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提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 分散外汇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 00:24 东方早报 | |||||||||||
早报北京专稿 艾勇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透露,央行将对现行外汇政策给予调整,进一步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 吴晓灵在出席第二届金融专家年会时称,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反
吴晓灵表示,实现上述目标,首先,需要继续调整“宽进严出”的外汇政策取向,解决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政策源头。其次,要进一步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第三,要有序可控地拓宽资本流出入渠道,稳妥推进对外投资,构建完整的“走出去”外汇管理促进体系。 这是央行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藏汇于民”的战略选择。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存在部分管制,长期实行的强行结汇制,使得企业与个人只能留有少量外汇,因此在外汇储备激增的同时,国内企业和个人外汇资产不升反降,国家承担了主要的外汇风险。 在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就提出建议,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他建议放宽个人用汇的项目和额度,认为这不仅可以减少央行的外汇占款,分散高度集中的外汇风险;还可以“藏汇于民”,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渠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认为,就“藏汇于民”而言,外汇储备证券化是一种相对稳妥的方法。具体来说,国家拿出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设立海外投资基金,通过定期拍卖的方式,交由专业性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管理公司代为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投资;国内居民用人民币购买基金证券,从而间接持有境外资产。“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而且也间接开放了居民的海外证券投资,在提高整体外汇资产收益率的前提下,还保证了资本账户开放的可控性。”丁志杰表示。 接受早报记者采访的分析师还认为,吴晓灵的表态,意味着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开闸有望提速,因为“藏汇于民”同样意味着“藏汇于企”。有报道称,已经有大约十多家基金公司向证监会提出QDII试点申请,最终华安基金获得惟一试点资格,最快将在4月份推出。而在此之前,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已经获准投资香港市场,具备了“准QDII”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