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力挺蒙牛(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16:37  《中国商界》杂志

  据有关调查,即使是蒙牛总部员工生活区旁的连锁超市,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蒙牛液态奶销量同样降幅明显。例如蒙牛高钙牛奶,该店该产品7月份的零售收入为1185.9元,8月份的零售收入为1172.7元,而9月份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前22天的零售收入只有482.5元。购买量事发前月月均高,事发后骤减一半,这也证明蒙牛员工和家属事前并不知情。

  每年到蒙牛参观的游客有50多万,参观中多数时候会安排一个环节:每人品尝一支蒙牛雪糕(或一包蒙牛牛奶)。蒙牛的接待人员、解说人员几乎天天与来宾一道饮用。

  蒙牛员工的日常消费,包括管理层团队成员的日常消费,则完全与内地其他消费者一样,分别从市场上购买着自己喜欢的蒙牛乳制品,从高端产品特仑苏到低端产品百利包。

  2008年10月16日,24家中外媒体(其中,国外媒体9家,港澳台媒体8家,中国大陆媒体7家)的39名记者走进蒙牛,依次参观了中国第一个万头奶牛现代牧场,全球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总部第六期生产线,全球最大的乳品研发中心之一⋯⋯看完之后,90%以上的记者表示“震惊”。他们当即得出结论:在这次事件中,这样的企业不可能存在主观故意。

  即使不存在主观故意,也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理由。与三鹿集团拖延、瞒报,企图蒙混过关的做法不同,蒙牛在同行业中第一个站出来做出庄严承诺,显示了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牛根生董事长在内部讲话中说:“我们要追究犯法者,严惩责任人,把制造灾难的那个‘黑洞’完全堵上。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我们面前站着忠诚的消费者,背后站着投资的股民,四周还有广大合法经营的奶农⋯⋯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我们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在责任面前,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

  勇于承担责任是一个企业成熟的标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企业也已一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不仁,熟视无睹,视消费者的利益如草芥,那样就离被市场清除出去的危险不远了。

  其二,对消费者和奶农的承诺必使其最终赢得市场

  蒙牛在事件发生后作出的三点承诺中说:“将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由蒙牛公司承担。相关产品的生产线停产整顿。对因食用上述批次奶粉造成身体疾患的消费者,我们将按照国家标准加倍赔偿,五年内查出由此造成的疾患我们负责到底”。又说:“为了维护奶农的利益,凡经检验合格的原奶将继续收购”。

  三聚氰胺检验是中国乳业前所未遇的新课题,此前整个行业对此都处于“无意识,无手段,无标准”状态。

  事件爆发后,蒙牛集团40多个生产基地的原有检验设备中可转用于检验三聚氰胺的设备只有10台,试剂则根本没有,等于“从零起步”。由于检验能力不足,又不能把未经检验的原奶投入生产,只好倒掉。这些损失,蒙牛向奶农承诺,将全部承担。

  为了迅速扩大检验能力,不让奶农继续倒奶,蒙牛集团分布于全国40多个生产基地几乎联系了国内所有具备检验潜力的机构。

  在危难中,蒙牛还能想到数亿消费者和数百万奶农的利益,是信心和责任感的体现。其做出的承诺比金子还珍贵,必使其最终赢得市场。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