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最新报道:专访“半导体教父”张忠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6日 15:37 《财经》杂志 | ||||||||||
“我们一直是领导者,我们今后的长期发展,也不一定局限在代工,就像美国的GE” □本刊记者 张帆/文 “我们在台湾科技界处于领导地位。与其说外面对我们有影响,不如说我们对外面
这种话也许只有被誉为台湾“半导体教父”的张忠谋(Morris Chang)说出来,可能才不会引起非议。 4月24日中午,海南博鳌索菲特大酒店,2004年亚洲博鳌论坛主会场。摆脱了10多名台湾记者的“围追堵截”之后,在位于酒店一层的怡景西餐厅内,这位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积电”,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为TSM)的创始人、董事长接受了《财经》的专访。 虽然已是73岁的年龄,但在大半天的旅途奔波后,张却并未显出多少疲惫的神态。虽然戴着助听器,语速也并不快,但仍然隐藏不住思路的缜密以及锋利。 在台湾《天下》杂志进行的在线调查中,超过8%的人都把张视为最佩服的企业家,其得票率一直稳居第一位。 而其一手缔造的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帝国”台积电,以4月29日纽约交易所的收盘价计,总市值也超过了400亿美元。即使与中国内地众多赴海外上市的政府垄断性企业相比,这个数字也仅仅低于中国石油(NYSE:PTR)以及中国移 动(NYSE:CHL)。 “西进”第二幕 这个周末,想来张忠谋的心情应该不错。 因为就在4月14日,台湾“经济部”以及工研院宣布,由于台积电在新竹的12英寸芯片厂已经进入量产(Mass Production)阶段,因此允许其将已经成熟的8英寸芯片生产设备转移到上海。 消息公布当日,台积电的股价就上涨了4.1%,台湾媒体也纷纷将其视为半导体产业转移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台湾的半导体设计以及制造业,就开始了“跨海西进”,尝试着向中国内地转移。到了2001年,随着中芯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芯国际”)的成立,这一转移已经蔚为风潮(见《财经》2002年1月20日《台资芯片业跨海西进》文)。 而就在这一年,瓜分了全球四成以上芯片代工市场的台积电,在竞争对手的刺激下,也开始积极地看待内地市场。张先后辗转上海、苏州、无锡、南京以及宁波等地,并于2002年5月,正式决定落户上海市松江小昆山,斥资8.98亿美元建立8英寸代工厂。 但由于台积电的独特地位,这一计划虽然刻意保持低调,但仍然波折不断。因为在台湾人看来,正是由于张忠谋等产业领袖,才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拯救了台湾整个产业。一旦台积电外移,台湾当局深恐造成信心动摇,因此顾虑良多。 一直到2003年2月,台湾当局才正式批准了台积电在上海的投资计划,但第一阶段批复仅限于投资总额的6%~7%;而随着获得第二阶段的投资许可,这就意味着台积电在上海的工厂有望在今年年底正式投产。 对于台积电而言,这条消息来得也正是时候。就在3月18日,已经日渐成为其肘腋之患的中芯国际正式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共筹集了18亿美元的金额。 2003年12月下旬,台积电曾对中芯国际提出指控,称后者雇佣了超过百名台积电员工并涉嫌侵犯商业秘密,业界普遍认为,台积电此举显然是想减缓中芯国际的步伐。因为在半导体这种周期性兴衰的产业中,时间有的时候甚至是致命的。 《财经》:大陆IT业发展飞速,台湾企业会相应作出怎么样的调整?而在两岸的复杂政治局势下,台积电将如何来谋得商机? 张忠谋:自然调整。很多台湾的公司都来大陆设厂。台湾本来的优势在于其理工人才,这还可以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可以做研究、开发。台积电会在上海设厂,现在已经台湾政府批准,今年年底前可以生产。 大陆有一百多家无晶圆(芯片)厂设计公司,这种公司会是我们主要客户。现在大陆这些公司还很小。但我相信他们里头有些会成功,会变大。到时候就会需要很多晶圆制造。所以我们到这来。 《财经》:台积电在大陆设厂的技术应用会在哪个层面? 张忠谋:我们暂时会在大陆用8英寸的。因为8英寸是比较成熟的技术。12英寸是在两年前才开始的。且一开始就碰上网络业泡沫破裂,生意也不太好。生意不好时要把一种新的技术弄成熟,就比较慢。去年才真正成熟。所以我们在大陆暂时用8英寸的,下一步有可能再用12英寸的。 《财经》:在内地设厂的资金来源呢? 张忠谋:大部分都是从台湾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申请台湾政府的批准。 《财经》:来自台湾的资金大概所占份额是多少? 张忠谋:全部。除了贷款以外,其他全部资金都来自台积电。 《财经》:台积电如何面对中芯国际的挑战? 张忠谋:中芯国际是新公司,我们在这开厂是台积电的厂。他们是新公司,所以要找别人投资,我们完全是自己投钱开厂。 《财经》:台积电和中芯国际各自有何特点? 张忠谋:这个不方便说。我们正在告他。 《财经》:您认为台积电未来在大陆会碰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吗? 张忠谋:这很难说。很可能会有,会有很多竞争对手,比如和中芯差不多时候的宏力半导体,也是竞争对手。 胜利者的新“边疆” 对于经历过战争与和平,先后在大陆、美国以及台湾颠簸的这位传奇人物而言,一切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在很多人看来,张忠谋的性格是相当丰富的。他喜欢阅读,中英文的非小说类的书,不管传记、历史、经济还是政治的,都照单全收。他也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巴赫是至爱之一。 和英特尔的传奇人物安迪.格罗夫一样,张是个性格相当内向的人,有人戏称,或许这也是很多技术天才的“共同财富”。 但这并不妨碍张以自己特有的法则,来震撼整个产业,实际上,张忠谋对半导体行业的影响是全球性的,远非局限在台湾一地。 1972年,张二度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不久,就发动了动态存储器产品的定期降价行动,逼迫英特尔、摩托罗拉等公司不得不跟进。此后,“定期降价”几乎成了半导体行业的不二市场法则。 但他最为重要的贡献,却是19年前在台湾的荒地上一手创建了台积电。正如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所言,张一手创造了两个全新的半导体产业:无自有品牌的半导体制造代工业,以及无制造芯片业务的半导体设计业。 在其引领下,台湾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以及韩国的半导体第四大地区。台积电去年的营业额高达2062亿新台币(折合59亿美元),纯利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4亿美元,高达36%的毛利率以及24%的净利润,在台湾所有的企业中仍然无出其右者。 其间也有挫折,2001年,台积电经历了创立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性衰退的大背景下,其营业收入下跌了24%,营业利润更是下跌了七成以上。 但一向自负的张不承认这是失败。在这段最为灰暗的岁月里,张忠谋提出了“张忠谋定律”(Morris’s Law),那就是每隔五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经历一个“景气循环”,2001年就是一个低谷,这一法则后来被与“摩尔定律”(每隔18个月,半导体的集成度翻一番)相提并论。 同时,是年8月,他也开始了自己的“接班人布局”,将原任总经理曾繁城升任副总执行长,而蔡力行则接替曾的职位。 在景气循环处于上升的今天,张忠谋的使命并没有任何终结的迹象。 那就是半导体版图上中国力量的崛起,以及即将到来的“后摩尔时代”,要把台积电真正打造成类似于美国GE(通用电气)那样的公司,不到20年的时间仍然太短了一些。 《财经》:台积电是从1985年开始创办的? 张忠谋:台积电从1985年开始筹备,1986年秋天募资成功,登记手续已办妥,1987年正式开工。 《财经》:台积电从创业至今最重要的成功是什么? 张忠谋:我想我们一直打胜仗,每年都有相当大的成长。只有2001年,因为国际的网络泡沫破裂,我们在那年没有成长。其他每年都有成长。 去年大概59亿美元,利润也占了差不多约14亿美元。今年无论是在营业额还是获利都会比去年有更大幅的成长。这样的业绩不是打几场胜仗得来的,而是要年年都打,打胜仗。 《财经》:除了2001年不太顺利,台积电有无遭遇过痛心的失败? 张忠谋:没有,我不记得有过什么失败。2001年也不算失败,只是行业大环境所致。 《财经》:台积电之所以获得今天的成功,台湾大的产业环境的演变对台积电有何影响? 张忠谋:我们在台湾科技界是领导的地位。与其说外面对我们的影响,其实我们对外面的影响恐怕更大。除了我们以外,台湾在开始的时候也有别的科技业。可是,真正做到技术顶尖的是我们。 《财经》:台积电如何走到今天的全球领先地位? 张忠谋:我们的使命一直没有改过,我们要做专业的晶圆制造公司。 那个时候,我感觉到,很多公司把晶圆制造作为副业。那些公司因为其主业不是晶圆制造,而是设计自己的产品,卖自己的产品,所以如果他们替别人代工的话,服务很不好。 厂房不是很忙的时候(还好),厂房一忙,就把你的东西放在很不重要的地位。往往需要的时间很长,交货不准。总之,不够专业。我们是全世界第一家专业晶圆制造公司。 事实上,我们也创造了另一种行业——无晶圆厂设计行业。专门做设计,不做制造。头几年我们的生意,都是从自己有晶圆厂的公司忙的时候(接单),(拣)“面包屑”。 我们做几年之后,有许多有创业精神的人就发现,我们可以做制造,他创业的话就可以只做产品设计,这也是他们的长处。如果他们要建厂的话,需要很大的资本,他们也不见得会做得好。 在我们刚成立的时候,这种设计公司寥寥无几,之后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多起来,现在有七八百家,其中大陆也已经有了100多家。 因此,可以说我们不但创造了自己的行业,也创造了我们客户的行业。哈佛(大学)有一著名的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就是这样总结我们的。 《财经》:半导体业在近年来发展较蓬勃,您预期这个景气的阶段会延续到什么时候? 张忠谋:半导体长期的发展已有50年,景气的周期大约是五到六年。每一个波大概是五到六年。长期来看,其蓬勃已有50年。短期的话,就是五至六年。 《财经》:您对下属要求是否很严格? 张忠谋:比我对自己不严格一点点。 《财经》:是完美主义者吗? 张忠谋:完美是永远做不到的,但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尽可能做到最好。 《财经》:您是否有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张忠谋:当然。现在在我手下有两位(此处指的应该是曾繁城和蔡力行——作者注),都比我年轻许多。准备是很明显的了。像我们这样的世界级的大公司,他们常在外面去找职业经理人,但我刚才说那两位是一直在台积电很多年,比我年轻得多。 《财经》:您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企业家的楷模,您眼中优秀的企业家是怎么样的? 张忠谋:首先要有道德观念。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第一要求的是诚信、道德,能力还是其次。能力当然也重要,没有能力的话,不会成功,但没有道德的话,就算成功也只会成为社会的祸害。 《财经》:您能预测一下半导体代工业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吗? 张忠谋:我们精益求精,我们一直是领导者,虽然有很多竞争对手,但并没有真正逼近我们的。 我们今后长期的发展,也不一定会局限在代工,就像美国的GE,刚开始时是做灯泡的,现在什么都做了。他们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们只有20年不到。 整个半导体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摩尔定论是使半导体业发展最重要的引擎和动力。它现在虽然慢下来了,但基本上还是有效的。那我想至少还有10年。 在10年后,我想还会有“后摩尔时代”,那个时代也许是真正黄金时代。 摩尔定律是技术每隔两年就更新,这使技术始终领先于应用,技术两年就加倍了,应用跟不上。在技术进步缓下来后,应用反而更能跟上。因此我认为“后摩尔时代”。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会是非常黄金的时代。- 张忠谋简历: 193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 1952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硕士学位 1958年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1964年获斯坦福大学电机系博士学位 1972年升任德州仪器集团副总裁及半导体集团总经理 1984年任美国通用器材公司总裁 1985年担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1986年创办台湾积体电路公司,任董事长 1994年创办世界先进积体电路公司 1999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全球最佳经理人之一 2001年美国《时代周刊》及CNN评选为全球最佳的二十五位CEO之一 《财经》杂志2004年5月5日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