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汇市信息 > 正文
 

做市商制度正式亮相 汇率市场化色彩渐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09:34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宋焱

  11月24日,随着国家外汇管理局《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指引(暂行)》(以下简称《指引》)的发布,备受关注的做市商制度终于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亮相了。作为我国汇率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该制度的推出对于推动我国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促进外汇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做市商制度是通过做市商提供双边报价的一种市场交易模式。它起源于30多年前的国际证券市场,随后也被运用于衍生品和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做市商通常是有实力、有信誉的商业银行,这些银行不断向市场报出买入价和卖出价,即“双向报价”,同时承诺在所报的价格上成交。做市商通过不断报价、买卖,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同时通过买卖差价,补偿各项费用并实现利润。在此模式下,做市商的报价是推动市场运行和价格形成的根本动力,所以它又被称为“报价驱动”机制。

  此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采取的都是集中竞价的交易模式,即采用电子竞价交易系统组织交易,会员银行通过交易终端自主报价,交易系统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撮合成交。在该模式下,交易价格的形成是由买卖双方直接决定的,投资者交易的对象是不确定的其他投资者,买卖指令是推动市场运行和价格形成的根本动力,因此它又被称为“指令驱动”机制。

  客观上,做市商制度将有利于活跃外汇市场交易,提高外汇市场流动性,增强中央银行调控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为此,监管当局自2002年就开始积极酝酿这项制度创新。2002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在欧元和港币交易中进行了做市商制度的试点;今年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又在8种外币间汇率交易中引入做市商,被业界视为人民币做市商制度推出前的“探路石”。时隔半年,在市场条件酝酿成熟的情况下,做市商制度终于正式亮相银行间外汇市场。

  根据制度设计,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后,我国将采取“做市商报价驱动的竞价交易模式”,在该模式下,多个做市商对同一外币进行竞争性报价,再由系统对全部买/卖报价进行最优筛选后实时发布,并由交易系统将最优的做市商报价与会员银行的交易请求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匹配,将成交信息实时反馈给交易双方。

  有学者认为,在集中竞价交易模式下,央行实际上承担着做市商的角色,因此引入做市商制度意味着央行将会从银行间外汇市场中逐步淡出,进一步将外汇市场的自主定价权下放给商业银行。

  与此同时,央行的外汇占款压力也将因此而减轻。在

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下,由于央行担负着汇率稳定的任务,基础货币供应被大量外汇占款,央行货币调控能力受到影响。做市商制度推出之后,央行将不再是外汇市场的惟一买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储备的外汇会部分分流到美元做市商手里,央行的货币调控能力将得到增强。

  而市场也对此做出了积极反应,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的变动则是例证之一。自该政策发布后,近期商业银行人民币对美元汇价频频创出新高,11月25日,中国银行美元牌价首次跌破8元,其他几家商业银行美元兑人民币现钞买入价,也在不同程度上击破这一整数关。市场在汇率定价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正在逐步加强。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央行会因此而放松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力度。《指引》中规定,做市商在银行间即期竞价和询价外汇市场上的报价“不得超过中国

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间市场交易汇价的浮动幅度”,这就意味着央行“指导价”的调控方式仍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留。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93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