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下午,万达集团在哈尔滨举办的2017年年会上,公布了集团2017年业绩。今年万达年报注定格外引人关注,因为大家都想知道,遭遇风波的万达2017年经营如何。那么,转让之后,万达的家底究竟如何呢?
解读一:仍然家大业大
针对一家自媒体造谣说,万达资产大部分都转移海外,国内资产所剩无己了,王健林在年报的开篇就用数据进行了回击。
2017年,万达商业转让文旅项目、酒店资产,使万达集团的资产、收入两项指标有所减少。2017年万达集团以成本法计算,资产为7000亿元,同比减少11.5%;其中,国内资产93%,国外资产7%。
对此,万达方面表示,尽管因为万达商业转让文旅项目、酒店资产,使得万达总资产减少11.5%,但是7000亿的总资产仍然名列行业前茅。
2017年万达集团收入2273.7亿元,同比减少10.8%;不仅因为转让资产使收入减少,还有162亿旅游收入去年不能并入报表。在总资产和收入有所下滑的情况下,万达集团净利润依然完成年计划的114%,同比持平。因此,转让对于万达而言,根本没有伤筋动骨。
解读二:明降暗升
万达方面表示,从2016年开始万达的收入指标出现下降,但都是万达主动为之。
数据显示,2016年,万达集团全年营业收入2549.8亿元,完成计划的103.2%,同比增长3.4%。结束了连续多年3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这恰恰是万达为了转型主动选择的结果,核心就是把房地产业务发展速度降下来,提高服务业收入。王健林在万达2016年度报告中提到,“如按房地产口径,合同收入同比减少13.9%,主要因为我们砍了600亿的房地产销售收入。”
2017年,万达集团收入2273.7亿元,同比下降10.8%。对比万达集团2016年和2017年两份工作报告可以发现,收入下滑的背后逻辑是万达加快转型而主动降速。收入减少的一个关键因素是,2016年万达集团总收入中包括约162亿的万达旅业收入,而万达旅业并入同城旅游后,2017年未纳入统计。
此外,2017年,万达集团因出售文旅项目,导致地产业务实际收入比年初计划数减少约290亿元。如排除这两项非正常因素影响,万达集团2017年收入将可达到约2700亿,实际仍在增长。
而从2016年和2017年报告中发现,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万达广场租金这两项关键指标都保持在3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就是万达的转型结果。
解读三:从高增长到含金量
过去十多年,万达的收入一直是保持高速增长,直到去年,集团宣布转型才开始降低发展速度,去年主动调低了房地产的收入指标,全面发力转型服务业,万达从追求高增长转到追求高质量发展。
2017年在资产和收入有所下滑的情况下,万达集团利润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数据显示,万达集团净利润依然完成年计划的113.9%,同比持平。
万达广场的租金收入是万达含金量最高的一项指标,2015年广场租金144亿元,同比增长30.7%;2016年广场租金195.8亿元,同比增长29.6%;2017年广场租金达到255.2亿元,同比增长30.3%。由于今年新开店50个,新开店占总广场数的21%,其中有24个轻资产广场不能计全部资金,总租金增长30.3%,就说明老店租金增长肯定至少两位数增长。之所以说,租金收入的含金量高,一是收入持续稳定,二是利润率高,一元钱的租金收入至少可以保证50%的利润。
万达转型服务业,服务业收入超过63%,而租金收入在服务业中的占比超过18%,万达已连续两年保持每年开业50家万达广场的高速扩张,2018年的开业万达广场也将达到50个,且轻资产模式的万达广场也会越来越多。这将使万达的租金增速保持在高位,给服务业的利润增长提供了强大保障。
万达方面表示,这些数据都表明,万达已经开始进入高质量的发展通道。
责任编辑:牛鹏飞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