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广东企业迁移调查:利益与成本再选择(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 17:12 《商务周刊》杂志

  这些台资企业也进行过自我救赎,他们曾试图通过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期货合同”以对冲风险,但是遭到了供应商的一致反对。“理由很简单,以做鞋的皮子为例,几个月的价格相差4元钱,供应商们怎么可能那么慷慨?”陈灯龙解释说。

  一些大的台商通过行业协会和商会也向政府提出了意见,建议进一步讨论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甚至在东莞“推迟或缓慢”实施。

  “受影响的主要是一些大的听话的外资鞋厂,目前东莞的一个怪现象是,外资老板越好说话越麻烦,老板越横反而没事。”陈灯龙说。

  在陈灯龙有些破旧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大量的报纸杂志。尽管企业很小,陈灯龙也开始十分关注时事。他告诉记者,自己注意到了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对于广东省要加快实施产业转移的讲话。在这位小作坊主看来,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确实到了需要进行产业升级的时候,但这种节奏让企业们很难适应。

  “东莞市花很多钱搞了个松山湖高科技园,但你自己去看看就会发现效果很不理想。就在几年前东莞还在谈要做国际化的制造业名城,怎么一眨眼口号就变了?”在陈灯龙看来,过去的5年,以制鞋业为代表的东莞的产业布局很不规范,现在即使要重新拿出一片地来规划也不太可能。

  但也许正是这种乱局,让东莞市政府下决心一刀切地剔除低端产业。东莞市高层领导对于外资撤离现象的公开回应是“我们不是在有意排挤外资”——这也被这些制鞋厂老板戏称为“不打自招”。

  记者到达东莞厚街镇的当天,当地酒店的入住价格都翻倍了。问及原因才知道是东莞正在举办国际家具展。不过,与火热的酒店业相比,这届家具展透露出了丝丝寒流。过去的大半年里,东莞的家具制造业也出现了企业倒闭和关张的潮流。

  “产业转移没有错,但你得慢慢计划,否则城市会空心化,菲律宾当时的产业转移也出现了这状况,新加坡和韩国就转移得很好,我建议政府可以借鉴一下。”陈灯龙说。

  在厚街,很多制鞋业的人认为,鞋业的寒流可能要一直持续至明年下半年。实际上,之前东莞鞋业已经历过两次寒流,一次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还有一次是2001年的“9·11”事件。生命力顽强的东莞鞋业成功度过了这两次危机,很多人相信,这一次他们能再次成功,于是他们咬牙观望。

  林老板的困惑

  事实上,珠三角地区的工厂关闭和老板逃跑事件,是在广东省全面进行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按照广东的规划,珠三角自然是产业移出地区,而广东的东西两翼和山区将是未来的移入区。不过,再宏伟的战略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接受。

  东莞新艺鞋厂大门口的招工广告已经泛黄,这家台资鞋厂已经很久没有招入新人了。鞋厂的老板姓林,2003年来东莞办厂前已经在台湾制鞋业打拼了20多年。

  下午3点多,林老板还在午休。他手下的一名工人告诉记者,林老板今年变得“懒惰”了很多。以前,工人7点开工,他6点半就会出现在厂房里。但去年下半年以来,林老板的工作状态开始“消极”起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