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沉重的煤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2日 10:58  《财经》杂志

  前言

  离农历虎年春节还差四天,山西大部降雪,大地一片祥和。

  但这并非令人欣喜的丰年瑞雪。2月9日,山西省气象台发布暴雪警报,此时正值春运高峰。气象专家称,即使2月12日降雪停止,因气温持续偏低,可能出现的道路结冰、大雾天气,将给返乡过年的人们造成较大影响。

  16个月以来,山西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手段,掀起了一场狂风暴雪般的煤炭业“国进民退”大重组。这个数年来交织着黑金与矿难、煤老板与假记者的中国第一煤炭大省,也因此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争议。

  2008年9月2日,山西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23号文,下称23号文),要求到2010年底,山西煤矿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数量控制在1500座以内,从而在在山西省形成二至三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三至五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集团,使大集团控股经营的煤炭产量达到山西省总产量的75%以上。

  这意味着,山西省登记在册的2840座矿井,近半数要被关、停、并、转,而这些面临变革的矿井多数为省内外的各路民间资本所拥有。

  23号文明确提出,政府要大力支持大同煤业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晋城无烟煤集团等五家大型省属煤炭企业兼并中小煤矿,建立煤炭旗舰企业。

  为了防止“无序”争夺,山西省政府同时将境内的煤炭资源规划为18个矿区,以市、县(区)为单位与各整合主体进行谈判,划分各自的整合范围。

  这之后,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也被允许作为兼并重组主体,而中央企业中煤能源集团最终得以入局。

  “5+2+1”,全部是大型国企的八大整合主体就此成型。

  2009年4月15日,山西省政府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晋政发[2009]10号文,下称10号文),将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1500座下调到1000座,并将矿井年产规模由30万吨调高到90万吨。

  为平衡地方利益,10号文允许各市、县(区)具备300万吨/年生产规模,且至少有一个120万吨/年机械化开采矿井的骨干企业作为兼并重组的主体。

  这场庞杂的重组,面对的是2002年以来,随着煤价一路上扬,各路资本纷纷涌入山西而形成的复杂利益格局。

  连绵不断的矿难,与令人吃惊的暴利传说及钱权合谋交织在一起,让山西成为当代中国最大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怪胎出产地,“煤老板”则被相当多的人视为社会罪恶与价值倒错的代名词。

  从中央到山西,多年来逐次提高矿井规模要求和安全标准,不达标者禁止开工,迫使煤老板们不断追加投资。2004年到2006年,山西省还进行了一场声势颇大的煤矿产权改革。

  为了让煤老板们“有恒产者有恒心”,加大投入减少矿难,山西省政府曾宣布:只要足额缴纳资源价款,煤老板们就可以将手头的矿一直挖到没有。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游戏规则再度被改写。一切似乎都在推倒重来,首当其冲被推倒的,正是私人煤矿。

  本次重组之后,据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估算,将有多达3000亿元的民间资本撤离山西。而据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的“保守”估计,仅温州商人的损失就在150亿元以上。

  但是山西省方面坚信,只有用行政之手强力推进由大型国企主导的兼并重组,才能迅速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技术水平,改变山西煤炭行业的“多、小、散、乱”状况,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矿难频发、腐败滋生等一系列问题。

  按照规划,2010年,山西还将推进七家主导重组的省属国企的整体上市。

  “这次对煤炭资源的兼并重组,实质是一次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既然是调整利益,博弈就在所难免。” 2010年1月20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牛建明在太原对《财经》记者说。

  而在此前的1月5日,山西省政府联合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山西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已高达98%,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已达到94%,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采矿权许可证变更也已超过80%。

  相关官员强调,到虎年春节前,山西将力争将上述三个指标达到100%,“煤矿企业整合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16个月的重组,大幕即将落下,《财经》记者奔赴山西,耳闻目睹了这场卷入了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中央省市县四级国企、外省和本地两类民企,左右着数百亿投资盈亏和数千亿资源调整的利益博弈,其中的复杂与艰难, 令人深感晋煤重组的沉重。

  而山西还只是中国煤炭业重整的开始。从山西到河南,从内蒙古到山东,中国煤炭业的改革重组,仍然如暴雪后的三晋大地,山野混沌,道路崎岖。

  一、“五大”狂欢

  大同煤业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晋城无烟煤集团是山西省政府最早确定的五大整合主体,也是这次煤改的最大赢家

  2008年9月之前,山西很多与煤炭有关联的国有企业,像太原钢铁集团、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公司等省属国企都有自己控股的煤矿企业。2009年之后,他们控股办矿的历史被迫终结。

  23号文要求,电力、冶金、化工等与煤炭相关联的大型企业必须退出控股地位,只能以参股的方式参与此次煤炭资源兼并重组。

  此消彼长。在上述企业退出煤矿控股权的同时,专司煤业的省属大型煤炭企业则受益颇丰。大同煤业集团(同煤)、山西焦煤集团(焦煤)、阳泉煤业集团(阳煤)、潞安矿业集团(潞矿)、晋城无烟煤集团(晋煤)是山西省政府最早确定的五大整合主体,其中具有60年历史的阳煤集团最为典型。

  本轮煤改前,阳煤集团面临严重的矿山老化、资源枯竭问题,后续发展堪忧。按1990年的生产能力,阳煤可采储量只够开采三四十年,剩下的资源,考虑到开采成本,“挖出来就赔钱,还不如不挖”。阳煤下属的四矿就是一例。至此次煤炭资源整合前,这座建于1907年的百年老矿储量只剩100万吨,一万职工和两万家属面临生存问题。

  为寻求出路,阳煤集团曾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设备去给别人“打工”,也曾开办过皮鞋厂和陶瓷厂,但最后都无果而终。

  2004年后,随着煤价飙升,阳煤终于得以走出低谷,但随着煤炭产量扩张,储量瓶颈很快凸现。到2008年,阳煤营业总收入刚过340亿元,产能也刚过4000万吨。在省属五巨头中排在最后。

  机遇不期而至,本轮煤改让阳煤一举突破资源瓶颈。从2008年9月到2009年3月,阳煤一口气兼并重组地方煤炭生产企业十家,增加井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并在晋中四县、忻州保德地区、宁武榆树坡、朔州泰安等地投资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矿井。

  此后,阳煤又与清徐县政府签约,一次性兼并了清徐县贯中煤矿及二号井所属平口煤矿、碾沟煤矿、西沟煤矿、洛池渠煤矿等五座煤矿,增加井田面积14.58平方公里,资源储量13625.6万吨。

  为加大整合力度,阳煤决定自2009年9月成立晋东、寿阳、晋北、晋南四个煤炭区域公司筹备领导组,均为副局级建制,负责管理各自区域内整合重组煤矿的各项工作。

  2009年,阳煤集团扩建的煤矿数量由16处增加到47处,集团直管煤矿地域由8个县市区增加到16个县市区,煤炭资源占有量由55亿吨猛增到100亿吨,产能则由6340万吨提升至10360万吨。更让阳煤欢喜的是,资源整合后,阳煤控制的煤种从单一的无烟煤扩张至利润更高的焦煤。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财经》杂志系列组文:

  山西煤改五年轮回

  中国煤炭管理体制变迁

  部委首肯山西煤改模式

  钱平凡:市场化才能长治久安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