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市场关注的优先股试点已有新进展,证监会近日表示,A股市场开展优先股试点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正在为推出优先股排除制度性障碍。业内人士指出,A股市场一旦实行优先股制度,不仅能完善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同时也能促进A股市场进一步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
[名词解释]优先股是相对于普通股而言的。主要指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
[为A股市场带来三大利好]首先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拥有大量只能拿红利的优先股,将迫使大股东分红和送转股,提高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其次优先股只能在交易所系统集中交易,从而消除市场对大小非减持的恐惧,有利于股价稳定;再次优先股的推出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保护投资者利益,方便大规模引入机构投资者。[详细]
近日有关优先股将在部分银行开始试点的传闻使得银行股展开狂飙行情。但农行、浦发等被传闻将实施优先股试点的银行表示,并未接到任何关于优先股试点的通知,也未获悉监管部门是否就此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有业内人士称,银行优先股试点目前并无实质性进展,预计年内难以成行。
 中金公司日前发布研报称,优先股有着切实的法律历史渊源,相关规定在三中全会前后出台概率较大,实际发行最快明年上半年。[详细]
近段时间以来,A股将推出优先股的消息不绝于耳。9月9日,浦发银行涨停、农业银行涨停、交通银行涨停,银行板块整体涨幅高达7.28%。有消息称,监管层召集多家银行闭门密议优先股制度,农行与浦发行或率先试点,不过,上述两家银行均否认此消息。
统计显示,多只银行股封死涨停的情形在A股十分罕见,最近一次出现还要追溯到2008年9月19日,当天在汇金增持等三大利好消息刺激下,A股几乎所有股票均在当日涨停。换言之,当前多家银行股集体涨停行情可谓五年一遇。
“优先股的回归对A股有现实意义。”一位私募人士认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这一政策导向不会发生变化,这必然导致上市公司向资本市场要钱,但再融资又是A股的一大毒瘤,不但吞噬增量资金,也影响投资者信心。相反,优先股不与普通股争利,未来再融资选择优先股就不会冲击市场,这将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详细]
9月9日,优先股试点等传闻引爆了银行股行情,然而据了解,优先股确实在监管部门的工作考虑中,不过目前并未确定试点银行,农业银行和浦发银行仅仅是“样本银行”。
“一行三会(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的一些部门负责人确实曾于8月下旬坐在一起,就金融创新领域的多个话题进行探讨和介绍,优先股是作为其中一项内容被研讨的”,某银行业相关人士昨日表示,“不过,农业银行和浦发银行是分别作为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的样本进行模拟测算的,并非是传闻中的试点银行”;此外,浦发银行相关人士也表示,“并未听说该行成为优先股试点银行”。[详细]
在我国股权市场,目前大家呼吁得比较多的,是我们缺少优先股这个工具。为什么当初没有优先股的设计呢?在改革开放早期制定《公司法》时,大家认为股份制本来就是一个新事物,股权结构、股东权益这些概念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再搞一个优先股,会不会更加忙中添乱?所以当时就没有正式提优先股。后来由于法律上没有优先股这一提法,一直难以突破,也使资本工具缺少了一个层次。
优先股是有其用处的。在美国处理AIG危机时,国家需要对AIG开展救助。一些欧洲国家采用国有化、国家注资的办法,但美国人比较反感国有化,认为国有化会影响私营企业的积极性,会影响市场效率,因此就需要一种安排,既体现国家投入资金的成本,又保持公司的私人治理,防止国家资本干预企业经营。这种情况下,优先股是个有用的工具,在救助AIG时美国政府就采用了这一工具,实现了上述目标,体现了优先股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市场工具层次所能发挥的独特作用。[详细]
1.银行股再融资基本上都是“大手笔”,百亿元规模以下的融资已经很少见。采用其他方式融资,在上市公司将钱圈走后,市场其实还面临增发、配股等股份上市后的套现行为。融资规模大,意味着今后解禁股份对市场造成的压力大,由于优先股不上市流通,既不会从市场中抽血,也不会像限售股解禁一样造成压力。
2.优先股发行一般不存在风险,毕竟其投资者追求的是固定的股息收益,而其他几种方式则不一样。像增发与配股,一旦市场行情不好,其股价就可能击穿增发价格与配股价格。可转债也一样,如果股价低于转股价格,投资者会选择用“脚”投票,也预示着上市公司融资失败。由于银行股普遍“很差钱”,再融资失败的后果显然不言而喻。
3.防范利益输送。为了成功“圈钱”,一些上市公司不惜向再融资参与者实施利益输送,在选择时机上进行精准的把握。上市公司钱圈到手了,参与定增者也赚得盆满钵满,两者皆大欢喜,但其如此再融资,却不乏利益输送的嫌疑,类似例子同样不少。只要银行发行优先股的价格合理,就能对利益输送行为说“不”。
4.每隔几年,银行股都会迎来一波融资潮,并且其“胃口”越来越大,也常常导致市场不堪重负。相对而言,只有优先股制度才能更好地满足银行股的融资需求,也更适合目前A股市场的现实需要。[详细]
优先股可以提前约定收益率,且与二级市场的股价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推出优先股不仅能够缓解上市公司的资金压力,而且还能够减轻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对当前极度低迷的证券市场会产生很好的提振效果,也会对股民创造出实质性的收益。[详细]
对于已经过去的股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因为股改,上证指数很快涨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6124点,但谁又能说这不是国内外资本共同发力、抢在巨量大小非解禁之前、利用人民币升值、热钱不断涌入的可乘之机、发动的“阴谋行情”呢?因为股改,天量的大小非、一次次IPO重启“三高发行”积累了源源不断的大小限上市流通,勿容置疑的是给股市埋下了长期的严重的隐患。在这种背景下引入优先股制度,不是在当初股改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而是在市场长期低迷时的一种亡羊补牢的无奈之举,其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详细]
一般来说,优先股更适合有稳定现金需要的机构投资者购买,如社保基金。假如社保基金购买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优先股,约定每年获得8%的股息,那么社保基金就可以在每年的预算中预知有这样一笔固定收益,如果是普通股,那么社保基金获得的现金分红将存在不确定性,对于其资金安排没有好处。
但是对于普通中小投资者而言,投资股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超过预期的投资收益,于是普通股更加适合中小投资者持有,即使是投资者真的希望获得固定收益,也可以选择企业债等投资方式。因为如果上市公司真的走到破产清算的程序,一般上市公司都已资不抵债,而且公司在把资产变现的时候,也很难把资产按照会计报表上的价格变为现金,一般债权人也很难获得全额清算,优先股投资者很可能会和普通股一样损失惨重。[详细]
创业公司或发生紧急情况的公司对资金需求强烈,但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不受投资者青睐,因为风险过大,投资回报不稳定,并且在银行借贷方面成本过高。若发行优先股,投资者会因为较高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进行投资。
制造业企业适合发行优先股。中国是制造业为本的国家,且中小企业数量巨大,这样的实业基础不宜采用较高的债务杠杆,但是又有资金需求,所以优先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算在权益里面,不属于负债,又满足融资功能。
筹资需求量较大、同时盈利能力较高的公司非常适合用优先股这种融资工具。例如银行要不断扩容资本金,要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投资回报率较高,而且本身现金流也没有问题,这种情况下,通过发行优先股筹资优于债券也是优于普通股。
中小企业借贷困难,而出售股份对投资者而言风险较高,介于两者之间的优先股将有效匹配投融资之间的供求关系,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难度,同时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面对优先股机会,不是人人都适合投资优先股的。从国外的经验看,优先股的投资者基本上以机构股东居多。多数是定向发行,尤其适合于养老金这类追求长期稳定现金回报的投资者。[详细]
招商证券分析师罗毅表示:优先股是银行股估值爆发的必杀技。“如果优先股出来,银行就不用从二级市场再抽血,同时又给保险等长期资金提供很好的投资机会,提升股市对长线资金吸引,还有把全社会的风险降低,金融危机风险减小。降低全市场风险溢价,降低贴现率,提升估值!”分析师激动的说。
中金公司表示,优先股实质降低银行核心一级充足率要求,大幅减轻银行普通股股权融资压力;将每年银行内源性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提升2个百分点。在宏观数据短期向好、改革预期增强,机构持有银行股仓位处于历史低点的情况下,继续短期看多银行股,建议高弹性股份制银行,空间在15-20%。
优先股政策预期刺激下的金融股。从美国优先股的发行行业来看,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是最主要的优先股发行行业,因为优先股能够缓解金融企业的资本压力,提升企业的资产质量,提高金融企业的盈利和估值。因此,优先股如果一旦开闸,将对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形成重大利好。
银行优先股试点是股市大涨的最直接导火索。市场预期银行优先股在三中全会前后推出概率较大,被市场解读为对银行板块构成利好。原因在于银行优先股将开拓一条解决银行资本缺口的新渠道,降低其增加一级资本对于普通股权融资的过度依赖,银行的规模扩张周期也有望被延长。
如果优先股和回购结合起来,由于优先股一般不计入上市总股本,在股份回购注销后总股本减少,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将提升,显然利好股价。如果管理层真想利用优先股政策来解决A股问题,看能否把已上市的部分大小非转为优先股,IPO是否能把大股东限售股的一部分转成优先股,这样二级市场的压力就小了。
若优先股试点发行制度短期能尽快推出,将提振以银行为主的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修复行情,建议密切关注布局。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试点改革行动密集,近期市场已围绕制度改革红利主线,已先后掀起自贸区、土改等主题投资热点板块,发行优先股也是一项对资本市场制度的改革之举。
结语:任何一项新制度的推出,必然会影响到市场利益的重新分配。在关注推出优先股制度的同时,更应准确地对其进行定位,考虑如何让优先股制度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