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世界:抓住东亚发展机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3日 17:06 《全球财经观察》 | |||||||||
2004年11月27日,中国外长李肇星、日本外长町村信孝(中)和韩国外长潘基文(左)出席了在老挝万象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会议。在这次“10+3”会议上,建设东亚共同体成为与会各国的共识 2005年可称为中国的“多边外交年”。具体到东亚地区,重头戏是将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东亚首脑峰会。中国要抓住机遇,以挖掘东亚的巨大潜力
文|吴建民(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前驻法大使) 2004年东亚外交的第一个亮点是中国促成了两轮朝核六方会谈。尽管现在会谈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难点,解决问题需要一段时间,但六方会谈毕竟标志着各方为通过谈判解决朝核问题的努力仍在继续。 2004年,东亚外交另一个亮点是中国周边外交。作为东亚的一个长远目标,建设东亚共同体在11月29日于老挝万象举行的“10+3”领导人会议上成为共识。这是东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回顾欧盟的历史,它也是在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历时50多年发展而来的。而东亚现在也向共同体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这可能是未来15年内世界上的一件大事——这是一个人口超过20亿、GDP占全球四分之一、外汇储备占全球二分之一的经济体,而且,这里是全球目前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因此,东亚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对全球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关系今年亦有亮点。2004年,中日贸易有望突破1600亿美元。双边贸易发展如此之快,表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 人们常说中日之间“政冷经热”,但在11月21日于智利召开的APEC领导人峰会期间,胡锦涛主席会见了小泉首相,11月30日,温家宝总理也与小泉首相会面。不到十天,两国高层领导人两次会面,并进行了超出预定时间的谈话,首先证明了双方领导人对两国关系的重视,其次也表明了双方都愿意政治关系向前发展。中日领导人两次会晤,引起世界关注,也博得了好评。 2004年,中国领导人访问了12个欧洲国家,而6位来自欧洲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访问了中国,中欧双方都认为,双边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如果说2004年是中国外交的“欧洲年”,那么2005年则可称为“多边外交年”,因为中国多边外交会有不少大事值得期待:第一,围绕联合国成立60周年, 届时必然有各国首脑会议;第二,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第三,纪念万隆会议50周年。此外,再加上日常的外交活动,2005年的多边色彩极为浓厚。 具体到东亚地区,重头戏是将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东亚首脑峰会。虽然议题尚未确定,但这是东亚首脑首次峰会。此前,美国对此持强烈反对态度。但在全球化与区域化两大趋势之下,东亚一体化是美国难以阻止的,而且东亚的和平与繁荣对美国并不是威胁。因此,美国虽然对东亚一体化保持一定的担心,却也不得不眼看东亚首脑峰会成为现实。 当然,东亚共同体还只是一个目标,到底东亚共同体如何建设,包括什么内容,以及是否需要路线图,还有待回答。不过,不排除未来东亚出现共同货币的可能,因为这是大幅降低东亚地区内贸易成本的有效办法——有专家估计,东亚共同货币可使地区内贸易额增加300%。 为帮助中国企业利用东亚融合的契机,东亚投资论坛将于2005年5月举行,这是个外交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的机会。 虽然目前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尚不能给出具体步骤,必须根据东亚文化共同的特点进行。一个地区的一体化,总需要地区内的一些国家做出妥协与“牺牲”,对此欧盟可为前车之鉴。因此,对于东亚的一体化进程,亦宜抱着稳妥进行的态度。各方若无法达成一致,可搁置争议,等待时机。 对于谁来主导东亚一体化的进程这一问题,目前存在多种意见。但是,考虑到东盟在地区联盟中起步在先,中国是赞成东盟发挥主导作用的。 2004年9月,西班牙发生排华烧鞋事件,对此中国应认真对待。在中外合作加深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一些矛盾,而解决办法主要依靠沟通与化解。 目前中国商人在国外,社团多而协会少,未来需要通过协会来做当地政府、媒体和社区的工作,从而消除误解。 除去经济上的火热图景之外,2005年东亚的政治形势仍有值得期待之处。虽然朝核六方会谈有一轮没有按时进行,但双边会谈仍然在继续,如中日高层领导人2004年的两次会面都谈到了朝核问题。因此,相信该问题的解决会继续得到各方推动。 总的来说,2005年东亚面临着良好的机遇,而中国需要抓住机遇,以挖掘东亚的巨大潜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中国的利益与东亚国家利益都充分考虑。因为,在当今世界,只有双赢才能走得远。为此,我们特别需要对一些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加以克制,真正从中国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系列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