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力挺蒙牛(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16:37  《中国商界》杂志

  在危机时刻,承诺是需要勇气的。勇气来源于力量,蒙牛的力量在于它面前的数亿消费者和它身后的数百万奶农。在聪明的消费者和诚实的奶农面前,一时兴起的承诺是无法取信于他们的。蒙牛的承诺是其一贯经营理念的体现,公司始终坚持把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把自身的长远利益与奶农利益结合在一起。

  承诺是实力的体现。蒙牛从1999年创办到现在也不过9年,但在牛根生及其团队的艰苦创业和努力打拼下,迅速成长为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形象最好的乳品企业,实现了跳跃式发展。难能可贵的是,蒙牛在快速发展中打下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具备了优秀企业在危机面前度过难关的素质。

  承诺是经验的体现。蒙牛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过数次危机,但都安然度过。这种经历过市场洗礼的企业会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大好经营局面,会更加看重消费者的信任,在危机到来时,也会表现更冷静,更勇于承担责任。蒙牛的经验有助于其迅速摆脱危机,蒙牛在此次危机中的表现也会成为其战胜未来困难的宝贵财富。

  其三,政府和消费者期待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

  此次事件引得一些境外资本大鳄对中国乳业虎视眈眈,一面编造谎言,造谣生事,一面张开大口,随时准备吞噬中国乳业巨头,恶意收购蒙牛就是他们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好在蒙牛在兄弟企业的帮助下,在牛根生董事长的正确领导下,安然度过了此次难关。

  但外资企图控制中国民生领域的警报并未解除。外资对于中国乳业的觊觎之心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早在2006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业品牌就已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乳业的外资企业达40多家,生产总值占中国乳业总产值的30%。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室主任曹建海告诉记者,外资进入中国乳业,既有行业内的大公司,采取收购或者合资的方式,也有摩根、高盛等投行,通过收购股权,在合适的时候获利退出。“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外资通过投机的方式来获得财富。”曹建海说。

  而乳业只是外资进入中国国计民生领域的一个缩影。更让人担忧的是,在食用油、粮食加工等领域,外资公司甚至已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权。今年9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食用油在2007年对外依存度为59%,6.2%的外资企业控制着全国45.6%的产量。

  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而中国十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前两名都具有外资背景。目前中资控股的食用油品牌,只有中粮旗下的福临门等。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现在食用油的价格虽然并非100%由外资说了算,但外资的影响力相当大,这直接给中国市场的稳定带来了隐患。

  曹建海介绍,由于年初开始的一系列相关呼吁,使得中国粮食逃过一劫,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禁止外资进入粮食流通业。他建议,国家应该进一步收紧相关领域的外资进入政策,特别是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领域,如粮食和食用油、乳业等与粮食相关的行业,一旦被外资企业垄断,就是不安全的。

  蒙牛作为行业的排头兵,肩负着振兴民族乳业的光荣使命,政府和有良知的消费者决不愿意看到它倒下。近期,国外媒体特别是西方媒体,大肆炒作三聚氰胺事件及其它有关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无非是要抹黑中国食品和中国食品企业,以便为其控制中国食品行业铺路。当他们自己近期某些食品中也检测出三聚氰胺后,西方媒体就悄无声息了。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