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经济学人每年都会举办中国峰会,分析和探讨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的机会,紧迫问题和宏观发展动态。

  郭树清指出,沪深股市目前有两千四百多家上市公司,OTC市场也有一千多企业,听起来很大,但中国目前有1300万家企业,进入到资本市场的只占少数。“更何况我们还有1400万左右的个户工商户。”

《经济学人》杂志简介 更多>>

  《经济学人》是全球最广泛公认、内容最权威的时事出版物之一。我们的读者数量持续增长(现已达到450万),并以对各领域全球事件极具洞察力的分析和观点而著称。《经济学人》的内容涵盖政治、商业、科技、书籍与艺术等诸多领域,并且每周均附有一篇讣告。

数据标题文字1

峰会开幕嘉宾致辞

《经济学人》中国编辑齐子道致开幕辞
《经济学人》中国编辑齐子道致开幕辞

过去的35年,毫无疑问中国的成就非常出色,而过去的20年经济的繁荣也是一直在持续,现在整个社会在发生变化,中产阶级在不断壮大,现在在寻找一种模式继续这样一种变化。

骆家辉:中美关系是一项长期复杂工程
骆家辉:中美关系是一项长期复杂工程

中美关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奥巴马总统会继续高度重视中美关系,随着中国的新领导人上台,奥巴马总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最起码两国要进一步增加战略互信,而要增加互信

傅莹:中国经受住了世界经济困难考验
傅莹:中国经受住了世界经济困难考验

近年,中国和邻国经受住了世界经济困难的考验,保持了稳健的增长,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地区的持续和平与稳定,得益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一贯坚持和平睦邻的政策。

中国的未来专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

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最早是包括农业的、科技的、国防的这些领域,是当年周恩来总理提出来的。而李克强强调,我们现在应该有新的城市化、新的现代化。

路透社北亚首席记者林洸耀
路透社北亚首席记者林洸耀

我们知道中国社会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同时,中国的人们缺乏信仰,所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比较空白,以前中国有儒释道这些传统的文化信仰,但是也不能仅仅有这些东西。

哈佛大学大宇国际事务关系教授赛奇
哈佛大学大宇国际事务关系教授赛奇

人们也要求政府有更多的问责制和透明度,这个方面我很难看清它的前景,因为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新一届领导人的具体政策是什么,当然我们也就不能够胡乱去猜测。

悉尼大学政治教授凯瑞-布朗
悉尼大学政治教授凯瑞-布朗

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换届实现,所以任何的转折、转型都只是刚开始,也只是迈出了一两步,因为我想中国的目标应该是更宏大的。但是,我们起码要等到今年两会都开了之后

中国经济可否持续专场

中国社科院学院部委员余永定
中国社科院学院部委员余永定

我觉得如果你要观察中国的经济,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中国的财政状况,只要中国财政状况是健康的,就能够克服困难,维持比较好的速度。

日本驻华大使馆财经公使贝塚正彰
日本驻华大使馆财经公使贝塚正彰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日本确实有自己的教训,应该说是我们的失败之处,在80年代,我们的经济由于一些原因陷入了停滞,比如说日元有过高的币值,出口行业受损等等。

世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罗兰德
世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罗兰德

中国的人口在老化,而且这其实跟刘易斯拐点还不一样,刘易斯拐点主要讲的是跟城市化有关,但中国是整个国家都在老化。所以,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增长方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培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培林

我想说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是说人力资本是促进长期增长最重要的源泉。人力资本不光要靠积累、不光要靠投资,更重要的是要让人力资本能有机会发挥作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

我不认为中国已经跨过刘易斯拐点了,如果你看中国的劳动力结构或者是分配,36%的劳动力仍在农村地区,中国人口50%的都仍然是农村人。

《经济学人》亚洲经济编辑可思梦
《经济学人》亚洲经济编辑可思梦

2012年,其实中国经济的放缓比我们预料当中的要严厉一些,我想这出乎中国政府和很多人们的意料。不管怎么说,都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发生微妙的变化

中国能源创新与未来专场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杨富强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杨富强

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也发展得很快,中国水电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风能也是很快,太阳能也会是全世界第一,而且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定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

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经理杨爱伦
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经理杨爱伦

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尤其是地方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又是高度的依赖煤炭,跟煤炭产业息息相关,你怎么才能打破这样一个模式,这是很困难的。

中海油总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卫东
中海油总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卫东

就目前来说,中国的能源政策能够很好的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却导致了环境的污染。现在,人类进入了第三个能源转折期,毕竟中国是世界头号的能源消费国家

壳牌中国富顺项目总经理倪盛杰
壳牌中国富顺项目总经理倪盛杰

在美国,其实大家知道,已经在天然气产业实现了革命,包括我们壳牌公司也参与了,因为在煤层气开发、在页岩气开发方面,美国是走在了前面,现在美国天然气的价格也下降了

变革中的中美关系专场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柏拉克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柏拉克

在过去几十年当中,您也看到中国的外交政策当中的危机,在经济上来讲,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发展,不管是中日、中美关系都在发展,外交上有的时候会出现问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

我觉得肯定不会排除竞争局势的可能性,特别是相关各方错误的来应对这些问题的话。中美关系的基本面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十年前,两国的关系主要还是双边的问题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包道格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包道格

华盛顿谈到再平衡的时候,并不是很有吸引力的概念,它其实就是把美国的亚洲政策做一个重新的描述,也就是美国一直在那,并没有能够充分的利用到美国它的存在所产生的资产和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

美国也好、中国也好,都有错误的认识,或者是夸张、错判都有,可能错误的理解别人的意图和能力。你如果看5年以前的话,中美都一样,如果看到中美之间结构性的战略争斗

全球制造业与创新专场

百度网首席信息执行官顾延
百度网首席信息执行官顾延

前面您讲到了有一个趋势,是由于互联网带来的消费主义,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个人的需求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人们也在讲,不再是未来的B2C,而是C2B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斯坦因费尔德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斯坦因费尔德

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已经不是最便宜的了,我们承认,但是,中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扩大自己生产的规模,这是很了不起的。现在在电子产品方面,中国的能力都已经很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世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世楫

中国现在是任何产品都可以生产出来,卫星我们也可以制造出来。此外中国的制造业非常有活力,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企业,大的企业包括像富士康,它们在细分市场上竞争力很强。

小智研发创办人兼总经理黄谦智
小智研发创办人兼总经理黄谦智

而且对于制造业来说,工程能力是非常的重要,我们公司当然还是一个工程的企业,我们起步于台湾。因为在亚洲、在中国这些国家,父母很注重培养孩子在工程方面的能力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专场

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
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

当国外企业进来的时候,如果他们不改变现有的管理制度,是没有办法和中国企业竞争的。我们一定要探讨走出去的策略,冰岛不行,我们就去丹麦,总之就要找到走出去的路径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虞健民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虞健民

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是民企。打破行业垄断格局是必须。我们公司最大的不利就是没有垄断方面的资源优势和政策。因此,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犯错

埃森哲管理咨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杨葳
埃森哲管理咨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杨葳

去年我们做了一项调查,只有37%的企业对过去三年他的收入和盈利情况是满意的,大部分实际上都是不满意的,所以这也暴露出来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要以什么样的目的走出去。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行部董事王子龙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行部董事王子龙

中国讲三思而后行,我见到好几个企业是头脑一热就做决策,如果一个决策是三年,虽然这个机会跑掉了,但是它在一个地方扎三年,很可能最后会抓住一个好机会

社交媒体中国或成领头羊

BDA董事长邓肯-克拉克
BDA董事长邓肯-克拉克

很多时候如果你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放在一个盒子当中是不可能的,要这么做的话是会失望的。在中国我们觉得未来是多元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有各种不同可能的未来

北京大学创新研究中心教授姜家齐
北京大学创新研究中心教授姜家齐

政府支持的创新是跟大家想到的,平常觉得市场性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几乎可以说政府在互联网产业的投资几乎为零,当然这个我没有准确的数字,我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法。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教授钱钢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教授钱钢

我想我也不愿意把传统媒体比作公园里的成年人,事实上在社交媒体里面有更多的成年人,我觉得他们表现得比传统媒体里面的人甚至更加有教养、更加有知识,这是我发现的问题。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洪晃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洪晃

创新、创意现在是受到了非常多的鼓励,政府也是积极的在推动大家来创造,但这个并不等于言论自由。政府并不觉得言论更自由了,就会鼓励更多的创新,增强大家的创意。

数据标题文字1

嘉宾主旨演讲

郭树清:中国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
郭树清:中国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

郭树清指出,沪深股市目前有两千四百多家上市公司,OTC市场也有一千多企业,听起来很大,但中国目前有1300万家企业,进入到资本市场的只占少数。

朱民:中国金融活动对全球影响微乎其微
朱民:中国金融活动对全球影响微乎其微

IMF副总裁朱民在会上表示,经过20年的世界全球化,世界发展变化的幅度远超人们的预期和想象。把世界按照不同的要素来划分,比如按GDP来划分,中国变成特别大的经济体。

中国经济内部威胁专场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没有达到8%,就业率在不断的上升,翻了一番,我们认为好像这个8%的增长率仍然可以达到充分的就业,这是一个观点。

惠誉评级金融机构部高级董事朱夏莲
惠誉评级金融机构部高级董事朱夏莲

自从全球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其实中国的金融行业本身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在我看来,主要是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一直都是高度依赖宽松的信贷环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搜集数据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消费占比在07年、08年之后下降了,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情况,如果你看一看韩国和台湾的情况,他们也有类似的情况。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朱善利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朱善利

在中国有许多中小型的企业,没有本身从大银行拿贷款,我们可能要建各种各样大量的中小银行,特别是在农村区域,因为农民要想获得正规的银行贷款是很困难的。

中国面临的种种可能专场

美国银行美林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
美国银行美林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

我觉得中国政府必须是一个长期支持消费的政策,短期可以推动需求,而且长期也必须有用,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

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胡祖六
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胡祖六

从长期来看,中国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趋势,中国从历史上来说,这种抵御的能力一定都是非常的强,中国应对危机的能力历史也证明的是非常强的。

中国社科院学院部委员余永定
中国社科院学院部委员余永定

在人的城镇化过程中间,最主要的是机会特别是就业机会。那么在这个中间就业机会的创造非常重要的是要实现进城农民工的三大梦,就业梦,创业梦还有市民梦。

美国财政部驻华经济与金融特使杜大伟
美国财政部驻华经济与金融特使杜大伟

中美之间有很多双边对话机制,比如说最早是战略经济对话,后来变成了战略与经济对话,此外,中美之间还有很多对话机制。此外,还有通过两国企业之间的交流、学术的交流。

中国金融改革专场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

大概从过去十年的改革来讲,大家不太满意,认为应该改的没有改。但是我想如果过去十年,中国的经济改革有一个亮点,应该是金融改革,至少在五方面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绩。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刘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刘俏

金融的改革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很重要,过去30年都是这样,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由投资带动的,而如果没有金融体系吸储和放贷,怎么可能有投资呢?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

我觉得当时的那种对风险的考量跟现在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说,我们的监管、我们对风险的看法也应该与时俱进,所以朝前看的话,金融改革应该走得更快一些。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Gary Rieschel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Gary Rieschel

中小企业他们其实在中国就是私营的企业,他其实没有办法跟国有企业在贷款这块竞争,过去我们资本配置的效率非常低,并不是说最有效的、最有创新力、执行力的企业家能拿到钱。

中国或将拯救世界专场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

就中国目前发展水平而言,你会发现很多传统的投资目的地也许不适合中国投资,因为中国最成功的经济部门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然后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很多中小型企业。

中国进出口银行风险分析师赵昌会
中国进出口银行风险分析师赵昌会

自从华尔街在2008年9月中旬忽然倒塌,我许多同事实际上每周花40个小时的时间去追踪华尔街的、美国的国会的最新动向,最后的结论就是我们真的是没法插手,我们也管不了。

纽约梅隆银行主管Ann Costello
纽约梅隆银行主管Ann Costello

我希望美国的国会能够把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个里面用各种各样的争议,现在美国实际上已经有财政部的人代表美国的总统提出了美国面临的问题。

《经济学人》亚洲经济编辑可思梦
《经济学人》亚洲经济编辑可思梦

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也能够使竞争的环境更加公平。但是,像欧洲银行怎样样?他们能够满足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吗?也有的人说巴塞尔协议其实已经不管用了

领导者峰会系列:中国专场 更多>>

载入中...

中国年会议程 更多>>

  China Summit

  中国峰会

  2013年1月17日·中国·北京金隅喜来登酒店

  中国已经完成十年一次的领导层换届。对于短期内中国可能发生的变化,我们可以做出大量的预测。中国经济很可能实现软着陆。政府暂时尚能控制社会的紧张情绪。

  然而,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却足以引起更多关注。巨大的变革正在进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仍在继续。微博用户正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经济转型的冲击无处不在。关于新发展模式的讨论此起彼伏之际,中国领导层的变动正稳步进行。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市场改革与政治管控并举的模式为其带来了成功。事实上,要延续中国在全球崛起的步伐,政治领导人将需要采取一组新的政策工具。在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的中期变化之际,企业将需要迅速调整,以保持业务继续发展。

  经济学人每年都会举办中国峰会,分析和探讨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的机会,紧迫问题和宏观发展动态。正如《经济学人》杂志所载文章一样,我们将以严谨而具前瞻性的全球视角,阐述这些动态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将对中国社会参与者带来何种影响。为渴求真知灼见者举办、但不止步于此,中国峰会力求为渴望讨论、思辨和学习的商界领袖、政策制定者、学术界人士和观察家们提供一个讨论、思辨和学习的平台。

  主席:

  齐子道,《经济学人》中国编辑

  主持人:

  可思梦,《经济学人》亚洲经济编辑

  艾远征, 《经济学人》驻华记者

  麦杰思,《经济学人》北京区总编辑

  范思接,《经济学人》中国区财经主任,上海区总编辑

  许思涛,经济学人信息部全球预测中国区主管

  查尔斯·高达德,,经济学人信息部亚太区编辑总监

  暂定议程

  8.45 am

  主席开幕致辞

  齐子道,《经济学人》中国编辑

  9.15 am

  主题演讲

  中国视角

  傅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亚洲地区、边界与海洋事务和翻译室的副部长

  主持人:齐子道,《经济学人》中国编辑

  9.45 am    

  中国的未来

  领导人换届与改革的未来

  中国已经完成十年一次的领导层换届。新领导层的人选已广为人知,但换届后的改革方向却是个更加重要的话题。

  《经济学人》认为,中国的改革似乎正面对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对于中国的中、长期发展方向,中国政界最高层及相关利益集团正在激烈博弈。而在此背景下,来自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挑战也日益凸显。为应对挑战,中国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新的模式应与全球惯例更为一致,或将非常不同于过去曾取得成功的模式。中国新一代领导人能否就发展模式和未来达成共识?

  利益集团:既得利益集团的力量在未来数年将怎样变化?将对改革产生多大影响?国有企业的力量与改革:中国将如何处理国有企业对改革的抗拒?如何管理不断发展壮大的私营部门?腐败:社会稳定对政府至关重要。一些人认为,对腐败的愤怒是社会紧张情绪的最大诱因之一。政府抑制腐败的工作将取得多大的成效?政治改革:政改是否会有突破性进展?公众舆论在决定发展前景方面将有怎样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麦杰思,《经济学人》北京区总编辑

  研讨组成员:

  卢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安东尼·赛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董事

  Kerry Brown, Director and Professor of Chinese Politics, China Studies Centre, University

  of Sydney

  Benjamin Lim, North Asia Specialist Correspondent, Former Beijing and Taipei bureau chief, Reuters

  10.30 am

  茶歇

  11.00 am

  中国的经济

  富有弹性,但可持续性?

  中国经济既令人敬畏,也让人焦虑。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持续时间均已超过此前亚洲四小龙中的任何一员,而且仍拥有庞大的增长空间。但怀疑论者提出,中国由

  投资驱动的奇迹般增长不具可持续性。他们认为,如果这种模式持续下去,那必将导致新一轮的银行坏账、金融系统受创、经济急速放缓。

  《经济学人》认为,中国采用的经济模式效率低下,但也极富弹性。中国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投资浪费,因为其储蓄供应极其充裕。事实上,中国经济模式效率低下的部分原因——过度储蓄、银行国有、政府指令性投资等——也正是在不确定时期经济增长具有弹性的原因。

  这一特征表明,中国在今后几年将不会遭遇硬着陆。它面临的问题将是慢性的,而非急性的。但是,随着中国劳动力规模的萎缩和资本的累积,其储蓄率将逐步降低,新的投资机会将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届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将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中国的改革者任重而道远。

  有可能:中国经济增长将温和放缓。

  或有可能:中国经济将硬着陆。

  在中国努力重振正在放缓的经济增长之际,我们应从2008年11月开始的刺激政策狂热中吸取哪些教训?中国能否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超快速的增长是社会稳定的保障还是威胁?2030年的中国经济将会怎样?

  主持人:可思梦,《经济学人》亚洲经济编辑

  研讨组成员:

  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刘培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三室主任

  贝塚正彰,日本驻华大使馆财经公使

  姚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克劳斯·罗兰德,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

  11.50 am

  中国的能源

  寻找创新的未来

  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中国工业革命带来了高速的经济增长。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但在今后数十年中,中国要实现更为平衡的增长,一种更具创新性的能源结构将必不可少。

  首先,它将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对潜在污染的抗议不时扰乱领导人引以为傲的社会稳定。其次,随着中国对石油和其它燃料的需求急速增长,关于能源安全的担忧不断加重。经济学人信息部的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1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了136%。第三,它对商业有利。乐观人士提到了中国的绿色增长目标,以及向全球市场巨头出售“新能源”技术的雄心。

  中国将如何创新其能源未来? 它是否将以对社会负责的、环保的方式满足其能源需求,例如采用清洁煤技术? 从气候变化问题政治化到欧洲削减可再生能源补贴,再加上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全球能源趋势将如何塑造中国的未来?

  主持人:齐子道,《经济学人》中国编辑

  研讨组成员:

  杨富强,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项目气候、能源与环境高级顾问

  杨爱伦,,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经理

  Nick Feast, General manager, Fushun Shale Gas Project, Shell China

  12.30 pm

  午宴

  2.00 pm

  变革,中国与美国

  不确定路线

  夸大风险与低估风险同样危险。中国和美国今年已经过领导人换届。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许多事情都取决于中美两国能否和睦相处。中美关系对双方都至关重要,灾难性局面将不会出现,但在美国举行大选、中国召开党代会的这一年,两国政府或许都较难采取温和路线。

  在双方共同关注的众多问题中,防务是一个战略性关切。美国知道中国领导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力量。除中国军事力量的规模外,对其意图缺乏了解也令人不安,这对美国可能是不利的。而中国知道,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力量投射——近期被称为“亚洲的战略枢纽”——可能意味着,美国要对中国事务加以干涉——从台湾问题到资源富集的南中国海水域领土争端问题都有可能,这对中国可能是不利的。

  在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里,中美关系未来四年将呈现何种态势? 两国领导人是否将保持足够团结,以务实地处理中美双边关系? 互信对中美两国都有利。双方将可能采取何种行动来培育持续的互信? 如何保持两国的坦诚沟通?

  主持人:查尔斯·高达德,,经济学人信息部亚太区编辑总监

  研讨组成员:

  乔纳森·柏拉克,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代理所长

  包道格,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总裁

  朱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时殷弘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Via live video:

  孔杰荣,宝维斯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已退休

  3.10 pm

  全球制造业与创新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产值目前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但中国经济若想继续繁荣发展,制造商就必须向价值链上游转移——更多地进行创新,做出更好的设计,赚取更高的利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中国领导人已经清楚这一点。在中国的长期战略计划中,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之前发展成为一个以创新为导向的国家。

  事实证明,中国的制造业和工厂模式是可靠的。然而,正当中国基于这一模式向下一阶段的高附加值制造业发展之时,第三次工业革命已悄然发生。制造业正逐步实现数字化。如同所有的革命一样,这次革命也将对旧有生产模式带来破坏式影响。

  未来的工厂将迎来一个新的制造业时代,生产将按客户要求定制,品质更好并交付迅速。

  《经济学人》认为,第三次产业革命将不只为企业生产带来变化,还会在其它方面引发重大变革。中国正发生着许多变化。中国制造业的下一阶段将引人关注,但在新的全球制造业版图中,它是否还将如此重要?

  中国将如何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它是否准备好在其中扮演领袖角色?中国新领导层将如何对此提供支持?对中国创新机器的投入一直在稳步增长。截至目前,其效果如何?中国的服务行业如何发展?

  范思接,《经济学人》中国区财经主任,上海区总编辑

  研讨组成员:

  顾延,百度网首席信息执行官

  高世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 信息中心主任

  爱德华?斯坦因费尔德,麻省理工学院中国项目主任,政治经济学教授

  Arthur Huang, Co-founder and Managing Director, MINIWIZ

  4.00 pm

  茶歇

  4.30 pm

  中国企业走向全世界,  但……

  世界是否对中国企业敞开大门?

  几十年来,外国企业在中国蓬勃发展,为其增长提供了动力。如今,中国企业已拥有可投资于世界各地的巨额资金。事实上,在全球经济面临困境的今天,中国资本的注入或许是有帮助的。但有观点指出,中国企业遇到了特殊的挑战,例如中国对外投资的敏感性及其引发的争议。

  我们应如何消除障碍,为中国在全球的对外投资进一步敞开大门?中国和西方企业应如何建立为双方增加价值的合作关系?西方企业正在如何调整自己的位置,以成为走出国门的中国公司的合作伙伴?一些西方企业把目前的成功归因于早期的巨大失败。中国企业是否做好了在海外遭受失败的准备?

  主持人:许思涛,经济学人信息部全球预测中国区主管

  研讨组成员:

  杨葳,埃森哲管理咨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人才与组织绩效咨询服务

  Wang Zilong, Director, Investment Banking Department, China International Captial Corporation

  陈卫东,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前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                                           

  黄怒波,中坤集团董事长

  待定:

  王英明, 海航航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5.15 pm

  社交媒体

  中国未来的领头羊?

  Social medi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in censored China, but in a short span of time, it has produced remarkable change. Weibo has shown a profoundly transformative power in creating a national discourse. Some of the nation’s best debaters enjoy fame and share their views by way of social media。

  But there is a flip side to social media that is worrisome—not only for the Chinese leadership, which must grapple with a new and unpredictable force, but also for society as a whole。

  Some things are more rigorously censored than others. China’s bloggers, provocative as they may be, can also be flat wrong. For better or worse, social media functions as a forum for the people。

  ·       社交媒体在中国将有怎样的影响力?

  ·       领导层换届完成后,中国管理和适应社交媒体的战略将有何变化?

  ·       移动平台正如何改变微博及其使用者的力量?

  ·       微信等突破性工具正如何改变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正如何改变政府响应社交媒体的方式?

  主持人:

  艾远征, 《经济学人》驻华记者

  研讨组成员:

  邓肯?克拉克,BDA董事长

  钱钢,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

  姜家齐,北京大学创新研究中心教授兼前任创会理事

  洪晃,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

  6.05 pm

  主席致闭幕辞

  齐子道,《经济学人》中国编辑

  可思梦,《经济学人》亚洲经济编辑

  艾远征,《经济学人》驻华记者

  麦杰思,《经济学人》北京区总编辑

  许思涛,经济学人信息部全球预测中国区主管

  范思接,《经济学人》中国区财经主任,上海区总编辑

  6.15 pm

  鸡尾酒招待会

领军者些列议程 更多>>

  领军者峰会系列:中国

  中国经济:怎样的放缓才放心?

  中国金融业:成长中转型?

  2013 年1月16日 北京金隅喜来登酒店

  全球金融危机仍然在严重困扰着美国和欧洲。但它给亚洲带来了一种迥异的影响。这次危机既是对该地区经济的一次打击,但也是对该地区骄傲的一次宣扬。危机证明,亚洲的金融体系有着令人瞩目的抵抗力,其经济正以令人钦佩的速度在复苏。

  众多的亚洲政府领导人、企业家和投资者都对“亚洲世纪”的到来充满信心。但这种必胜的信念中也存在危险。亚洲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挑战需要克服。其多样化的经济正面临各种各样的流动性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以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风险。一些经济体需要增加消费,其它一些则需要重振投资。所有国家都寻求加强创新,并在一个更精细的国际分工体系中获得其利基定位。

  此外,在许多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程度已远远领先于金融体系的发展。该地区在全球金融资产中的份额远远落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这里的金融机构有时甚至很难恰当响应更苛刻的储户和更加雄心勃勃的企业。

  领军者系列峰会之中国会议将探讨全球和亚太金融体系在目前和长期框架下的状态。对于中国的金融服务行业而言,在不断变化的全球格局中,它们在中国境内外将面临哪些机遇和风险?此次中国会议将从理智、严谨、全球性和前瞻性的视角,推动与会者共同探讨中国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主席:

  可思梦,《经济学人》亚洲经济编辑

  主持人:

  许思涛,经济学人信息部全球预测中国区主管

  范思接,《经济学人》中国区财经主任,上海区总编辑

  暂定议程

  8.45 am

  主席致开幕辞

  可思梦,《经济学人》亚洲经济编辑

  9.15 am

  主题演讲

  朱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副总裁

  主持人:

  可思梦,《经济学人》亚洲经济编辑

  9.45 am

  内省:

  中国经济的内部威胁

  很久以来中国一直在担心其严重依赖投资的增长结构。现在中国也开始担心增长速度——今年将力争达到8%。本研讨组将探讨的问题是:中国应如何在不恶化其增长结构的情况下重振增长速度?

  鉴于中国经济的放缓,刺激政策有哪些利弊?2008-09年期间的刺激政策带来了哪些教训?目前私人消费在经济中发挥了更有力的作用吗?政府消费又如何?中国是否对支出不足担心过度、对支出资金的配置担心过少?

  研讨组嘉宾:

  曹远征,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教授, 巴克莱 (Barclays Capital)首席经济学家

  朱夏莲,惠誉评级金融机构部高级董事

  朱善利, 应用经济学系教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主持人:

  可思梦,《经济学人》亚洲经济编辑

  10.30 am                    

  放眼海外:

  中国的机遇与风险

  中国的发展资金已经能自给自足,其经济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国内投资和消费。但尽管存在这些优势,中国仍将受到两个最大贸易伙伴(欧洲和美国)当前困境的拖累。

  本环节将摒弃传统的做法,不再以含蓄的预测呈现,而是提出种种假设,并尝试回答之。研讨组嘉宾将面对如下情境假设,给出他们各自的模拟“政策响应”。

  如果中国的坏账大幅上升,政府是否会违约?如果美国被其财政危机击倒,中国是否也将随之倒下?如果欧元区崩溃,这对中国是不是一个机会?

  研讨组嘉宾:

  陆挺,美国银行美林中国经济学家

  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胡祖六, 董事长,春华资本集团

  杜大伟,美国财政部驻华经济与金融特使

  主持人:

  范思接,《经济学人》中国区财经主任,上海区总编辑

  11.15 am

  茶歇

  11.45 am

  中国的金融改革

  过去10至15年期间,中国金融改革的推进步伐比许多人希望的还要慢。但今年以来,改革步伐却快于很多人都预期。当局已逐步放松对汇率、利率和资本账户的管制,允许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但是,中国在以上三个关键领域的改革次序是否恰当?其速度是否已经够快?

  从韩国到美国,很多放松金融系统管制国家在此过程中均遭遇了金融危机。中国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命运?中国的改革次序是由经济逻辑还是政治约束决定的?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值得一试的目标,还是一种不必要的分心之举?

  研讨组嘉宾:

  向松祚,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刘利刚, ANZ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刘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金融学教授

  Gary Rieschel,启明创投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

  主持人:

  许思涛,经济学人信息部全球预测中国区主管

  12.30 pm

  中国将拯救世界吗?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GDP总额位居全球第二。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并消耗了多种全球性大宗商品的绝大部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希望中国购买其债券;英国希望中国在英国的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欧元区希望中国购买其债券。中国已承诺为非洲提供200亿美元的贷款,并将向拉美提供超过世界银行和泛美开发银行所提供贷款总额的贷款。美国曾一度被称为“不可或缺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经济体了吗?

  研讨组嘉宾:

  Alicia Garcia Herrero,西班牙对外银行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学家

  Ann Costello,纽约梅隆银行全球政府事务董事总经理、主管

  赵昌会,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国家风险分析师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主持人:

  可思梦,《经济学人》亚洲经济编辑

  1.20 pm

  主席致闭幕词

  可思梦,《经济学人》亚洲经济编辑

  1.30 pm

  午宴

  2.30 pm

  会议结束

微博热议

专题内搜索

相关报道 更多>>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