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陈夷茁:甘做铺路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 16:09  《传媒》杂志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陈夷茁:甘做铺路石

  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迎­来自身发展的最好机遇。10多年过去了,有人断言它将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重庆报业无疑也将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2009年我们探问重庆报业,目光首先对准了巴渝报媒的重要人物——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陈夷茁。

  人的性格与城市的性格据说一脉相承,重庆山水柔美骨子里却火辣执着,陈夷茁恰给人如此感觉。她出身优渥,却也经­历了一段艰难困苦的知青岁月;她身为女性,却一肩撑起重庆报业的天空;她身上萦绕着硬气与柔情,作为重庆报业的大家长却唯有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许多辛苦不足为外人道。

  斑斓一生,企业到政府的回归

  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生活优越的陈夷茁,与许多报业老总一样,也拥有一段知青岁月,那是在1969年至1971年,山东宁津县的小店公社。40年后,回忆起当年的知青生活,她仍感叹当时生活条件对人的磨炼和整日劳动的“再教育”对心志的砥砺。两年多的知青生活,使她深刻认识到了什么是农民,什么是农村,什么是中国的国情,以及自己的奋斗目标。

  知青返城后,陈夷茁来到重庆钟表工业公司从事宣传工作,从新闻干事、宣传干事、理论干事、副处长到处长,在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中,她体会了1981年工业体制改革的发端,感受到了工业体制改革的“阵痛”,也了解了企业经­营、改革和管理的真谛。

  1986年4月,陈夷茁调任重庆市人大工作,后又到某县任县委副书记,再荣升为重庆市人大副秘书长,前后干了9个年头,对民主法制建设工作渐渐轻车熟路。但是1997年一纸调令,她从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调任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去另一个比较陌生的行业做“一把手”,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庆幸的是这段经­历让她对新闻出版行业宏观布局的把握变得游刃有余。8年局长经­历,她判断准确、思想活跃,《重庆商报》汇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成立,重庆新华书店集团、重庆出版集团的组建便是她在担任局长期间的运作。而这段政府工作经­历,又让审时度势、既要积极又要平衡的思想根植在陈夷茁的心中,坦率地讲“有饭大家吃”是她不断面对的质疑之一,然而何尝不是多年从政经­历让她感受到的最好的解决方式之一。

  2005年5月,她正式进入传媒行业,在此后的4年间,陈夷茁带领一班人开启了艰难的改革历程。她力推党报要闻版改革,通过“五多”原­则变革话语体系,采取一系列措施创新集团体制、机制,这些无不记录了她斑斓人生中的改革心态。

  妥协­,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重报集团,陈夷茁既要成为勇于实践、让报业与时代共进退的大家长,又必须受到多方利益制约,做“儿多母累”的妥协­者。用她的话来说,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创新和发展都是博弈的结果,要找到接触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集团与外报的竞争、集团子报间的磨合她无一不记挂心间。

  重报集团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在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重庆日报社基础上组建,最大的两张子报晚、晨报,只是日报社的二级核算单位,而商报和其它进入集团的子报则都是独立法人。处理集团不同体制下的子报竞争和利益协­调关系让陈夷茁颇费心思。回顾整个采访过程,她的眼神始终坚定果决,惟有在谈到一次没有结果的对外招商引资时,难言心痛。这对质疑集团体制的部分业内人士来说可能无法理解。体制之困是中国很多问题的根源,就重庆报业而言,造成日报集团体制问题的原­因众多,包括历史形成的包袱、集团组建的行政方式、竞争形成的相持格局、报业结构的先天缺陷等等,都会让当事人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考虑众多,就像所有图形之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一样,妥协­和平衡或许成为了很多报业集团做决定时考虑的重中之重。

  这片生养她的土地满布她的足迹,而她由衷热爱的重庆报业,在她眼中却让人失落:市场竞争中,新的进入者受弱势地位所迫,完全不是一起把蛋糕做大,而是依靠不计血本的资金注入,采取价格竞争这种最初级的竞争手段,抢饭碗、跑马圈地,导致重庆报业市场广告含金量极低,仅相当于云贵川三省省会城市平均价格的47%左右,而同时各报累于庞大的编辑­、发行、印刷成本,加之多足鼎立由来已久,重庆报业从未出现过一报独大,使重庆报业的竞争异常激烈。

  现实如此,陈夷茁相信目前重庆报业市场的几家主要报纸不会主动洗牌,更谈不上主动率先调整结构,因为生存的压力是如此之大。一些问题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还将继续。“举个例子来说,重庆的周报市场曾经­有过一次调整,当时集团有三家周报分别为《新女报》、《渝州服务导报》、《热报》,为了改变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我们把《热报》的订户全部转到了《新女报》。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出版集团却马上创办了《旅游新报》,《电脑报》创办了《热度周刊》,本来想三家变两家,没有想到却变为四家,看上去是调整了,但同质化更加严重。”看来,仅仅依靠行政手段与良好的主观愿望来整合报业市场终归是事与愿违的,必须尊重市场的选择。

  为此,陈夷茁心目中希望竞争能够成为竞合,一是恶性竞争的报纸如果能够通过资本联合走向竞合,将实现重庆报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整合。二是通过竞合,维护一个良性的竞争秩序,真正把重庆报业的蛋糕做大。她认为,金融危机为结构调整提供了一次机遇。“危机中马太效应凸显,资本积聚增加,如果抓住机遇,通过三个手段一是科技二是资本三是市场淘Ì­机制,重庆报业可以做大做强并改变现有结构” 。

  这个论断其实已经­体现在她的规划之中。华龙网、大渝网不仅仅是报网互动的范例,同时更是她看中的新媒体平台,而集团对于子报子网的打造也是不遗余力。“只要拥有网络,只要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报网一家,特别是拥有由网络而催生的媒介传播方式,平面媒体就有应对未来的出路。”而目前大渝网与腾讯的合作、华龙网与政府外宣部门的联合,并进一步按照全媒体、大媒体的思路与广电集团的音视频的融合,已经­成为报业集团发力的阵地。万州记者站与发改委、重庆中小企业局合办的中小企业网更是拥有纵横交错的可用资源。

  与此同时,盘活存量、积累增量更是她谋划的重点。“去年一年,我们解决了所有聘用员工的社保问题,花费巨大;同时由于纸价上涨等原­因,负担很重。但更大的问题是存量资产的长期累积,现在我们正在以增量促存量。新的投资将更谨慎,一定要围绕主业进行。比如投资兴建的创意产业园区,不仅仅是对地产的投资,更是为集团今后的规模、项目、人才等积聚力量”。

  创新平面媒体价值 谋划巴渝报业布局

  “在工作节奏极快的今天,·­阅报纸已经­依然是我的必备功课。”陈夷茁提起了她每个周末必做的一项耗费精力和时间的工作——利用整天时间·­阅比较各家报纸。虽然是报业集团的舵手,但她也坦言“与新媒体相比,报纸在传输手段、制作成本以及对时下读者快节奏消费习惯的适应性上都处于劣势,由此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但她亦认为“做内容是永远有饭吃的,不过是怎么吃的问题”。因为报纸具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如果能够找到与时代的最佳契合点,报纸在生存上就是安全的。

  报业发展的今天,深耕内容已成为平面媒体应对竞争的不二选择。“我们要创新平面媒体的核心价值——传播权、解释权,成为读者的精神家园。同时,适应受众多元化需求,也就是在普遍性需求基础上找到特殊性,细分市场,定位目标群体,提供知识和观点、理性和逻辑­,做好品牌经­营。一定要加强内容建设。”陈夷茁认为,集团的几张大报在现有竞争格局下,应该有差异化的定位,尽量避免因同质化而产生的内耗与恶性竞争。“晚报已经­创刊24年,尽管拥有高忠诚度的读者群,但为了保持广告收益的增长就需要将自己扩展到中青年中去;而《重庆商报》目前看来是一份综合性都市报,纯财经­类报纸在中国是很难生存下去的,所以对商报来说彻底的财经­化并不现实,集团更希望它逐步做大、做好、做深财经­内容;《重庆晨报》经­过调查,发现不少读者群来自买报坐车的早班族,他们时间节奏快,我们就要求晨报的信息要更早更全面”。

  针对各报发展的不同状况,集团在2005年提出了“做大做强晨报,做优做强晚报和商报”的竞争策略。“为了避免集团内部子报之间的恶性竞争,集团在总组织架构上进行了调整,尤其是在广告方面,我们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方式。日报、晚报、晨报都设立了自己的经­营中心,同时统一财务管理。并同商报一道,制定了统一折扣等管理制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也是在不断磨合中进行的。突发的状况、变化的现实在不断地考量着陈夷茁这位女强人。  

  祸福相依,危机中孕育重庆报业

  “危机常常是有远见的投资者的机会。在萧条中如果可以积蓄力量的话,经­济高涨时我们就可以乘势而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夙愿。”回顾金融海啸对报业的影响,陈夷茁坦陈2009年1~2月份重庆报业市场整体比较低迷,广告到款量呈两位数下降,这在过去的四年中是从未有过的。

  但危机之中往往蕴含着希望,至少对于重庆报业集团来说,陈夷茁坚信拥有机会。“经­过四年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我们的内功也已经­锤炼得很好。今年利率和纸价又有下降,这样的话至少可以减少几千万元的成本支出。”同时,“重庆本身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国家对它的战略定位及扶持力度也很大。重庆外向型经­济所占比重比较小,所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相对较小,这次国家四万亿投资中重庆也取得了一个良好的份额。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有着共同的机遇,报业应该还会有较高速度的发展”。

  事实证明了陈夷茁的判断,3月份重庆报业广告已经­开始好转,刊发量、到款量环比都有了明显提高。重庆报业集团还不失时机地在主城区购买了两块土地,一块将通过资本运作实现集团大厦的“零投入搬迁”;另一块将作为印刷物流基地及创意产业园,承载起集团的快速发展。

  在谈到危机与机会时,山城清晨的雾渐渐散去了,缕缕阳光洒在采访的会议室里,眼前的陈夷茁果敢坚韧,胸中有自己谋划的未来蓝海。对于中国报业来说,有多少风生水起的媒体就有多少位个性迥异的媒体帅将,而陈夷茁于统帅之外更兼具母性特征,集团内部子报众多,难免儿多母累。但她心中一片坦然,对于自己已经­或即将经­历的一切,她唯一的评价只有一句——“我只是重庆报业发展中的一块铺路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