冲基金的一种,也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模型、数量模型来进行交易。再次感谢受邀请来到桂林这个城市,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参观这座城市,再次感谢邀请。 主持人:下面请中储粮总公司购销计划部副部长许峰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许峰: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专家、业界同行,会议上能够安排这么一个机会中储粮公司就风险管理问题跟大家进行交流。这次会议安排的比较好,气氛比较轻松,虽然感觉压力比较大,但是总体上来讲是比较轻松的,下午一来就听了一首歌《两只蝴蝶》,第一句是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我一听这是风险管理,跟这个会议都非常贴切。但是风险管理真的谈的话是很复杂的问题,最主要的是风险管理很难说是一个技术性的工作,一谈到管理本身管理是什么?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好办,可以定量,可以复制,还可以证伪,但是一到艺术层面就麻烦了。所以风险管理有些东西大家是可以参照的,有些只能靠自己去悟。就跟穿衣服一样讲究量体裁衣,别人穿着效果很好的衣服在你身上不一定合适。所以风险管理是非常难的,难还要进行交流,主要是通过这个活动大家了解,了解之后就可以理解,之后就可以进一步进行合作了。我今天主要是讲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轮换的基本情况,之所以把轮换的基本情况放在第一部分也是大家谈风险管理,对轮换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展开来谈风险管理。从两个方面讲,一个是轮换业务的主要特点。我总结出六个,计划管理、政策导向、购新销陈、品质严格、财政支持、双向操作。前几项都非常好了解,政策导向也没什么可说的,轮换的品质跟一般粮食贸易的品质是不一样的,正常贸易只要有人买、有人卖什么品质的粮食都可以交易,但是作为轮换的粮食品质有严格的限定,财政支持首先是中央储备粮保管费用有补贴,利息有财政支付,另外每年还支付轮换费。双向操作是指作为现货交易商来讲,一般来讲大家只能进行现货的先买入后销的操作,中央储备粮存在一种类似于期货做空的机制,我们很怕遇到牛市,熊市大家都可以赚钱,但是遇到牛市时大家就感到非常。中央储备粮如果在熊市里继续用做空的机制采取先销后供的方式,这是中央储备粮轮换业务的基本特点。 大家现在对中央储备粮轮换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总体说我们认为中央储备粮既受到政策限制,又受到政策支持。既有很多操作上不变的地方,但也有一些相对便利的地方。在这样的风险环境中中央储备粮的轮换环境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公平的。中央储备粮这几年轮换的基本成绩大家可以看一看,我想说的是中央储备粮经过四到五年的轮换已经累计完成1280亿斤的轮换,另外库存粮食已经达到整个历史对好的水平,储备库点从11000多个下降到1000多个,取得非常大的成绩。另外包括制度建设、市场化水平、经营体系等等可以在以后进行交流。 中央储备粮轮换取得的这些成绩实际上换个角度来讲就是风险管理取得的成绩,因为风险是时刻存在的。中央储备粮的轮换到底面临哪些风险呢?可以从企业内部和外部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企业内部风险包括操作风险、执行风险、道德风险。什么叫风险,今天讲了一天了,谁也没说,但是大家心里都知道。一般我们讲风险是讲不确定性,更确定说是指有可能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从内部看在中央储备粮轮换操作、执行过程中都可能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执行,执行出问题的例子是比较多的。一个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是典型的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按照规定最大亏损额理论上是500万美元,可是它在期货上已经亏了几个亿了。这就是制度出的问题。道德风险的例子很多,远的有巴黎银行倒闭的例子,近中储粮也有一些情况。在现在市场环境下所谓道德风险经常是与执行风险、操作风险同时出现的,这是伴生的。道德风险经常是隐藏在执行风险、操作风险之下的,是每个经营管理者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中央储备粮轮换的外部风险简单来说是四个方面,市场、政策、信用、法律。作为任何企业来讲,都会面临这样四个方面的风险,今天上午有一位老先生提了为什么不谈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不能不谈的,如果不谈的话这个风险管理就是有缺失的。说到这些风险中央储备粮成立总公司以来,这五年来风险管理采取了什么措施值得好好总结一下。首先是明确企业宗旨,坚定发展原则。风险是多方面的,风险管理必然是全方位的工作,不可能是某一项措施就可以解决企业的所有风险。对于轮换风险也是一样的,宗旨是解决企业总体风险偏好和风险取向,这是所有风险管理的基础。没有发展原则、企业基础的话谈任何风险管理实际上是没有基础的。中储粮公司主动和被动坚持的是低风险、稳健发展的取向,这是跟中储粮公司特殊的性质一致的。第二是争取广泛支持、促进共同发展,有效的风险管理需要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和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中储粮公司进行轮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争取并且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而且与成熟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一点对风险管理非常重要。第三是制度建设,加强轮换监控,大家谈论风险管理一定会谈到制度建设,风险管理一定要靠制度来保障,不能光靠人或光靠总经理决策来保障。通过轮换监控可以把轮换在母公司的全程控制之下。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活力,其实企业抗风险就跟人抗疾病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一个人的肌体比较强健就百毒不侵,百病不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有一个充满生机的企业机制,对你来讲就不是风险了,对别人来讲可能是很危险的,但是对你来讲就没多大影响了。这四点相对来讲是进行中央储备粮轮换风险管理比较间接的措施。比较直接的措施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研究、把握政策指向。市场研究就是需要投入,一定要下决心投入。中储粮公司在市场研究上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招聘了专门的人才。第二拓展经营领域、丰富轮换方式,中储粮公司非常特别,整个经营领域受到严格的限制,只能从事于轮换有关的经营活动,这样就先天使中储粮公司有可能会面定着经营领域比较单一所导致的风险。可是在这种限制条件下,中储粮公司把轮换经营尽量地向比较广阔的领域扩展,不光从事原粮的现货贸易,还涉足加工、物流,还有对农业生产提供一些服务。总之在粮食流通中储粮突然扩展自己在价值链条上的地位,并且在轮换方式上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像网上交易、招标采购等等。这些都是限于中储粮公司经营领域所限所采取的必要的风险管理手段。第三建立粮源基地,强化物流保障。总体上作为粮食现货企业,大家有一个切身的感受,一个粮源、一个物流这是粮食现货企业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石,没有这两点粮食现货企业实际上是没有根的。中储粮公司对粮源基地建设、与铁路部门合作,将中央储备粮纳入国家重点运输计划等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使粮源基地建设和物流保障初步收到成效。改进客户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轮换是一个市场行为,不可避免要跟客户打交道,现在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拥有一大批信誉比较好、经营能力比较强的合作伙伴、客户对于我们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起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五点是加强管理创新、推进内部协作。像中储粮公司这样一个体制,大家略有所了解,它是脱胎于行政管理的公司,是典型的层级式的架构,作为垂直管理来讲比较有效,但是应对市场变化不是一个非常灵活、理想的模式。怎么办?必须要在管理上进行一些创新,内部通过充分的沟通、内部协作努力形成企业整体协力和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因此风险管理的创新是保持企业能够长期发展、长期规避风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中储粮油轮换风险管理经过五年没有出现全局性的风险损失,我们轮换了1280多亿斤的粮食,没有发生全局性的损失,这有各方面原因,也有风险管理做的比较好的方面。在一些局部、时段上也是出现过相当大风险的,是比较幸运的。通过对这些风险的回顾暴露出中央储备粮在轮换过程中确实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困难主要是客观方面的,第一是市场动荡加剧,第二政策难以预期,第三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动荡加剧在座的诸位应该都有切身体会,从03年到现在这两三年时间市场动荡是从事粮油十多年没有遇到的局面,不光是粮食市场,也不光是国内市场,从CBOT来讲,大豆价格从5美元左右到10多美元,又回到5、6美元,原油从二三十美元到70美元,还有金融、航运。国际航运市场的波动也是近几十年来对大的波动。正好这些都在这几年赶上了,因此市场动荡的加剧对于轮换的风险管理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二政策难以预期,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下,不让政府发挥作用是不现实的,政府的作用会长期存在,政府对市场的调控是长期存在,不容回避的。但是对企业来讲我们需要的不是没有政府调控的市场,我们需要的是政府的调控是可预期的。政府调控的时机、力度、调控目标对企业来讲是可以进行预判的。不管是调控方式的改革还是行政管理改革的方向。从现在来讲由于政策的决策程序,对信息的约束,还有方方面面各种复杂的原因,我们寄希望的政策可预期性与我们的希望还是有距离的。第三是竞争日益激烈,今天白部长开篇就讲了竞争格局,现在不仅是国内粮油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国际上的大粮商原来早就在中国进行投资了,但是现在已经直接把贸易公司直接开到国内,它独资的粮食现货贸易公司直接开到了国内。这说明跨国公司对他们来讲进军中国的套路是早就规划好的,或者说是深谋远虑的,他一定要在中国复制在北美、南美成功的模式。既然要复制这种模式跟我们的竞争就是全方位的,绝对不光是跟我们竞争加工领域或者是终端市场,是要从粮源到物流与我们展开全方位竞争的。这一点他们的进入,他们的实力、经验使已经比较激烈的竞争格局越发的白热化。 除了客观困难中央储备粮轮换管理中还有什么样自身的问题,这些问题绝不是中储粮公司自己独有的问题,大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是具有共性的问题。中储粮这么大一个企业轮换风险只是中央储备粮工作风险的其中之一,其他业务投资、仓储都面临着风险,包括轮换风险也是来自于内部、外部的。因此风险是存在于很多业务环节中,又来自于多个。对于这些风险来讲怎么样在风险管理上进行整合应对。现在风险管理的理念强调很多的是要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什么叫全面的风险管理呢?就是把对各个业务的风险,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风险进行综合管理和统筹应对。为什么这样?第一为了保证企业在风险管理中不至于出现疏漏、盲点,第二是从投入、产出角度来讲,全面的风险管理能够使对风险管理的投入更有效益,更有经济。总这个角度来讲在中央储备粮油轮换风险管理过程中缺的就是整体的风险管理体系。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在哪些方面存在疏漏呢?大概有七个方面。 第一,长期风险管理研究不明。作为国有企业很容易陷入这一点,因为国有企业经理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不可预期的。一个企业有长期的风险管理原则确实是非常困难,但是这又是必须的。没有长期的风险管理原则,没有长期风险管理体系的规划就无从谈全面的风险管理。 第二,专门风险管理机构缺位。现在对于中储粮公司来讲实行的总公司、分公司、直属库三级的架构,分公司和直属库都是利润中心,这就遇到一个问题,分公司在追逐利润或者是面对绩效压力和妥善进行风险管理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矛盾。到九十月份或者是快年终了分公司利润指标还差两三百万,完成不了分公司系统的奖金、工资都会受到影响,这时分公司经理就会调动上百万、上千万资金到市场上搏一下把这个钱挣出来。靠分公司自我约束就是相对比较弱的,这就面临着风险管理的问题。怎么解决呢?作为一个企业,特别是全国性的大企业来讲,应该有一个专门风险管理的部门,是在各个利润中心的,但是不受各个利润中心经理的指挥,他的工资和收入不跟各个利润公司的绩效挂钩。他是内部独立的风险控制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有效应对风险、及时发现。另外在经营决策中要给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一定的否决权,这样风险管理才会是真正有效的。 第三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比较分散。中储粮公司是一个全国性的机构,但是对于风险识别和应对策略的整合相对来讲比较弱。这不光是中储粮公司,国内大的粮食公司,包括中粮集团等等仍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对风险识别和应对的整合,这是国内大的粮油企业普遍欠缺的。但是风险不是一个风险加一个风险就是两个风险,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可以设想一下中储粮一个分公司要收几万吨稻谷,对价格有一个影响。如果十几个分公司在相同时间都要收这几万吨稻谷的话对市场的影响就完全不是叠加效应了,而是承受效应了。在这种情况下以基层单位为试点对风险进行评估很可能与实际相差非常大。这就是风险评估和应对分散导致的问题。 第四风险的定量评估比较薄弱,现在大家都讲精细化管理,风险管理是特别精细化的管理活动,对风险的定量分析我们公司现在还是非常欠缺的。 第五是经理人职责权限不清晰,经理人如果没有清晰的责权清晰,就会导致盲目的作为,从直属库打报告到分公司,分公司再打到总公司,如果是三个部门下的话三个部门的正副部长都要签字,还有老总,加上负责人一般最后有20多个人签字,大家最后都没有责任。导致的问题是在危机出现时没有有效作为。不作为的风险和作为的风险同样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第六点是风险管理手段有待完善。现在中储粮公司性质非常特别,在对期货市场的利用上基本上是空白,与现货经营量来讲期货市场应有的非常有限。另外中储粮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出口权,运用两个市场在手段上是不完备的。还有一些是金融手段,今年组织玉米出口,从5月份我们就曾经打报告人民币汇率调整,中储粮玉米出口会造成损失,但是光打报告没有用,现在没有有效的金融手段对外汇收入进行套期保值,现在真的已经发生了,我们光为这个就付出了一千多万的收入损失。你看到了却没有办法规避这是在手段上存在很大的欠缺。 最后一点是内部信息平台亟待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对技术上的要求就是要在公司内部进行整顿,要有完备的信息整合平台,没有的话是不可能进行风险管理的。中储粮公司投入一些精力、资金,但是信息体系建设与风险管理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这是中储粮公司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后改进风险管理工作的初步设想。核心内容是刚才说过的,要构建覆盖全系统的整体轮换风险管理体系。要将各个层面、各个方面的风险都统一纳入到这个风险管理体系中来,在构建这个体系时要遵守这样几点指导原则,一强调全面风险管理,强化事前防范,江总书记原来有一个题词叫防范胜于救灾,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早发现、早处理在风险上要低得多,而且也便利很多,所以要强化事前防范的观念。第三是特别强调的,要树立一个共同安全的理念。中央储备粮轮换还要面向广大客户,这些企业是中储粮轮换业务的合作伙伴,是轮换业务的合作者,中储粮公司与这些企业的关系不应该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样一种简单的风险转嫁的关系,而应该视这些企业、伙伴为同盟者,共同构筑一个风险管理战略联盟,这样轮换工作才是真正安全的。如果这些企业在轮换过程中真的出了问题,最后这些风险不可避免地还会转移到中储粮总公司来。第四点是建立长效防控机制,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不应该是僵化的、机械的、一成不变的过程,而是应该富有弹性的,借用江总书记的一句话这个风险管理体系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将来要采取的措施第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制度要涵盖风险管理的各个环境,制度要特别可操作,一定要避免制度形式化,或者是不知所云的情况,制度一定要具体,要把各个程序、各个流程、各级领导人的权责,包括在现期或者是操作上止损点都要有非常清晰的界定,制度要变成一个可以拿过来的执行手册这才成为制度,否则的话制度就会流于形式。第二是组建专业风险管理队伍,风险管理队伍不应该是受企业绩效影响的,或者是不应该受基层利润中心利益驱动的。第三是丰富风险管理手段。有一些定量分析、期货市场的应用都应该成为风险管理手段有效的组成部分。第四是充实风险管理资金,风险管理是有成本的,这一点作为任何企业的经营决策者都应该认识,有时甚至不是低成本的,而是相对高程本的。这个成本投入类似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经常是显性的,效益是隐性的。最后一点是前移风险管理防线,要树立一个共同安全的理念,而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应该有唇亡齿寒的理念。中储粮要视他们的风险为自己的风险,要与他们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共享信息协助他们进行风险管理,这样等于把中储粮轮换风险管理的防线直接推到轮换参与的企业,这样在大家安全的基础上中储粮轮换就更为安全。在当今世界中确实是这样的,单独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就跟美国人一样,美国人追求自己的绝对安全,如果建立在别人的不安全之上他的安全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在轮换中也是这样的,所以前移风险管理防线是一个重要的做事。 刚才简要地把中储粮风险管理介绍了一下。全面管理、综合防空、畅销机制、共同安全,这就是整个汇报归结的四个字。但是风险确实是个很复杂的命题,蝴蝶慢飞可以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但是如果飞的慢的话麻雀、燕子就更容易把它吃掉,因此消除了或者是控制现有的风险,同时新的风险又产生了,因此风险管理是没有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储粮公司刚刚成立5年在风险管理问题上有一些自己的认识,也有一些成绩,但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还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管理还是要进一步探讨,在这方面非常衷心希望能够得到诸位的支持、理解、合作,还有指教。谢谢大家。 提问:我们了解到今年中储粮在中国粮食出口业务中,特别是玉米出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没有进出口权,但是也再出口。我想请问您一个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储粮有没有计划争取形成吉粮、中粮三足鼎立的局面? 许峰:在中储粮公司争取进出口权我跟的工龄差不多一样漫长,从我参加工作开始这件事情就提出来了,经我手的报告就有很多,越来越发现这不是一个政策取向或者是对中储粮公司有没有进出口权利弊的分析了,这变成了中储粮、中粮、政府的一场博弈的感觉了。在这个博弈过程中我们充分领略到中粮集团的力量、份量。如果一年前探讨这个问题,我当时比较乐观,现在在可以预见的三五年的时间不一定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谢谢。 主持人:现在请金海粮油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林先生做关于粮油企业如何借鉴去年大豆市场风波规避经营风险的报告。大家欢迎。 李林: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根据主办单位给我出的题目,关于粮油企业如何借鉴去年大豆市场风波规避经营风险。去年大豆风波有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方面1、是从01年开始国家实施一系列强有力的扩大内需和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国内宏观经济明显转好,金融政策宽松,内需旺盛,出现一轮大规模的投资热潮,而国内榨油行业在经济大环境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下,同样掀起了一轮投资扩张的高潮,而恰在此时,正赶上美豆走出了一波长达两年多的大牛市行情,涨幅高达156%,几乎所有油厂都在这两年扩张中获得的丰厚利润,这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错觉。似乎建榨油厂,买大豆就一定能赚钱,很多采用国产设备的工厂只用半年就能收回投资,这种赚钱效应又吸引来更多的资本,除外资以外,国内其他行业包括钢材、房地产、高速公路等领域,也投资建设榨油企业。从而导致我国榨油行业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产能翻两番多,国内沿海地区各大港口几乎都建有大型榨油企业,现在我国总压榨能力已超过7000万吨,而实际需求现阶段只有3000万吨左右,形成了近60%的剩余能力。 这使得榨油行业在蓬勃发展的表象下潜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一是导致部分企业盲目进口大豆。很多油厂不是以销售区域市场需求而是以自身产能作为制定采购计划的依据,这种个体的有序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表现在整体上是无序的,导致的后果是大豆进口量盲目增长。二是产能过剩,进口过量,市场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使市场风险大部分集中在榨油行业。 2、我国榨油行业发展时间短、人才少、经验不足。国内很多大型榨油企业都是在近两年刚刚建成投产,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牛熊走势周期,对于榨油行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走尸研究得不够深入,欠缺国际贸易经验。04年一季度我国高价抢购美国大豆,进口量比03年同期增长40%。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些企业大豆进口量同比增幅高达60%到110%,个别企业库存高达60到60万吨,可以说美盘大涨,与中国买家的疯狂抢购有直接的关系。即使剔除国内企业在4月份以后洗盘和违约的数量,整个03到04年度,我国采购美豆仍高达823万吨,同比增长7%。与此相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采购量均大幅度下降,其中欧盟下降了38%,墨西哥下降24%,泰国下降47%,日本下降9%,整个03到04年度各国平均对美豆采购的下降幅度为26%。据我了解,国内的很多合资企业也减少了采购量,而有些企业是增量采购的。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我国新崛起的榨油企业在行情把握和操作经验上还有不足之处。 3、有些榨油企业缺乏有效的避险措施,各个专家、同仁都讲了很多了。部分榨油企业在经营中沿用了前两年的做法,采购时只做买进,很少做套保,这样的做法在牛市行情中尝到了甜头,不断赚取加工林润还赢得了原料涨价的超额利润,但是在去年的历史高位上,这些企业仍忽略了套保避险,因此在行情转势中承担的全部的市场风险。此外,由于国内期货制度方面的限制,国内只有少部分企业能在外盘进行套保,其他企业只能通过代理进行操作,种种限制使期货套保业务在国外运作上很不方便。这也是过类企业在外盘上很少做套保的原因之一。 外因方面,1、需求大幅萎缩使榨油行业陷入困境。去年上半年,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爆发大规模的禽流感疫情,这使禽类产品消费量下降70%到90%,出口全部终止,并在间接上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很大影响。禽类需求大幅萎缩使去年一季度豆粕的消费量较正常年份减少近40%,在供给严重过剩而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高价大豆无法向下游行业传递,豆粕库存严重积压,榨油行业损失惨重。 2、资金高度紧张使榨油行业经营困难。2004年4月9日国务院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紧缩银根,自4月份开始,国内连续数月新增贷款负增长,恰在此时,榨油业又成为风险最大的行业之一,受到严厉的贷款限制。榨油行业又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日压榨2000吨大豆的油厂需要的流动资金就达4到5亿元,连续几年的高速扩张使大型榨油企业流动资金普遍很紧,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因此2004年4月开始的银根紧缩正则,使很多榨油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限于困境,为回笼资金还债,不得不竞相压价销售,造成了更严重的损失。 3、国内缺乏内部协调机制,国际资本狩猎中国,是企业损失惨重的客观原因。去年,在与国际资本的角逐中,我国各个行业全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度震荡。石油、铜、棉花的价格波幅分别为73%、39%和70%,铁矿石则暴涨了71.5%,一年下来,中航油、中储棉等等凡是经营上述商品的国内企业都遭受了巨额损失,榨油行业也不例外,去年大豆行情的振幅高达112%,国内企业惨重损失。这些事件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国际资本的狩猎对象,这些资本借助国际金融市场,通过掌控大宗基础性原材料的定价权,大肆操控价格,张网以待,牟取暴利。而去年我们国内企业缺乏有效组织,决策较盲目等弱点被对手利用,成为国际资本围猎对象,损失惨重。 总之导致去年大豆风波的成因很复杂,注音是我们国内榨油企业在经营运作上存在严重缺陷,只有苦练内功,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关于避险问题大家谈了很多了,我认为大家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保是避险的有效途径,但这只是规避风险的战术,要想成为市场的赢家还必须认真研究宏观经济走势、把握行业脉搏,统筹兼顾国内外市场,做到宏观经济政策、基本面以及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方能在战略高度上规避大的经营风险。 一,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周期波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经济发展的上升周期中,随着投资和需求快速增长,社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积累了较丰富的财富,人们的收入大幅度增加,物质需求旺盛,商品经济繁荣,金融市场以涨势为主,在此阶段应持多头思维,多看多,少看空,而在经济发展的回落周期中,随着消费水平由周期性顶点向下回落,物质供给过剩,经济逐步走向箫条,金融市场以下跌为主,在此阶段则应持空头思维,注意规避风险。 二,注意研究国家政策。政策方面,不仅要密切关注国家农业政策,还要关注大豆贸易政策和金融政策导向,历史的经验已经多次证明,政策面可以改变粮食的供求关系,去年大豆生产在政策的支持下产量创历史记录,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大豆进口是国家很敏感的问题,2002年1月以来,国家颁布实施的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对国内大豆进口节奏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使大豆以及豆粕、豆油的价格大幅波动。今年以来,我国各项金融政策处于高度敏感期,今年7月21日开始,国家已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开始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升值已经对我们这些以进口原料为主的榨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注意研究国外经济动态。在关注国内金融政策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密切关注美元、欧元等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和利率走势。2001年以来,美元大幅度贬值近33%,持有美元的资本为规避货币贬值风险,纷纷买进商品,使资产保值增值,今年初,美豆反弹就是由于指数基金买入商品期货推动的。 四、期货与现货相结合,把握有利商机。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已初具规模。大豆、豆粕交易日趋活跃,正如上午大商所曲总所说的,榨油企业应充分发挥现货商的优势,以套保为立足点,兼顾投机,根据国内国外,期货与现货以及大豆与豆粕等不同的品种、不同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行期现套利、跨市套利以及跨品种套利等操作。 五、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分散市场风险。我国作为大豆的主产国之一,国内产量占我国总需求的45%左右,在国际行情大幅波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内外倒挂(内低外高)的情况,因此,国内榨油企业,尤其是北方的工厂,不能完全依赖进口,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采购目标。 六、延伸榨油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大豆的副产品很多,产业链很长,从大豆压榨的副产品中可以提取磷脂、低聚糖等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当前我国榨油行业已初具规模,具备了开发下游产品的基本条件,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引进或研发适合自身条件的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达到增加收益,降低成本的目的。 七、加强品牌建设,强化核心竞争力。品牌是企业综合优势的体现,是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根本。榨油行业正在从规模和资本的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力。近期,我们已公布了植物油行业的中国名牌产品,这极大地刺激了油脂加工行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的积极性,并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油脂行业的发展。 八、与下游行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抢占市场份额。榨油企业在产能严重过剩,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应选择那些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下游企业,争取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在保证正常供货的同时,积极推动与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尽量规避风险,力求实现双赢。 综上,我认为作为榨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定要把企业发展与国家政策导向结合以来,认清宏观经济走向与基本面供求关系,着眼于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统筹兼顾、把握大势、规避经营风险,吃一堑长一智,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不断做强做大榨油工业。 谢谢大家。 主持人:现在请中粮集团嘉海国际贸易总公司副总经理朱璋女士做报告,关于国内油脂企业如何规避进口原料的国际风险,大家欢迎。 朱璋:大家好,大会已经给任务了,尽量争取在10分到15分钟内讲完,我现在讲的话基本上拾遗补漏了。我讲五个方面,压榨企业怎样防范市场风险,我们一些小小的心得、体会、建议。第一,压榨企业应该苦练内功,改变观念,增强研究力量。因为近几年来国际大豆的市场波动是非常大的,大豆的成本基本包括五个方面,一个是期货,一个是贴水,一个是退税,从好几张图上可以看到波动是非常大的。国际压榨行业面临的市场情况非常复杂,对市场价格造成巨大影响的因素也是非常多的。在新形势下影响市场的新特征,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要更多地研究国外大的经济形势、大的农业政策各方面的事情。因为这些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力度是越来越大的,可以从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字上看出来,现在南美厂家已经超过了美国。不管是从种植面积、生长天气,甚至包括这些国家的经济形势、汇率变化对整个市场的影响都非常大,尤其是在现在国际性加强了,牵一发动全身。可以举一些例子来看。比如01年南美经济大危机爆发,从01年到03年,在整个国际市场上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当时是阿根廷政府冻结了整个银行的操作引起社会的骚乱,而且政府政权更迭非常频繁,政局非常混乱,废除了比索1:1的汇率,并且大幅度贬值60%,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对大豆产品出口增加了20%到23.5%的出口税,导致了南美的贴水比较坚挺。再加上巴西最大的港口发生一些码头工人罢工等等的现象,导致芝加哥的大动,在上市时还在高位徘徊,在04年4月初突破了98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压制市场600美分的大关。最近以来巴西汇率也发生变化,一直是非常坚挺。巴西的经济从01到03年经济动态中复苏了,汇率升值达到30%,对种大豆的农民来说价格大幅度下跌了30%,这也造成了现在巴西大豆的库存创下了历史记录,但是现在农民非常惜售,使得巴西大豆贴水非常坚挺。导致了芝加哥大豆期货在05年初大幅度飙升的情况。美元就不用说了。这是芝加哥的大豆,可以看到波动幅度非常大,这是这几年贴水的走势,这个是运费的波动幅度,这是美元的指数,可以看到大幅度下跌。这是美元对阿根廷比索,左边非常陡峭的这根线就是当时贬值了60%,然后又回调,现在是横盘。现在里尔仍然是非常坚挺的态势。这是去年04年中国加强力度,直接大致吃大牛市崩盘的导火索。美元疲软,里尔坚挺原有等外部商品市场大幅飙升。 我们不仅要研究自己国家的情况,还要更多研究相当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第二是自己家门口的问题,中国过得的形势,中国购买力是影响整个世界大豆最重要的变量了。去年风波也是直接看到中国购买力厉害的地方。第三是强调全世界整个国际环境是一个争夺资源的大环境,在这样一个大形势之下,各种经济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力都要加大了。可以看一下刚才荷兰银行的Todd Goll先生也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基金的行为,可以更仔细地再看一下,这是CBOT基金持仓量的变化情况,高的越来越高,低的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基金持仓量越来越大。这是芝加哥交易量、持仓量的变化,持仓量也是越来越大的。这些都说明了整个大豆的波动性在增大。基金的力量在进入商品期货是越来越强。第四个特征就是刚才介绍的海运市场的波动越来越大。影响海运市场的因素就更的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情况,各种重要商品的贸易情况,需要做研究的也就更多了。 简单地归纳一下可以发现,现在企业面临的已经不是单一的大豆市场这么简单了,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农业政策、汇率市场、能源市场、海运市场、国际投资基金行为等等都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恨不得都成为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的专家,但是确实是在新情况下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 第二点我想说一下要坚持理性竞争的行业行为,刚才很多同志已经介绍过了,现在压榨企业的压榨能力严重供过于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进口量也供过于求的情况。只要每一家进口单位稍稍多买一点总量就会增长的非常快,这直接导致的是中国的力量一进入国际市场使得国际价格就上涨。但是反过头来看自己家的情况进口量太大、库存太大,这样一个往上走、一个往下走,榨油企业的利润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为什么榨油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做的量越来越大,利润可以是每况愈下。整个世界的库存是增加的,跟去年相比并不是供小于求,从大的年度来看供还略多于求,这样仍然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的市场特征,这是因为买方与卖方力量的对比。全世界并不缺大豆,南美大豆库存是历史记录,美国很快新豆要下来了,现在正在收割的过程中,中国的新豆也快下来了,现在国内大豆库存也有很多。现在看大豆现货的贴水非常坚挺。我们面对的是国外的农民,而且背后有政府的补贴。而且是国外政府的实力。两年多前我去美国出访时去美国农场看,发现他们农民前年的大豆还存着,很多农民的实力非常强。他们觉得价格不够好可以不买,并不是说一定要把当年大豆卖出多少换回资金,并没有这样很大的压力。也可以看一看前几年阿根廷农民惜销的时候就把大豆都存在地里。有些照片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我们面对的是这样的对手,而且我们面对的是国外大企业整体的实力。买方完全是出于自身的需求进行购买的,就是这样两种力量的对比。如果看到这种情况就一拥而上我们的力量肯定是分散的。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也有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国家能够加强宏观指导,建立进口的预警机制。进口数字可以从海关数字中得到,但是海关数字多少是有些滞后的,希望能不能定期通报进口大豆意向的数量。另外建立一个专家委员会,从更高的角度,比如吸收饲料、畜牧业等方面的专家,从更大、更深的角度对企业能够有一些提醒。 第三点是希望能够维护公平、公正的良好市场环境。榨油企业现在是严重的供过于求,而且这个情况管是从榨油能力上并没有好转的趋势。往后走的话肯定是行业的整合。可以从国外的情况看一下国外同行是什么样的,美国榨油行业是ABC三大家,他们也是经过了群雄争霸混乱的局面,最后三家,只有榨油利润下滑就会不约而同、心照不宣地降低榨油量,来促进整个市场榨油力量的继续上升。过去两年看整个地方,不管是美国还是南美,还是欧洲,还是中国的榨油率,美国榨油率一直保持良好,是因为大家整个行业的现状决定。像南美正在进行群雄争霸的阶段,榨油量增长也很快,但是榨油利润一直是在零左右徘徊。日本去年只有三家了,今年榨油量下降,但是榨油利润有所好转。国内饲料行业就比压榨行业来的快,所以他们的利润今年、去年也是比较不错的。整合要有一个方向,去年经历了那么大的行业灾难以后,很多人觉得有些企业马上要倒了,05年见到春天了,实际上春天没有见到,可能05年的情况比04年还要差一些。是因为在04年并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快就能够达成,很多企业总是通过这样那样的方法各显神通,甚至用非市场手段而存活下来,所以今年仍然也是经历了一个痛苦阶段。希望政府能够继续维持公平、公正的良好市场环境,让市场用自己的力量来达到行业的整合,这样是防止行业资源的浪费。 第四点是加大农业投入力量。这个非常简单,不再展开讲了,减少我们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性。地五点是完善国内期货市场,加大国内企业避险环境。这是一个简单的叠加,大连期货价格与CBOT大豆期货、国内豆粕价格的比较。只能看趋势了。从这个趋势上可以看得到,确确实实在国内期货市场上是存在着一些机会的。因为有些时候国内期货市场比国外来得强,有时来的弱,总体而言在最近一两年的市场表现里它的波动服务不如国外剧烈。对于比较有心的企业可以灵活运用两个市场进行风险回避。对于国内大连期货市场也有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能够继续改善一些市场条件,比如说适当地增大持仓量的限制,使市场容量更大量,鼓励一些生产企业进入市场。五个方面,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批评。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下午的会议就到这里。 时间:2005年9月16日上午 地点:广西桂林粮贸大酒店六层会议室 主持人(彭安桥):今天上午时间不是很长,一个是中国新良储运贸易公司的庞明虎经理,还有我发言。下面请中国新良储运贸易公司庞明虎同志发言,他讲的题目是粮油贸易企业规避贸易风险实务,大家欢迎。 庞明虎:首先感谢大会给我这个机会能和同志们进行交流。先介绍一下新良公司,因为昨天几个大公司都是非常著名,中国新良储运贸易公司过去的老人可能对这个公司有所了解,这个公司在90年代初期曾经有过比较辉煌的时候,到90年代末期由于出现一些问题这个企业遭受比较大的挫折。从有自有资金基本到零资产这么一个状态。为什么讲这一段因为今天讲的是控制风险、防范风险,剖析一下90年代末的情况核心就是三担贸易出了问题,一单是进口豆粕,我后来慢慢查这个事实际上是诈骗。还有一单是铝箔,两千多万。三单加起来是一千多万,作为一个企业如果有这三单业务加起来也够呛。在90年代末期遭受了很大的挫折。2003年新良公司定位于主要是杂粮杂豆,2003年有点儿卧薪尝胆重新起步,我们公司经营比较成熟的品种两大类,一类是玉米,大概是一年三千万吨左右,和过去比较有一点突破。杂粮杂豆接近20万吨。杂粮杂豆的创立能力和经营难度是比较大的。到目前为止杂粮杂有占我们公司经营量的50%左右,创利水平占到公司整体的60%以上。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同志们有机会到北京到新粮公司来,欢迎大家来作客,也希望有合作。 以上简单介绍一下企业情况,有点儿做广告的嫌疑。下面转入正题。我今天要发言的题目是粮油贸易企业规避风险实务,昨天领导、专家、大公司的老总从高层次,从宏观角度、专业化角度都谈了很多非常好的观点做法,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下面我结合新良公司的实际和我工作的一些具体体会做一个发言。我认为贸易行为同风险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只要有经营活动,从事贸易行为就一定伴生着贸易风险。在这个意义上说在经营领域,从事贸易活动贸易风险的存在就是永恒的,这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贸易风险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我们只能去绅士它、了解它,熟悉它的规律,熟悉它的习性,采取综合措施来控制和驾驭它,达到规避贸易风险的目的。昨天很多老总都讲过,粮油企业面临的贸易风险主要有三大类,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自然风险大多数是不可抗力,即人力所不能为。即使我们用保险的手段进行化解也是很有限的。因为很多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大都有“不可抗力”者除外,这里不多做解释了。本质上讲是听天由命,看运气的事。这一部分风险没有过多讨论的必要。 粮油企业经营遇到的大多是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这些风险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可以规避和控制的。结合我从事粮油经营管理的实践,从实务性也就是实用性的角度谈一点观点、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落后防范风险的责任。这两句话大家都讲,但是我理解真正主要是对着三个点来讲的,一个是公司的法人,第二是经营工作的责任人,也就是说各个公司的部门经理、精英责任人或者是部主任。第三个是具体业务的操作者,这三个点作为一个公司,这三个点的风险意识、风险观念如果缺失的话,我想整个公司、整个组织的风险管理意识方面总体上就有了把握。在这里企业的很多管理措施、管理办法、管理手段都是人进行操作和参与的,所以必须要解决人的思想观念问题。在解决这个里面这三个点是最核心的,又分几种情况。一种是当企业处于亏损阶段,或者是整顿混乱企业的时候,应该确立“风险第一、利润第二”的经营理念。这个企业再经不起折腾,再经不起亏损了,就像一个病人恨不得吃什么药都行了,也不能讲究程序了。这时任何程序都应该是“风险第一、利润第二”,这个口号也是我2003年到新良公司之后提出来的,也是这么做的。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还是可以的。这是一种情况。 第二种当企业处于发展壮大阶段时,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在企业走向比较良性、健康、发展向上阶段的时候要将风险化解到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各个业务环节中,把控制风险融入各项业务、制度之中。强调业务的规范性、管理的规范化,这时要确立“制度第一,总经理第二”的经营理念。我们用制度、流程、管理来规范我们的企业、规范我们的经营过程,避免一个企业一把手、法人、总经理,在这个阶段“制度第一,总经理第二”。这也是几年工作的一个体会。 第三个阶段,我没有经过,是完全自己想的,也许彭总和昨天讲的几位老总经过。当企业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时,应该确立“法律第一,统揽全局”的理念。这时企业的生存环境、业务范围,包括一系列东西和过去阶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个时候必须要用法律的观念统揽企业发展、经营工作的全局。否则的话,昨天也有几位老总讲到大的企业倒台、垮掉就一夜之间。 第二是在具体经营过程里可以通过资金流、财务链的节点,控制经营风险。任何企业,任何一单生意,任意一个经营活动的运行,无一例外都离不开财务链和资金流的支持。我们就可以从中分析和找出可以有效规避风险的多个主要节点。通过静态和动态的办法制定措施,全程跟踪和监控这个贸易活动,规避和化解经营风险。每个生意、每一单业务过程中在资金流和财务链都上可以找到几个控制的节点。比如说往出打钱的时候,这个点肯定是一个点,资金的付出。回款是一个点,进出口包括汇率、结汇等等,各个企业不一样,但是肯定能够找到符合企业的节点。在这个节点上制定办法、制定措施,应该说比较简洁、比较实用,而且效果比较好。一个贸易流程从签定合同开始,财务部门同时应该有它的合同、主要的运作方式、资金的流向、票据的开立,主要是回款都要有一套制度,有人替你监督这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业务经理,同时要辅助于另外一条线或者是财务部门,或者有的企业里是风险部、审计部,类似的功能应该有,而不是单线运作。比如说应该回款了,什么时候没有回来应该有一个提醒警告。就像现在缺电是绿色的还是橙色的还红色的。每个企业不一样,要提出一种方法、一种观点,只要是企业肯定能够找着。 第三要建立动态的不同市场背景下的风险控制模型或措施。在经营活动日趋全球化、国际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日趋白热化,敬业经营手段和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任何单一的思路、单一的办法很难有效地解决现实的经营混淆。企业必须用综合的思维、复合的阶段或者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经营模型,从而达到控制、规避风险的目的。昨天问了一个问题,未来06、07年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势是偏通胀还是通缩了,07年是不一个拐点。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因为整个大的经济走势、大的经营环境和社会都对企业有影响,因为企业是末梢神经。根据这么多年的体会,在牛市或者是通胀背景下经营理念应该强调“注重收购、建仓增库、控制节奏、适时销售”为首选。应该赚的钱没赚到,尽管赚到钱了,但是是不成功的。在熊市或通缩背景下,我们的经营理念应以强调“注重市场、以销定购、控制库存、加速周转、扩大规模”为首选。当经济处于相反向运转时,如果再建仓增库,在民间大量收购势必你的风险就增加很多,给你带来的困难也会比较大。这时应该反向更多地关注销售市场、销售网络以销定购、控制库存。这个阶段控制库存是非常重要的。加速周转,扩大规模,在这个背景下是作为企业经营的首选。 上面简单谈了一下大会出的题目,主要是谈自己的工作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主持人:新良储运公司在咱们集团来说这几年效益比较显著,公司经过专业化分工以后他们公司主要是搞杂粮杂豆,刚才庞总说了每年经营量在20万吨,占了公司总利润的60%,这两年他们在经营业绩、公司内部管理上做的确实不错,今年市场不太好做,但是在新良公司在我们集团来说比我们公司都要好,应该说利润都提前完成了,帐面体现的利润是一千多万,效益比较好。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对庞总表示感谢。 下面时间留给我了,压轴戏不是最好讲的,但是其他同志因为有其他原因提前走掉了,所以我最后讲。实际上昨天很多企业结合他们公司的情况已经讲的比较好了,大连商品交易所曲总对贸易企业怎么样规避风险都提的比较好。我们公司名字很响,但是实力比在座的一些公司差的很远。集团公司改了以后我们公司就是储量,玉米、小麦、稻谷,其次才是大豆。我们公司的棉花、油也在做,公司内部主要是分这样几个部门,进出口部,主要是援外的,每年占中国出口粮食的50%到60%。再一个大豆部,还有玉米、小麦、稻谷套期保值。我们这个公司在市场运作中怎么样把握风险、发挥自身的优势,我们公司做了一些探索,走的一些路是对的。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每年在期货上的利润占我们公司利润的50%到60%,但是我们投资很少,都是套保。只要我们收购加进口的全部在期货上套保。我们公司自身的优势这两年在期货市场上跟自己过去的历史比是比较成功的,但是跟其他公司比我们还是有很多的差距。今天我就不讲条条框框了,我想结合我们公司的情况谈几点体会,对现货公司有什么好处,是利大还是风险大,看看我们的操作办法是不是对大家有所借鉴,供大家参考,我想谈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正确认识期货风险和现货风险。现在很多同志,特别是像我们这些做后来的粮食行业新进来的,过去对期货市场的认识比较肤浅,一谈到期货时色变。做现货就不能做期货,期货风险确实是很大,从11块美元时跌到5美元,从6月22号已经从775跌到昨天晚上的568.5,幅度跌的确实是很大的。玉米从1995年以来历史最高价格达到554.5美分,最低是174美分,最高和最低价格相差380美分,期货市场如果纯粹做投机风险确实是很大的。期货市场有风险是不是现货市场就没有风险了呢?按照传统思维来讲是赚不到钱的,有差价,但是利润非常小。纯粹是现货的话,我们粮贸公司是吃了一点亏,但是我们是在代理上吃的亏。现货市场去年大豆最高有4300、4500多有,昨天有3000块钱卖出去的,一吨差1000多块钱。玉米去年的时候上半年没卖下半年都得赔,99年从4500跌到3000,其实单独地看现货的市场风险也不亚于期货市场的风险。我今天提的观点,如果把期货风险和现货风险结合起来,市场有了波动就有机会。有的同志讲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就看你怎么决策了。如果机会把握好了,中间的差就是贸易公司博弈的了。所以有一个健康的,有发展希望的企业必须不能离开期货,必须要参与期货,如果没有期货就不是一个健康的企业。不知道这个观点大家是不是同意?应该讲期货和现货是不能割裂开的,割裂开的话风险确实是很大的,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驾驭的。把两者有利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这个市场把坏事变成好事,把风险变成利润增长点。 如果驾驭好市场的问题、风险的问题,我下面就讲信息。现在的信息,包括我们公司并不是做的很好,荷兰银行昨天关于小麦、玉米、大豆世界的供需过程,我们现在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公司要求每个业务员必须是信息员。不管进行哪个品种,对其他品种的价格是由多少因素决定的,应该把每个系统的信息都收集起来。如果不收集的话一个品种的市场信息来决定的话这个判断是不准确的,所以我们的业务员必须是信息员。我们所有的点都必须建立自己的库存,当地市场价格的变化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但是哪些供和需,影响供需的因素在哪些方面,我们公司从基础方面做起建设自己的库存。公司的立足点不一样,立足于世界和中国。昨天晚上我开玩笑说,你们说的都是公开信息,不公开的信息你们肯定不说,有些政策是机密的。昨天讲的关于轮换风险的问题,怎么可能把哪个品种、多少数量告诉你呢。信息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不是像过去简单的判断,现在要综合判断。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国外公司是不是都研究的那么透彻?我们公司在逐步研究,国际的大粮商,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他们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对他们有利才能渗透,没有利怎么能渗透呢?去年像邦吉??,我们有一个同事被他们挖走了。他们对市场研究的力度非常强,邦吉去年在国内亏了,在国际上赚了。人们研究的力量比我们公司投资的大多了。现在信息研究、开发、综合利用上作为企业来说是重中之重。必须要掌握信息,掌握市场的举动。前天提出两个因组,一个是台风影响广东地区,听说广东玉米卖了1550,11月份涨到1280,最高1282,收盘是1277,广东台风影响现货好玉米少了,信息最主要的特点是时间性很强。加强信息的研究也是我们公司努力的方向,不做研究的话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第三,既然有了套期保值的平台,有了信息研究,再就是人才的问题了。现货有现货的人才,期货有期货的人才,我们既是要比现货又要比期货,过去我们这个公司完全做投资多的时候,风险很大,期货、现货要有机结合起来就要靠专门的人才操作。要对市场把握的好必须要引进专门的人才。 第四,立足于套保,但是投机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现货公司来说。我们公司这两年套保都是立足于基础研究方面。2003年9月份对市场调研之后发现机会,套保有两种可能,第一是买,第二是卖。在期货市场可以发现价格,2003年9月份玉米没有下来,我们去哪里买?当时玉米播种面积是减的。还有从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了解到说不缺玉米。美国缺玉米的话美国价格肯定要高。我们准备投资500万,看看涨期权,买了230美分的。实际上我们投资了不到500万块钱的时候,到了2004年5月份我们赚了两百多万美金。在9月份、10月份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在国内收购,但是可以借助美国的市场。我们亏400万、500万,但是盈利是无限的。所以是230美分收的。国内现货当时我们研究市场分析国内现货大量收购,所以2003年收了40万的玉米,接近10万的小麦,2004年一个季度玉米就非常可观了。所以基于市场信息研究自然就提出来了。通过期货市场发现价格,通过期货市场来买的话也是有利可图的。作为现货我觉得应该是以卖为主,5月份交割大豆是48200吨。作为现货公司来说一个收了6万多吨,最后也套了一些进去了,涨到3200多,期货我们是亏了。有两个风险,第一个是增值税,第二是保值增加。现在期货跌到2700多点,4800多收价,虚赢是2000多万。2880左右的成本,现在加上仓储费用达到三千多一点,我们预测还要往下跌。作为现货公司把现货尽量套进去,但是风险就是资金风险,稳打稳赚的。今年菜籽减少,再加上水分比较高,打一个时间差,这个价高。作为现货公司应该积极参与期货,到现在我们也没有探索出一条办法出来,投机头寸占多大的比例。加大的话风险就大了,加小的话有些机会把握不准。所以这方面要向其他公司学习。 第五想谈一谈商业信用风险的问题。市场跌了,他没有钱给你怎么办呢?还有的大企业拖钱,拖到最后没有了,这是现货公司都比较头疼的问题。有一家公司起诉我们,是关于建粮库的事。国家口头承诺给我们追加投资,但是实际上没有加。别人起诉的话我们就要应诉,应诉就要有律师费。我做了这些年企业的置信度很重要。第一,对对方的经营观念要很清楚。还有要有法律顾问,现在我们集团公司都聘请了法律顾问,在市场上有时合情但是不合法,要请法律顾问把把关。虽然法律顾问在我们公司不一定有我们职工的工资高,但是对企业带说依法经营、防御风险是有好处的。内部决策机制,我们这些公司都是转制过来的,有些方面是凭想象、凭感觉,比如税务问题很多条款随时在变化,内部机制,制度规定方面要完备。 以上是谈一谈我们公司在这几年经营过程中怎么样利用期货市场,把期货、现货有机结合起来,属于没有期货的话我们每年完不成任务,连效益工资可能都拿不上。但是充分利用好期货市场主动权还是应该在企业掌握中,有它一定的优势。我就讲这么多,讲的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下面有同志自告奋勇上来讲一讲你们公司有什么好的规避风险的办法。 提问:你一年在大交所套期保值赚多少钱? 彭安桥:两年5千万左右吧。 提问:我知道你最近几年期货套保做的非常成功,是我们好多同志比较仰慕的,你现在做的期货不管是套保还是投机,国资委是不是同意允许,如果没有允许的话政策方面你是怎么通过的?江苏是不同意的。 彭安桥:关于投寸应该有一个比例,我们集团风险控制也是每天国资委都要集团报,我们有一个额度,两百手大豆、两百手玉米、两百手小麦,亏损额超过500万。我是3100套保,涨到3500,就只赚80,这就是平衡点了,如果再高的话可能就有风险了,可能就要转仓了。要控制风险,必须要在经营控制范围之内才可以。 宋廷明:集团有境内外期货的经营权,通过证监会批准的,所有集团企业各公司也享受这种权利。因此在政策上是合法的。他们集团成立以前就在做期货了,所以他们公司也是做期货历史比较长的了,中间也有失误,但是这些年慢慢到彭总这一代就非常成熟,运用自如,赚钱多于赔钱。所以就不存在合不合法的问题。当然有的省市规定不让你做期货这就是地域政策性的规定,不合法的话就不太好说了。他们没有这个问题。他们只是在授权操盘时和子公司在授权范围内,超过多少就拿你是问。政策上法律上没有合不合政策、合不合法的情况。 彭安桥:国际期货资本套保是不能做投机的,有些是打擦边球。我们当时是利用中粮公司香港公司做的,风险是我来承担,在香港我们有美元,然后把保证金做完之后再打回公司,避开了不合规的地方,合理。 提问:你们公司今年收了5千的玉米,我也收了5千的玉米,把各种费用全去掉亏4万,你们公司的套保机构有多少人?第二套保的盈利、亏损最后总公司和下面公司怎么分配利益? 彭安桥:关于市场分析,现在在逐步加大力量。我们公司业务流程是这样规定的,业务员有权提出自己做一单业务,或者是期货套保,提供各种可行性报告。但是可行性报告要分析清楚,对目前市场的研判,什么时候是低点,风险在哪里?防范措施在哪里,必须要分析清楚。部门经理要签字你同不同意,主管老总要提出意见,然后到我这里在决策,所有的业务我必须要签字。如果中间有一个不赞成的意见的话,就要开会了。玉米有玉米组,小麦有小麦组,如果意见一致的话就按照预定的方案百分之百地做。如果意见不一致,60%、70%同意的时候,就开会,如果是50%不同意,我就宁愿不做。我们现在每一个小组起码得有五个人是研究市场的。 利益怎么分配,我签效益是跟主管老总签的,不跟部门经理签的。主管老总对他的部门怎么运作会提出意见。玉米当时是6毛1分5收的,当时大连盘涨到1322,就开始套进去了。他是收多找套多少,当时不允许我们做投机,限制你了。在跌到1246左右的时候就准备出来了。在期货上赚了一笔。 提问:那你们公司就白干了? 彭安桥:公司是无偿提供的。我们玉米套保,昨天我们又套进去了,现在玉米在大连当地卖是1150左右,我们公司做了预案,今年玉米质量不如去年,在2005年5、6月份就准备接货,这两天正好涨上了,到1219。我们公司做主粮,要委托别人收购,去年收购成本到今年5月份是一千亿,如果运到大连,老客车运费在1180到1190。这两天都已经涨上来了,同样一个玉米可以做两个来回,期货和现货结合起来,我建议大家加强研究,需要我们公司给大家提供服务时随时打电话,我们愿意为大家服务。 下面请宋会长做会议总结,大家欢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