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的经验与启示(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00:21 中国经济时报
第二个新的大政策是对农业生产实行直接补贴。开始是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三种补贴,并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2006年又对农民购买生产资料进行补贴,2007年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了针对生猪生产、奶业、油料生产等的补贴。今年这几项补贴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 第三个新的大政策是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农村饮水工程和农村水利、农村公路、农村电网等方面的建设之所以能在这几年取得如此大的进展,是国家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果。与此同时,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文化事业也都有了明显的发展。 第四个新的大政策是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政府一共拿出130个亿,其中中央政府补贴30个亿,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今年还将进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地方政府也会增加投入,农民去年拿了30块钱,今年可以拿到50块钱,这对农民来说以前是不敢想的。 第五个新的大政策是出台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一系列政策。 至此,一个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新的政策体系框架正在形成。 四、需要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 改革开放三十年确实有很多经验可以让我们总结,但当前又处于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转型阶段,深层次的体制制约仍非常突出,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尚面临诸多问题,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构成了挑战。 一是加强对农民工的服务问题。目前,我国有1.3亿农民外出务工。他们到了哪里都给当地增加财富和税收,因此,应该承认他们对城市发展建设的贡献。城市不应该抱怨,不应该觉得服务上有压力,应该把他们纳入自己的服务对象。但流入地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仍然沿袭着传统二元结构的体制。对流入地来说,目前面临的压力确实是比较大的。我们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民离开农村之后,是让他们做候鸟、做浮萍?还是让他们落地生根呢?这是需要考虑的,对这一问题必须有长远打算。 二是农村社会结构转型问题。现在到乡村去看,2亿多人离开以后,确实有非常大的变化,我们概括了三句话: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村民老龄化。前些日子到重庆调查,我看到报告说:脑子好的考学走了,身体好的当兵走了,年轻的都打工走了。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怎么办。尤其是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得下大功夫。 三是重要农产品的供求和贸易问题。从整个供求来看,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不足以维持我们的消费,还需要进口。我们进口的农产品相当于在国外占用了几亿亩的播种面积。去年进口3082万吨大豆,大概需要2亿多亩;进口838万吨植物油,至少也要约2亿亩。只是这两项就是4亿亩,此外还有其他产品。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国内有限资源应该如何利用?哪些产品我们要确保?哪些需要通过调剂?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 当前农村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要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另一方面要求尽快把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结合起来。所以,回顾三十年的经验非常重要,对以前的教训也需要总结。当前,微观经济基础还不稳固,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尚不健全。把经验和教训总结好,进一步深化城乡的改革,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