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0日15:06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我国收费公路收支缺口翻倍 交通部: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20日,交通运输部汇总发布了2015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收费公路里程达16.4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70万公里;2015年,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总收入为4097.8亿元,支出总额为7285.1亿元,收支缺口达3187.3亿元,比2014年的1571.1亿元翻了一番,年末债务余额为44493.7亿元。

  收支缺口为何逐年扩大?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孙永红表示,当前我国高速公路还处在加快成网的集中建设阶段,国家财政投入无法满足需求。通过借新债建设新的收费公路,债务规模就会在一定时期内扩大,还本付息部分的支出也会出现快速增长。

  收支缺口连年扩大,债务规模逐步上升,会不会导致不可控的债务风险呢?

  孙永红表示,我国收费公路债务虽然比较大,但是阶段性的,从长远来看,风险可控。他具体解释道:

  收费公路债务规模越来越大,是我国公路阶段性发展特征的体现。按照《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我国高速公路还处于加速成网的关键建设阶段。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全国共新增高速公路4.34万公里,占收费高速公路里程的37.1%,即近五分之二的高速公路是五年间新增的。

  虽然目前收费公路的债务还在增长,但总体上仍在有效偿还。2015年底的44493.7亿元债务余额与47668.8亿元累计举借的建设债务本金相比,净减少了3175.1亿元,即已经偿还了6.66%的债务本金,说明债务是在继续有效偿还的。同时,2015年通行费收入在扣除必要的养护、运营、税费、其他支出后,剩下的不仅可以偿还当年的2251.9亿元利息,还可以偿还本310.7亿元,这说明收费公路整体上具备一定的还本付息能力,债务风险可控。

  从长远来看,收费公路的债务规模的增长并不是无限的。待大规模建设高峰过去,路网趋于稳定,每年增加的债务也会随之降低,通行费收入则会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而增加,收费公路的偿债能力将不断增强,届时债务规模会逐步下降,收支趋于平衡,直至全部偿还。

  据了解,《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仍然在进行之中。修订的总体思路将会基于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和财政保障能力,按照“用路者付费、差别化负担”理念,构建“收税”与“收费”并行的两个公路体系,兼顾公平与效率。其中,非收费普通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由公共税收和一般预算负担,占公路网总里程的97%左右;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建设和养护,则主要通过收取的车辆通行费来负担。

责任编辑:王嘉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中美之间的竞争是比拼“内功”

中美结构性权力的此消彼长并不是以“修昔底德陷阱”所设定的军事冲突模式所进行,而是“谁更能解决好本国国内问题”为轴展开下去。中美之间未来谁更能在全球秩序中拥有话语权,关键不是谁能在两国战争中胜出,而是谁更能创造本国的美好社会。

房价上涨与这四种人脱不了干系

房地产市场的乱象横生,除了复杂的货币信贷因素、土地制度、财税体制外,还有一群与利益集团千丝万缕联系的“专家学者”推波助澜,他们飞来飞去成为“中国特色的串场经济学者”。相当一些人专为一线城市背书。

依赖制度去产能还有发挥空间

2016年中央财政已拨付专项奖补资金276亿元,用于推进全国去产能工作。但当前行业周期性复苏,钢铁产量开始增长,为真实有效推进去产能工作,应该从加强制度性安排入手,禁止地条钢产品和淘汰环保不达标企业,建设长期稳定的法制化去产能环境。

中国是否落入流动性陷阱?

一方面经济不断下滑,另一方面,降准降息的边际效应衰减,M1、M2持续走阔,货币活化,民间投资意愿低下,企业大量储备现金而不愿意进行投资,所以虽然我们的政策利率水平和长端水平离零还尚有差距,但中国面临落入流动性陷阱的挑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