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兼并与竞争

北部湾港口兼并开战:国进民不退

然而罗马非一日建成,北部湾港务集团近两年的资本运作,为实现上述目标,可谓煞费苦心,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亦有着极深远的背景和渊源。
  而其中,最关键的搅局者,要数因早年无依无靠而自谋生路,最终却走向强盛的钦州港。

再造青岛港

“董家口港区的远期规划,是要建成一个规模很大的铁矿石现货市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系教授朱意秋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铁矿石是当前最重要、最敏感的战略资源之一,一旦这个现货市场成为现实,青岛港的地位和竞争力必然进一步上升。”

环渤海港口群:联盟还是竞争

“环渤海三大港要集中火力,把目标瞄准韩国釜山和日本东京湾港口群,不要关起门来跟自己人比高低,不然我们只能继续当人家的支线港和喂给港。”研究世界港口体系的刘曙光教授认为,环渤海港口群与日本东京湾港口群非常相似,应该借鉴人家组成港口联盟的成功经验。

泉州港尴尬:突围南北夹击

作为八闽大地人口最多的城市,曾经雄霸中国的世界级大港,却依然要“活在”福州与厦门南北两大港的阴影之下,并且南北夹击之势可谓“来势汹汹”。

系列之开发与保护

开发与保护:沿海经济带的两难命题

现任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养殖生态研究室主任的方建光认为,如今我国沿海几乎没有可供利用的现成土地了,以前围海造田发展农业,尚可接受,现在围海造地发展工业,或搞房地产开发,这样下去不光对渔业不利,还严重破坏了沿岸生物栖息地和近海生态。
  “只怕这样下去,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们是要后悔的。”方建光说。
  据方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曾应邀参观江苏太湖,当地官员津津乐道自身经济的发展迅速,当时他就想,将来他们可能要后悔的,因为大量引进那些 别人不要的“垃圾工业”,即使眼下创造了上百亿元的经济效益,以后说不定要花上二三百亿元来治理。近几年爆发的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不幸印证了方的担忧。

系列之北部湾沿海经济带

探访北海:重工业徘徊北部湾

纵观整个北部湾区位地图,北海市位于“鹰”的头部,而事实上,这座城市的“心路历程”,是整个北部湾的发展充满曲折的缩影。
  1984年北海被国家列入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尽管作为中国14个沿海城市之一,但北海市自“九五”以来,与其他13个城市横向相比,经济增长一直“稳居末位”。

北部湾开发不应将桂林柳州排除在外

北部湾经济区内部的合作,目前还停留在形式上,实质性的合作我感觉还没有建立起来,各地的官员言行当中并没有真正形成经济区一体化的理念,都是各顾各的。
  这个问题处理起来也不是说没有招数。假如说这几个区域是一个统一的领导下的体制,一种模式,比如说财政是统一的,项目到哪里都是大家一锅饭里的,就无所谓。

系列之海西沿海经济带

平潭实验:海西战略突进

平潭人做梦都想有一座通往大陆的桥,但眼前这座跨海大桥,或许仅仅是平潭开始进入国家战略的起点。
  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支持海西发展若干意见后,福建省、福州市相继出台实施意见,准备对陆地面积371.9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64 平方公里的平潭岛进行整体开发,并决定将平潭岛定位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综合实验区。[全文]

福建填补经济洼地

改革开放30年,福建经济快速增长,但发展不平衡性逐渐显现,尤其是作为东南沿海的港口优势始终不能更好服务于广大内地与台湾之间的联系。2004年海峡西岸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海西经济区”)正式提出,到2009年5月国务院批复,福建填补“经济洼地”的机会来了。[全文]

资料:争议深水港 1978年年底,山东省海洋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两位学者联名上书党中央,建议不要在连云港建设深水大港。他们的理由是:因上世纪30年代荷兰人在建港过程中发生的塌方、滑坡等现象,得出连云港港口“回淤严重、软基基础、陆域狭窄、不能建深水泊位”的结论。这一看法曾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系列之苏北沿海经济带

苏北崛起命系连云港

 目前,作为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连云港港吞吐量中60%的货物来自中西部地区。为此,连云港已开行9对国内、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五定”班列,并积极规划更多“开往西部的班列”。连云港还相继与沿陇海线中西部主要城市以及苏北各市签订了“共建共用连云港口岸”协议,打造无障碍现代物流通道、建立“无水港”。[全文]

江苏不只是苏南

如果苏南、苏北 “双轮驱动”,那么就会带动整个江苏经济的发展。我们现在提出这样一个沿海发展规划,对于整个江苏来讲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提的很“契合”、很“适度”。[全文]

记者观察:日照经验

同连云港港将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广阔的中西部地区作为自己的腹地资源一样,日照港也将包括上述省份作为自己的腹地,并利用山东鲁南经济带迅速崛起这一优势,谋求在矿石、煤炭等大宗散货、集装箱运输等为港口发展目标。[全文]

系列之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重生:石化军团布局东营

一道长达7020米的引桥深入渤海湾,引桥尽头矗立着数座崭新的多功能起重机,这是今年4月26日刚刚通航的东营港一期扩建工程两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
  累计投资近15亿元的扩建工程,结束了东营市“有海无港、有港无航”的历史。在此之前,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的东营港,实际上是中国石化旗下胜利油田专用的油码头,只有8个1000吨~3000吨级的泊位。[全文]

从海上山东到蓝色山东

正当黄河三角洲振翅欲飞之际,一股蓝色经济旋风又吹遍山东全省。在中国最大的半岛上,黄河文明与海洋文明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交汇融合。
  今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全文]

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动力

听说记者此行是来关注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刘力辉的反应出乎意料:“都说穷则思变,现在大家靠着油田,生活富足,衣食无忧,哪有什么动力继续拼搏?”
  在东营的数天实地采访中,记者的确感受到,地方政府官员不遗余力地推动黄三角高效生态开发,为东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连接替代产业。但身为旁观者的刘力辉的担心,同样不无道理。
  因油而兴、因油而富的近200万东营人,能否居安思危、上下一心,走出一条新路,真 的需要时间来检验。[全文]

数据标题文字1

 2006年8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大连大窑湾与天津东疆港一起,成为继上海洋山港之后国内第二批保税港区。2007年6月28日,大窑湾保税港区一期(3.06平方公里)通过国务院十部委联合验收,8月20日起封关运作。
 不足7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一直也是大窑湾保税港区的难言之隐。狭窄的面积上难以实施仓储、加工、中转、展示等保税功能,也无法实施“启运港退税”等政策。[全文]

系列之辽宁沿海经济带

探访长兴岛:大连重化工回归

渤海湾东岸,辽东半岛西侧,有一个号称“中国第五大”及“长江口以北第一大”的海岛,这就是大连长兴岛。
  2009年7月1,《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此时,外界才注意到,该规划最初发轫于通称“五点一线”的辽宁省地方战略,而位居中心点的长兴岛,为了这一天已埋头准备了整整4年。[全文]

腹地之争:营口港“吃掉”大连港?

“广大上青天”,大连港曾雄踞全国港口第二,然而如今已风光不再。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整合沿海港口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现代化港口集群”。在可预见的未来,辽宁沿海港口群将进行新一轮的整合。[全文]

视野:沿海产业振兴不能一拥而上都造船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一直是“南重北轻”的局面,东北延续着支援全国的思路和模式,以至于东南沿海地区快速发展,而共和国的“长子”却相形见绌。
  “举全国资源来发展一个地区只是适合于中国特定阶段的国情,从当前的现实需要来看,中国经济要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李靖宇称。[全文]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