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秦虹:中国楼市不会崩盘 但有三点风险

2014年07月14日 02:59  上海证券报  收藏本文     

    推荐阅读:

    新华社时隔4年再发楼市五评 调控手段拐点将到来

    楼市限购终于松动 崩盘论仍被认为是危言耸听

    专家:楼市崩盘可能性为零 大多数城市可取消限购

  “既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日本,中国房地产所处阶段是调整期,但不会崩盘。”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11日公开发声。

  作为中国房地产研究领域的专家,秦虹给出了对于中国楼市的结论,但值得注意的是,她还进一步阐述了支持这一结论的一系列论据和三组数据。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阮奇

  “中国与美国不同,中国不太可能出现美国这种大面积的泡沫破裂。”秦虹11日在首届楼宇经济论坛上如是说。

  三组数据

  她给出了第一组数据:中国的房贷政策是非常严格的,中国有全世界最高的住房首付,首套房的首付一般是30%,二套房的首付一般是60%,像北京等一些城市二套房首付达到70%。而且中国家庭住房的平均贷款年限低于10年。“这是因为中国人不愿意欠债。”

  “2008年我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住了半年多时间,我租住在美国一位老太太的家里,眼睁睁看到,她的两个邻居因为偿还不了银行贷款,房子被银行收回出售。”秦虹说,长期以来,美国住房自住率为60%左右,其中2006年时为63-65%。而在低利率的刺激之下,很多人都买了房子,到了2008年时美国的住房自住率达到了69%。

  “那时候美国有句话叫做‘买房基本不贵’,因为房子的价格涨幅远超买房子时的价格,第二句话是‘贷款基本没费’,因为当时美国的贷款利率非常低,且低首付(一般在5%-10%)甚至于零首付。”秦虹说,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2000至2006年美国房价一路上涨,而随之而来的2007年,以粮食和石油为代表的物价上涨,美国出现了通货膨胀,之后美国两年内连续升息,利率从1%一直升到5.5%,由此,房贷的利息成倍提高,导致美国很多家庭无力负担而断供。

  在首付比例的差别外,秦虹又给出了第二组数据——“2012年不同国家家庭住房贷款余额与GDP之比”的数据。记者注意到,其中美国超过50%,英国接近50%,法国超过40%,日本超过20%接近30%,而中国低于20%。

  “由此判断,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市场调整,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断供现象,也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抛售。”

  那么,中国会不会出现日本房地产的情况呢?秦虹同样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支撑这个答案的,是第三组数据。

  “日本的房地产市场经过两次大跌,一次是1975年,一次是1989年。数据显示,1968年的时候,日本的家庭户数与住房套数之比是1:1,而房地产大跌的1989年,此比值为比1:1.3,也说是有住房套数多于家庭户数30%。”秦虹进一步指出,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初时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6%,到房地产泡沫破裂的90年代初时,日本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停滞了近20年。

  “我认为中国不同于日本,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是53%,按照全世界一般水平,中国的城镇化率还要提高十几个百分点,即使到70%的水平,还有很大增长空间。”秦虹指出,这意味着中国每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近2000万人。

  三点风险

  那么,到底目前中国住房究竟缺不缺房呢?秦虹表示,“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把成套和非成套住宅都算进去,中国城镇住房套数和家庭户数之比接近于1:1。也就是说,如果算总账,目前中国住房基本上平衡,但是结构不平衡,新增城镇人口还需要住房。”

  “当然,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存在风险。”秦虹认为,虽然目前中国房地产发展阶段异与美日,不会出现崩盘,但有三点风险。其一,中小房企的资金链压力大,即由于中国银行对房地产企业实施的名单化管理,导致中小房企资金成本更高,被迫退出市场的情况时有发生,但这属于正常现象,不足为奇;其二房地产市场调整会首先波及土地市场,这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偿还直接造成影响;其三,商业地产受产业投资人主业经营状况影响大。

  但是,秦虹认为,上述三个方面不足以影响全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速度快于销售速度,造成的现阶段性供给偏松,所以必然调整,但这种供给结构会发生变化,如果开发商开发量下降,结构就可能发发生逆转。

文章关键词: 秦虹楼市不会崩盘房贷政策楼市崩盘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视主持人芮成钢被曝为郭振玺密友
  • 体育男篮亚洲杯-国奥逆转胜日本晋级
  • 娱乐周立波否认逛黄网 自称梦想大使被诽谤
  • 财经李克强在中南海和六位企业家聊了什么
  • 科技第一线|特斯拉遭遇充电十字路口
  • 博客蔡澜:香港人上床次数为何全球最低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夫妻新婚半月去援藏 被赞最美老师(图)
  • 朱大鸣:房价下跌有没有黄金降落伞
  • 波段之子:第二批IPO对A股影响几何?
  • 天天说钱:法俄中为何“围殴”美元
  • 王福重:房价高不能证明中国货币超发
  • 唐钧:以房养老的风险在哪里?
  • 钮文新: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没准备好
  • 王海滨:房子限购 既然错了就错到底
  • 叶檀:林毅夫张维迎先生之争让人失望
  • 李锦:上海将出现大量国资不控股企业
  • 余丰慧:拿什么还4.2万亿到期地方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