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套利资金中国泄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16:39 《环球财经》杂志

  套利资金中国“泄洪”

  本刊记者 | 裴金钢

  发达国家的央行加速炮制货币流动性,对冲资金正在联合各种力量,把这股泛滥的“天外来水”泄向中国房地产市场。

  美国房贷垃圾债及其金融衍生品让国际各大投行在“管涌”的大坝前结结实实地摔了一个大马趴。这些身着燕尾服的绅士们,愣了愣神,爬了起来,擦拭着身上的泥泞,俯在地上东摸西找地寻到了那副高度近视的眼镜,于是启动大脑,开始了每秒亿万兆次的CPU运算。

  在经过缜密计算之后,他们终于发现,管涌的开始可能预示着天崩地裂的洪灾!于是,他们开始在地球上规划“世纪工程”的泄洪区了。

  在这些绅士们中间,一个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

  面对世界各地区主要股市的暴跌,伯南克的屁股像坐到了钉子上,嗷地一声叫起来,马上在8月中旬充当起了“带头大哥”的角色,一声令下,开动它的神秘武器——钞票印刷机大肆“向世界抛钞票”。

  据路透社统计,仅在8月9日、10日两天,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释放的流动性就超过3262亿美元。日本央行8月10日宣布向日本货币市场注入1万亿日元(84.9亿美元)的资金。13日,欧洲央行又释放了476.7亿欧元(约合652.7亿美元),日本再注6000亿日元(合50.6亿美元);此外

澳大利亚国行也都纷纷采取措施释(或准备)放流动性。

  此后欧美股市在10日后一度出现反弹迹象,但到16日,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富时100指数(FTSE 100)下跌4.1%,遭遇2003年3月牛市开始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在下午的交易中下跌2.4%,较7月份的创纪录高点下跌10%以上。

  看来问题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难怪伯南克一反三缄金口的常态,10日

股票还没开锣,他就按耐不住较早跳动的心脏,开始在自己门口“大吹气球”了。据美国媒体报道,伯南克这次声称,我们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控制股市,甚至可以动用“必要的储备”释放流动性,确保市场“正常”。

  美联储主席亲自出马为资本市场“吹泡泡”,这在美国中央银行的历史上可不是小事情。20年来,主席先生只吹过三次,第一次是在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即1987年10月20日的;第二次是“9·11”之后。也就是说,此次垃圾房贷债券风波在联储主席高速运行完他的CPU后已经被确认为最新的“9·11”了。

  看来,为了应付美国房贷垃圾债金融风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央行都已放弃了此前对它们最为看重的“控制通胀目标”,这种饥不择食的手法完全把它们的窘境暴露无遗。

  央行放生,哪个吃鱼?

  据西方媒体报道,麻烦缠身的黑石集团(BLACK STONE)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很快募集了一只200亿美元的收购基金和一只100亿美元的房地产基金。

  史蒂夫·施瓦茨曼在华尔街倍受尊崇,他的黑石集团的历史业绩十分优良,单单在房地产业务和私募基金业务两个部门,过去5年的平均收益率就在30%以上。这一通天神力,让其他商业资本望尘莫及,很多商业银行都梦想着能攀上史蒂夫·施瓦茨曼这棵大树。据透露,华尔街的很多商业银行都给予了史蒂夫·施瓦茨曼充足的授信额度,有些银行甚至主动提出要提供给他4倍资产的贷款。

  实际上,像史蒂夫·施瓦茨曼一样,在华尔街倍受尊崇的投资“巧匠”还有很多,在这方面,相信索罗斯、巴菲特、罗杰斯都会不同程度地享有这方面的专利。

  根据欧美金融系统正常情况下遵守的惯例,央行出笼的资金一般总是由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或者直接投资业务发挥巨能的货币乘数效应,从而流散到全球金融渠道里去的。

  即使中规中矩地操作,8月9日和10日“带头大哥”伯南克的队伍是释放的最少5000多亿美元的天兵天将,在多次分身之后,那将变成最少4万亿美元的(暂定乘数为8)超级流动性。

  根据史蒂夫·施瓦茨曼们的现实处境,这4万亿美元的财富会被置之不理吗?澳洲的基础基金正在向史蒂夫·施瓦茨曼求救,有了这些天兵天将的帮忙,史蒂夫·施瓦茨曼还会继续冷眼旁观吗?

  吃剩的“鱼排”卖中国

  《环球财经》记者注意到一个现象:今年二季度以来,全球主要发达市场的房地产价格都在下降,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指数正在突飞猛涨。

  据标普花旗全球房地产指数显示,2007 年第二季度,全球房价平均下跌了4.5%。但中国央行8月8日发表的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却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9887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2.6个百分点。中国央行得出结论,中国住房需求持续旺盛,供需关系仍趋紧张,房地产价格在2007年二季度又出现了加快上涨势头,部分城市价格涨幅依然较高。

  《环球财经》记者还注意到,在几轮宏观调控之后,尽管中国外管局对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限制,但是最近又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大门被打开了。

  调查中《环球财经》记者得到证实,目前中国人寿已经跟美国地产集团艾托斯资产公司签订了一份协议。根据这份协议,双方将在中国内地合作开发房地产市场。而这恰恰是得到了政策面的默认。

  对于这一新趋势,《环球财经》记者很快就在戴德梁行那里得到了解释。

  戴德梁行在其最新发布的中国房地产报告中披露,2006年约有50%的房地产外资投在了北京,购买资金达34亿美元。这其中就有新加坡凯德置地、美国摩根士丹利、高盛等众多国际投行。他们已经在中国取得了很多项目,未来,他们联合内地开发商共同开发的模式可能会逐渐成为主流。

  果不其然,这一“建议”很快就被中国保险的老大哥给派上用场了。

  除此之外,《环球财经》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另外一条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绿色通道。那就是风险投资。

  资产总额高达18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汉鼎亚太近期就盯上了商业地产。他和希尔顿酒店集团以及德银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管理业务附属机构(RREEF)就展开了战略合作。希望在中国通过收购、改建从而建成拥有5000个客房的20多个希尔顿花园酒店。

  尤其不可忽视的是,RREEF正是一只全球第二大的房地产投资基金。而这家基金近期还在珠海民用商品房领域联合当地三家公司计划开发价值2.25亿美元的住宅项目。

  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这家大名鼎鼎的希尔顿酒店不是别人,正是7月份被史蒂夫·施瓦茨曼的黑石集团(BLACK STONE)以260亿美元吃到肚子里的一条美味“鲈鱼”!至此,黑石这条八爪鱼的“吸盘”终于结结实实地“捆住”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文中醒目处:

  世界第二大房地产基金RREEF已经成功借道来到中国房地产市场,而世界最善于玩弄金融杠杆和对冲操作的私募基金黑石(BLACK STONE)也利用资本的隐身魔术牢牢地吸上了中国房地产的“静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