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医改突围宁夏样本(7)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 00:21 财富时报

  没跑上龙套的院长们

  像10年前的绝大多数国企首脑一样,杨银学放言:我们大的国有医院有勇气面向市场,哪怕改成非公立医院也愿意

  -本报记者 张沉

  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即将出台,但这次涉及13亿人的改革,一个本不应忽略的群体——医院院长,却被忽略了。他们中很多人认为自己才应是这次改革方案设计的主角,但现实却是“连龙套也没跑上”,甚至已经被看成了需要被改良的部落。

  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三甲医院院长,杨银学认为,中国的医疗改革并不复杂,就是解决好医生的积极性和老百姓的医疗保障这两个问题。改革只要对现有管理模式稍加监管,同时推进市场化经营,就可以解决问题。

  《财富时报》:这次医疗改革框架已经基本确定,而且新改革方案即将出台。你们怎样看待这次医改?

  杨银学:我想任何改革都是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去年,我参加了几次国内的全国医院院长会议,见到很多院长,但谈起医疗改革的具体情况,很多人都表示不知道。试问这么一项重大的改革,为什么不征求一下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呢?实际上医院院长最了解老百姓看病贵和看病难的根源在哪里,也了解医院的发展何去何从、路在何方。我们本应是这场改革的主角,却被彻底地漠视和抛弃了,连跑龙套的都不是。

  《财富时报》:杨院长认为这次医改医院院长被忽视了,如果让你改,你怎么改?

  杨银学:很多人说,中国过去的医疗改革是失败的,我并不赞成。我认为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用2%的世界卫生资源维系了世界上22%人口的生命和健康,而且平均寿命达到72岁,这是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能不说是成功的。

  指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失败,是因为将医疗卫生事业自身的改革发展与国家对全民的医疗卫生保障混为一谈。大多数人并不能明白清晰地区分这两个概念——国家的责任在其中被模糊了,医院成为一只替罪羊。

  而这次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没那么复杂。简单点说,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两方面:一是政府想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需要建立保障体系;另一个是要保障医疗卫生事业自身的发展,保护好全国600万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这两大利益群体必须兼顾,伤到任何一方,改革都是不成功的。

  《财富时报》:能解释一下你的观点吗?

  杨银学:建立保障体系,将使过去受到抑制的需求释放出来,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过去中国至少有30%的病人,因为没有经济承受能力,应该住院而没有住院,保障体系建立后,这部分人的经济风险可以得到分担。

  同时,保障体系建立后,将成为医院与病人之间的第三方力量,可以监控、约束医生的行为。保障医疗卫生事业自身的发展。这并不是意味着把医生都养起来,政府显然养不起全国的医院和医生。最重要的是,改革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医生没有积极性,将导致医院的服务水平大幅下滑,所以,在保障医疗卫生事业自身发展的问题上,政府要加强监管。

  总的来说,不管有多少套方案,我觉得首要的是要抓好建立起保障体系和保障医疗卫生事业自身发展这两条主线,剩余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财富时报》:那你希望怎样改革你们这样的国有大医院呢?

  杨银学:现在国有大医院属于半事业半企业的状况,这种方式是可以的。因为完全企业化不行,医院要承担医疗卫生公益服务这一块。刚才说了,医院由政府完全养起来也不行,养不起。

  对于大医院,政府其实可以不必管得太多,过去的改革已经把医院投入到市场中去了,医院已经学会了在市场中游泳。但现在的问题是国有大医院虽说是可以游泳,却又不能畅快,总有些绳子绑着胳膊手脚。我想,政府只要制定规矩,监督医院按照规定执行就可以了。如果非要把医院手脚一捆,医院非得淹死不可。

  医院如果在政府的严格监督控制下,走公司经营的道路会发展得很好。例如,企业中从干部到员工有上下的机制,而医院是只能上不能下,很多没有能力的人,没有严重错误是下不去的。这样的机制不会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正好表明这里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其实公益性和市场运作是不矛盾的,公益性方面,政府可以做相关规定要求医院去做,除此情况下医院完全可以在市场规定下运行。

  《财富时报》:你既希望国家松绑又希望监控,该如何理解?

  杨银学:松绑是指在医院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上进行松绑,监控是在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方面进行监控。

  《财富时报》:这次改革过程中学术领域出现了所谓模式之争,你认为哪种模式更适合中国?

  杨银学:在一次卫生系统会议上,一个没有专业知识、毫无实践经验的海归博士,拿出了一套方案滔滔不绝。我们几个院长们问了他几个问题,这个博士根本都回答不了,结果让院长们给轰了下去。医改中我们看到有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等等,实际上没有意义。邓小平早就说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有自己的道路、有13亿人,哪个国家的模式搬到我们这里都得失败。

  《财富时报》:就你们医院而言,最希望改革能给你们带来什么?

  杨银学: 我希望这次改革对医院的属性、定位、薪酬、人事等制度问题给予明确。可以说我现在最缺的是政策和机制,如有合适的政策和机制,我会细化我们的工作,否则我也无能为力。我相信我的困惑也是中国很多大医院的困惑,有的医院甚至比我们更加强烈,因为很多医院的细化管理还没到我们医院的程度。其实,我们大的国有医院有勇气面向市场,如果能像企业一样有决策权,哪怕改成非公立医院也愿意。

  《财富时报》:据说今年两会期间,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将出台,你有好的建议吗?

  杨银学:医疗改革应在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基础上进行。在没有做大量调研和论证清楚的前提下就出改革方案,一定是一个问题的方案。所以应做大量调研和论证,给国家领导人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