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者随笔 > 正文
 

程实:自然资源配置中的经济学角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 02:55 第一财经日报

  程实

  3月30日,来自全球95个国家的1360名科学家通力合作,历时四年完成的“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正式公布。报告警告说,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三分之二支持地球生命系统运转的自然资源已被严重破坏,几近耗光。

  “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有如一声惊雷,将人类从经济飞跃发展的春梦中惊醒。在反省人类“创造性的破坏”之时,一个问题油然而生:谁该对人类的疯狂负责?也许答案不止一个,但至少,经济学作为资源配置的科学,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并没有起到应有作用。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制度,它分配资源、劳动力、资本和税收,决定社会物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因为经济学对经济行为的诠释如此精辟,对资源配置的决定如此有效,以至于经济学家甚至政策决定者逐渐把它当成不言自明的真理。

  然而,经济学不可能是纯粹意义上的真理,作为一门科学,其视角的偏颇难免造成经济发展中的些许误区。在微观经济领域,经济学的一条金科玉律是“个人效用最大化”,一个理性经济人在作出经济决策之时,核心考虑的是自身的经济效益,通过成本收益分析,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总是能够有效地作出判断来安排经济计划。但这种“个体理性”无疑忽略了许多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一些“公共物品”的使用,比如空气、河流,在理性经济人的成本菜单里,这些自然资源几乎是免费的。于是乎,将自然资源视之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市场风气造成了资源的滥用、浪费,甚至破坏。“个体理性”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集体非理性”,自然资源在如此“不可承受之重”的重压之下日渐枯竭。面对如此破坏,经济学仅仅是用“外部性”的无力托词轻描淡写地进行开脱,在公共资源配置上的低效率也只是将“市场失灵”作为借口。

  在宏观经济领域,经济学的力量更加不容小觑。几乎所有关系着国计民生的经济政策总是或多或少地在经济学影响之下制定的,正如凯恩斯所言:“无论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的思想观点正确与否,他们都要比普通人更加有力,一些有识之士,认为他们自己不受任何经济学家的影响,然而他们却往往无形中成为了一些已故经济学家的忠实追随者。”经济学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强大力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隐忧。

  首先,在国民经济核算上的偏颇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忽视。经济学所惯用的总量核算体制往往只看见某些东西而对另一些东西视而不见。经济学是一门以价格为核心的社会科学,于是在计量问题上它仔细地衡量能够计价并用于买卖的商品,比如食品、衣物、制成品、工作和金钱本身的价值等。这种精密的计算方法常常忽略了那些难以用价格衡量的物品,比如新鲜的淡水、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群山和森林中丰茂的生物。这种计量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经济决策者重心的偏移,在GDP之中缺乏自然因素构成的情况下,决策者试图追求GDP增长的行为往往是有悖于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保护的。

  其次,在更长远的经济增长层面,经济学一如既往地忽视了自然因素。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非常重要的领域,它关注的不是短期内的经济波动,而是长期内的均衡增长,它指引的是几十年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但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中,还是很难找到环境保护的些许依据,从哈罗德多玛模型、索洛模型到一系列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学家对长期经济均衡的关注始终聚集在资本、人口和技术之上,自然资源仅仅是在个别模型中作为限制性因素引入。长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忽视,不仅导致了经济发展的误区,而且也让人类在邂逅资源瓶颈之时,缺乏继续保持长期可持续性增长的理论支持。

  因此,在自然资源的破坏与滥用上,经济学似乎并没有发挥其“显学”的应有作用。但愿现在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文章,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但一直没有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也许现在重新认识生态经济学,将其发扬光大正当其时。(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插图/苏益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资源配置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