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10月25日国内即期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收报6.2417元,刷新了汇改以来的最高收盘点位,同时亦创出交易波动范围扩大至1%以来的首个涨停。[评论]
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美元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
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990元,首次突破6.5关口。
新一轮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连续几个交易日创下新高。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扩至所有国家,国内试点地区至今已扩展至20个省。
对于人民币汇率由跌转升的原因,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本报记者表示,首先是受到欧美国家货币政策因素影响,尤其是美国实行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后,美元贬值的预期已经形成,欧美市场货币增加供给,造就了人民币升值结构。其次,当前进口减少,尤其是来自日本的进口减少,进口减少对人民币汇率有所影响。 [详细]
在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看来,此次人民币大幅升值和“十一”长假后人民银行的操作有关,也和技术本身的自然修整和修复有关。因为人民币年内到现在双边走势非常清晰,而双边走势当中,前期可能是贬值的区间以及周期相对较长,而近期又出现了升值,基本符合市场定律,所以人民币在双边波动区间出现升值是一种自然的市场现象。[详细]
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冯孝忠分析指,人民币在黄金周假期后屡创新高,主要因为美国推出QE3后,令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改观。内地拟放宽QFII的资金出入限制,短期也利好人民币升值。他预期年底可上望1美元兑6.23人民币。中信银行(国际)中国业务首席经济策略师廖群认为,市场与人行中间价的角力反映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经济软着陆。 [详细]
美国汇率报告原定于在15日出台,但美国财政部此前宣布,将会把报告公布的时间推迟到二十国集团财政和央行行长会议之后,财政部表示,这可以让美国在11月4日和5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评估事态进展。而美国大选举行的时间是11月6日,这就意味着,最新的汇率报告将在总统大选之后公布。 [详细]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分析称,尽管即期市场人民币汇率出现新高,但远期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并未消除,当前人民币有升有贬双向浮动的条件并未发生改变。他表示,中长期看,人民币过去10年升值的基础条件已发生明显变化。从国际市场来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未来较长一段时间西方国家内需将显著下降。 [详细]
孙立坚认为,人民币上涨态势还会持续。他表示,由于中国产业结构短时间不能有明显变化,美国QE3的实施,导致人民币中长期还会升值。欧美宽松货币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游资将会进入以投资为主导、储蓄又比较多的中国市场,与2009年相似的情况可能还会重现,我们对此不能忽视。 [详细]
谭雅玲认为,人民币未来上涨的空间有限,还会保持相对稳定。她表示,从中国经济本身的状态和未来的预期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大,而从技术本身的角度,人民币升了已经6年多了,再升值空间也不大。对于影响人民币走势的因素,谭雅玲分析,从内生性的角度来看,还是在于我们自己,一是货币政策导向,二是经济实体的作用和实体状态。[详细]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表示,QE3后美元走软,虽然为人民币修正偏高的有效汇率提供了机会,但是从提振出口的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仍然有向下修正的必要。要改变出口的低迷,就要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向下调整。 [详细]
2012年4月14日 | 央行决定自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 |
2011年6月21日 | 央行公布了《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正式明确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试点办法,成为推进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又一重大举措。 |
2010年6月 | 结算试点地区范围将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 |
2009年7月 | 六部门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
2009年4月2日 | 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
2009年3月23日 | 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 |
2009年3月11日 | 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 |
2009年3月9日 | 央行行长助理郭庆平介绍,国务院已经确认,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将在香港进行试点。具体的试点方案和办法目前还在研究,尚未出台。 |
2009年2月8日 | 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 |
2008年12月25日 | 国务院决定,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亚细安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外,中国已与包括蒙古,越南,缅甸等在内的周边八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大步加快。 |
2008年12月4日 | 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进行了磋商;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
2008年7月10日 | 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
2007年6月 | 首只人民币债券在登陆香港,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两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
2005年7月21日 | 中国将历时十年的与美元挂钩的制度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一夜之间升值2.1%,汇率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
2001年之后 | 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开始逐渐放松资本管制,但国际社会日益施压,促使中国让人民币更快升值以帮助平衡全球贸易。 |
1996年12月 | 中国允许用于贸易的人民币与外币完全可兑换,但对买卖外币进行贷款和投资仍有规定和限制。 |
1994年1月1日 | 中国将双重汇率制度改为单一汇率制,将1美元兑换5.8元人民币的官方汇率调整为当时通行的1美元兑8.7元人民币的市场汇率。 |
1993年5月25日 | 美国财政部在一份递交给国会的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1993年9月和1994年7月中国均被置于汇率操纵国名单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