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大连产业抱负: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嵌入全球产业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09:53 21世纪经济报道
大连报道 本报记者 王凤君 天津的滨海新区、河南的郑东新区、广西的北部湾开发区……在中国的宏观经济版图上,正在形成一个个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区域经济热点。在这些热点之中,身处环渤海经济圈一隅的大连市,其产业布局无疑具有独特的价值。 它的独特,不仅仅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复兴,也不仅仅是珠三角、长三角似的产业集群,更重要的是,在政府“经营城市”理念的刻意规划下,大连的产业经济自觉、主动地融入了全球产业链。 这样的过程与其他区域有着鲜明的区别:传统意义上,中国的产业经济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时,多数集中于产业链末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众多的区域也因此成为备受诟病的“世界工厂”;而大连,英特尔芯片项目引进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群,服务外包基地承接了世界领先的服务业潮流,保税港区瞄准的是世界级的自由贸易港,装备基地则切入了全球制造业附加价值最高的基础设备制造领域。显然,在全球产业的价值链上,大连的模式是选取高价值部分主动“嵌入”,而不是在低价值末端被动地接受订单。 也正是因此,大连的区域产业值得关注、研究和借鉴。 经营城市,这个似乎已经老掉牙的概念,最近两年却因为大连招商引资的一篇篇巨制而被重新提起。 7月初,国内著名品牌营销专家兰晓华告诉记者,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几乎所有的行业都至少实现过一次产业升级或者整个行业的明显进步,而中国城市业却没有实现一次产业升级或大的变革。因此,城市品牌营销的褪色,策划的缺失,在中国城市运营行业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大连恰恰补上了这个环节。”兰晓华说。自1992年时任大连市市长的薄熙来的“城市革命理论”始,到打造“新模式”以融入全球产业链,大连的城市经营之策焕然一新。 大连“新模式” “20年前,我是怀着对中国改革开放停滞不前的担忧和困惑离开北京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西方现代经济学的。20年后,那些深深的遗憾差不多都烟消云散了。”一直在美国加州的星岛中文电台主持“每月书评”节目的孙晓光,重温大连后,感慨万千。 中国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申办成功,英特尔巨型项目成功引入,保税港成功获批、长兴岛被纳入中新两国政府合作框架,中国首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正式确立……大连从一个100多年前的小渔村变成世界瞩目的国际大都市。 多次赴大连考察的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彭真怀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与很多城市相比,大连的经济发展实力也许称不上是最大的,却是最有特色的城市。大连和其它城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她擅于经营城市,知道自己最擅长什么,并在这个基础上举全力去经营。” 1992年时任大连市市长的薄熙来的“城市革命理论”,第一次提出把整个城市资源当作国有资产来经营,发挥了城市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潜力,改善了投资环境,并提高了城市在国内与国外的知名度。 大连以往的成功,被人们称之为“大连模式”。从发展战略角度而言,“大连模式”的核心是以城市建设为突破口,通过硬环境的投入,使对环境的投入产生经济回报,形成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实现环境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 以市长夏德仁为首的大连新一届政府,又进一步发挥了上一届政府的“环境优势”,提出要大力发展产业优势,把“环境优势”与“产业优势”并举发展的思路。其实质是,通过形成若干专业化的特色产业,构筑起产业链,来取得竞争优势。 从“一个中心”到“四个基地” “大连新型发展模式的转型来源于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以及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定位。”大连经济委员会产业处外长徐贤茂说。 大连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肩负着两大历史责任。一方面,她的综合实力和工业经济、大中型骨干企业在辽宁省、东北地区占据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大连是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区位口岸、对外开放、城市环境和工业基础等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发挥现有的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大连顺势提出了建设“大大连”的口号。 按照这一思路,大连根据已有的产业优势,确定了建设“一个中心、四个基地”新型产业群的构想。“一个中心”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四个基地”,即石化产业基地、船舶工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基地。 徐贤茂认为,这样的定位其实是对大连原有一些产业的升级与优化,使产业分工更加明晰,从而确定了大连今后以重工业发展为主的思路。 根据规划,大连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设想,将通过在临海临港的“二区一带”来实现。“两区”是指“一岛三湾”的核心港区和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一带”是指黄渤海经济带。 装备制造业基地设计分三步:依托大窑湾港和保税港区,建设以汽车整体配套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依托大连湾北岸深水岸线,建设以大型装备制造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依托长兴岛至旅顺口的渤海深水岸线,建设以造船业为重点的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带,发展大型造船及配套工业。 石化产业基地的设想,主要以大连石化公司、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为依托,建设甜水套、大孤山等四个石化工业园区。发展炼油和石油后续产品加工等一系石化产业群。 电子信息业基地重点在旅顺南路产业带以及大东沟产业带。旅顺南路主要以高新技术软件产业为主,将建成中国的“绿色硅谷”。大东沟产业带则主要以服务外包为主,将成为“世界级的服务外包承接基地”。 通过上述规划,大连的目标是,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切入全球产业链 大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崔铁表示,“一个中心”、“四个产业基地”的建设,为大连成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大连所有的招商引资都是根据这一产业定位来进行的。 “但是对于大连来说,产业定位还仅仅是第一步。”大连外经贸局综合处处长刘国志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产业先行,但是大连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很多产业都是传统产业,如果不进行进一步的产业升级,这些规划很可能就会变成一张废纸。 因而,“以开放促发展”这句话成了最近几年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在各种场合谈论最多的一句话。他要求大连面对以服务外包、服务贸易以及高端制造和技术研发环节为重点的世界新一轮产业转移趋势,要抓住机遇,把重点放在引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上。 “大连的发展空间取决于开放的空间,大连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开放的水平。”夏德仁说,大连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对大连的发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影响。 夏德仁表示,大连市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如果能利用其特有的优势,做好以开放促进国有企业改制、国有经济发展、城市功能转换这篇大文章,对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改革与发展,无疑都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据了解,大连目前已经制订出台了<大连市重点发展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专门针对财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加大引资力度。正是在大连市政府的支持下,大连去年新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141个,实际利用外资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外资企业中属于大连优先发展产业的项目480个,实际利用外资1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4%,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0.1%。 大连引来的诸多外来投资激发了全球产业链效应。 “可以说,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大连产业的发展。”刘国志说,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大连产业升级、融入全球产业链最根本的一环。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