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上海自贸区曾招致多部门反对 李克强力排众议
曲潇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于9月29日挂牌成立,谁将出现在挂牌仪式上?谁又将成为自贸区内改革得以推行的主角?
本报获悉,自贸区将设中央、上海以及试验区内三层管理体系,而这三层体系之间设有相互沟通机制。
一位接近上海政府的人士解释,自贸区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而这其中,一线放开需要国务院各部委之间协调,而二线管住则主要由上海来做。
而由于自贸区试验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创新政府管理模式,试验区内行政管理机构是否能够有效落实改革措施,将直接影响自贸区内的改革进程。
三层推进机制
本报独家了解到,在国家层面,或将设立由国务院牵头、国家有关部委及上海负责同志参加的试验区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以及需要跨部门协调的事项。
这一层面的机构设定和推进速度被认为是自贸区改革得以进行的关键机制。据一位参与自贸区方案研究的学者透露,上海方面在前期进行方案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与超过20个部委进行过沟通。
“有时一个需要在自贸区内推行的改革事项,就需要与多个部委沟通。”上述学者说。
由于自贸区内的改革并非一次成型,而是“在探索中进行”、“成熟的内容可以先做起来”,因此,未来自贸区内改革得以快速推进的关键之一就是部委之间、部委与地方之间的有效沟通。
“自贸区方案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性通过后,各部委在推动过程中也非常积极,但是毕竟许多是初次尝试,还需要更为细致的沟通。”上述学者说。
而在上海方面,也将建立市级层面的领导机制。据了解,上海将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市有关部门以及中央驻沪单位参加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决策和综合协调试点过程中的重大事项。
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设在上海市政府下属的一个委办局,具体负责综合性制度改革方案的设计,并对试点任务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据了解,目前上海方面主要由发改委和商务委两个部门牵头推进自贸区工作。
而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试验区内的管理机构则将按照精简高效,充分授权,开放透明的原则,在上海市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予以设立,以承担试验区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推进落实的具体工作。
一位长期研究国际贸易的学者建议,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内部架构最好不要与中央和地方部门进行一对一设立,“目前改革的阻力来自部门利益固化,决策层可以给予管委会更大的管理权限”。
【相关阅读】自贸区拉高外高桥房价 买房者看都不看就买
目标:政府职能转变
由于自贸区试验的目标之一是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自贸区内将会把重点从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
而对于即将在自贸区内施行的负面清单的具体内容将会决定自贸区内对外开放领域的范围。
与上海副市长艾宝俊同时为上海市委常委会进行专题辅导的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近期撰文解释目前自贸区内需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自贸区内政府职能转变的尝试将适应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参与自贸区研究的学者说。
而在扩大开放的领域中,金融服务如何开放备受关注。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徐权在参加“春宇‘快贸通’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合作备忘录签署暨启动仪式”时表示,金融是为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提供服务。
而由于金融领域开放风险较大,王新奎认为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开放“估计会采取正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这里有金融审慎监管的思路在”。
上海自贸区试点历程回顾
2009年11月
上海综合保税区成立,统一管理2005年12月启用的洋山保税港区、1990年6月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外高桥保税区及2010年9月成立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2011年
上海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提交了在上海综合保税区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的申请。
11月
第11届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大会在上海浦东举行,展现了中国特殊监管区尤其是上海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情况。
2013年1月1日
上海在《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中首次提出要在上海“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
2月28日
上海颁布了《临港“双特”30条实施政策》,旨在探索和实施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体制,以调动区域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区域发展的自主性。
3月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上海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4月18日
上海市商务委办公室主任邓福胜向媒体证实,上海正在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制定《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总体方案》。
5月14日
上海自贸区项目获得国家层面立项。
5月下旬
浦东自由贸易区试点方案经由上海市政府讨论并肯定后,上报中央相关部门,进入会签阶段。
7月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上海自贸区的利好政策预期
利好一:拟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
利好二:构建离岸金融中心。
利好三:或推15%企业所得税优惠。
利好四:贸易领域监管模式创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这是与上海综合保税区的主要区别。
利好五: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一种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