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今年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11)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1日 21:39  央行

  四是在全球货币条件持续宽松条件下,大量资金向经济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在流动性充裕和经济总体趋好的的大背景下,容易形成持续的通胀预期。中国人民银行 2010 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未来价格走势预期连续四个季度上升,通胀预期不断加剧,可能通过推动工资水平上升、从而推动部分企业提高产品价格等渠道推升价格水平。此外,2010年西南大旱、南方洪涝等自然灾害导致棉花、糖、油料等部分农产品供应减少,加上游资炒作等因素共同推动农产品价格攀升,并进而带动其它各类价格上涨。为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加强调控:一是发展生产,保障供应。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采取增加农副产品生产、实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合理调整储备等措施,保障市场供应。2010年年末,全国秋冬种蔬菜面积同比增加 800万亩,总产量达到 3.37亿吨。二是加强监管,保证秩序。开展农产品市场价格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投机炒作行为。三是增加补贴,确保民生。建立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价格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对城乡困难群众发放每人每月 10-80元不等的价格临时补贴,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四是干预价格,稳定市场。有些地区要求价格调整要充分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有些地区建立了价格调节基金。五是加强宣传,引导预期。及时发布重要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用真实、权威的信息,增强群众信心,稳定社会预期。通过多方努力,年底各地价格涨幅较 11 月份出现明显回落。本次问卷调查也显示,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价格管制”和“抑制投机”在调控价格过程中能起到较大作用。此外,货币信贷增速自 2010年下半年以来保持回落态势,也有助于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下一阶段,为稳定价格总水平、有效管理通胀预期,要切实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满足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的同时,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此外,还需进一步加强各方综合治理。要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稳定粮食生产,增强蔬菜自给能力;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粮、棉、油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加强价格监管;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等。

  五、主要行业发展

  (一)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

  2010 年初,部分地区和城市出现了房价过快上涨、投机性购房活跃的现象。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房价、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的有力举措。随着各项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房地产金融市场运行平稳,房地产信贷投放平稳回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显著增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2010 年,全国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8万亿元, 同比增长33.2%,增速比上年提高 17.1 个百分点,成为 1998 年以来投资增速最高的年份。分地区看,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为 36.1%,投资占比提高 0.3 个百分点;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别为 33.8%、32.6%和 32.5%,投资占比均略有下降(见表 24) 。

  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稳定。2010 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 7.2万亿元, 同比增长 25.4%。定金及预付款、自有资金、国内贷款构成主要资金来源,三者分别占房地产开发资金的 26.2%、19.6%和 17.3%,其中国内贷款占比较上年下降2.4 个百分点。

  新建商品房销售高位回落。2010 年,在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作用下,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4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10.1%,增幅比上年回落 31.9 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额 5.3万亿元, 同比增长 18.3%。地区销售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回落较快,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五个东部省份销售面积同比出现了负增长;销售面积增幅高于 30%的省份有河北、山东、海南、黑龙江、云南。部分地区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趋缓。全年房价呈现三个阶段特征:1-4 月房价较快上涨;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5-8 月涨幅趋于平稳;9-12月房价稳步上涨。12 月全国 70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 6.4%,其中,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涨幅趋缓,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较快。

  房地产金融平稳运行,各项贷款增速有所回落。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各项房地产贷款增速平稳回落。2010年,全国新增房地产贷款近 2 万亿元。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房地产贷款增速最低,全年贷款增长 22.9%,同比回落 13.6 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房地产贷款占全国比重为58.5%,较上年下降 10.7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增速分别回落 6.3 个、2.3个、11.5 个

  百分点,贷款占比分别提升 3.0 个、5.6 个、2.1个百分点(见表 25) 。主要原因是下半年东部地区销售率先回落,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全年新增个人住房贷款的比重为 25.8%,而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下半年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全年的比重分别为38%、38.2%和52.4%。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2010 年,国家将保障房建设作为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深化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部分地区在政策思路、制度设计和运作模式上先行先试,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北京按照“租赁突破、保障优先”的工作思路,创新“三多一统筹”建设模式;重庆在全国率先启大规模公共租赁房建设,计划 3 年内建造 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 每年各 1000 万平方米,力争解决 200 多万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保障性住房建设金融支持力度显著增强。商业银行对保障性住房贷款的审批程序采用了特事特办、先行先试的操作模式。江苏金融机构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纳入重点支持领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两证”审批、 “四证”放款的便捷优先支持政策。 工商银行选定全国 5 个城市试点,单独制定公租房贷款的管理办法;华夏银行交通银行通过总行特批方式,对公租项目贷款优先支持。另外,金融机构在借款人抵押担保方式、开发资质要求等方面,也做出了灵活便利的处理,部分金融机构在总体信贷规模有所收紧的情况下,拨出专项信贷额度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二)服务业发展质量效益提高,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增强

  “十一五” 期间, 我国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内部结构和发展质量不断改善,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服务业总量提升、区域协调、重点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2010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1万亿元,比 2005 年增加 9.6 万亿元, 总量实现翻番,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3%,比“十五”期末提高 2.5 个百分点。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 13.6 万亿元,达到 2005 年的3.2倍。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比较 2005 年提高近 3 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国家多项区域统筹发展战略规划使得服务业的区域格局更趋协调,高附加值、 高层次和知识型的现代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对7个省份2的调查数据显示, 被调查地区 2010年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 6660.4 亿元和 6402.5 亿元,分别是2005 年的3.7 倍和2.1 倍, 其中山东金融业税收额较“十五”末增长 233%,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服务业增长的新动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业继续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由2005年的42.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 87.2 亿元,年均增长 15.5%。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2010 年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66 亿美元和 20.5 亿美元,分别是 2005 年的 6.3 倍和 7.9 倍。结构优化,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齐头并进“十一五”期间,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服务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 交通设施总量、规模及运输能力供给和质量等均显著提升。各种运输方式总里程从2005年的559.2万公里增加到2010 年的 698.8 万公里, 全社会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由 2005 年的184.7 亿人增加到 2010 年的326.9亿人, 货运量由186.2亿吨增加到324.2亿吨。邮电通信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建成了覆盖全国、连接世界、技术先进的全球最大信息通信网络, 推进普邮和速递物流网络建设, 完成350个重点城市的投递网改造。 截止 2010 年年末,全国邮路总条数为2.2万条, 邮路总长度达到463.6万公里,比 2005 年增加 123 万公里。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需求的能力不断提高。餐饮业保持快速增长,2010 年全国餐饮收入达 1.8 万亿元, 比 2005年增长 1.1倍, 年均增长16.1%。国家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批发和零售业发展, 截至 2010 年年末,已累计建设和改造 52 万个农村超市、2667 个配送中心,农村超市覆盖全国 80%的乡镇和 65%的行政村, 年销售额近 3000 亿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