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企业家杂志:解疑复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 10:27 《中国企业家》杂志

  

中国企业家杂志:解疑复星

《中国企业家》杂志2007年第15期封面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郭广昌为何敢于在中国大陆制造和黄、GE的翻版?

  文/本刊记者 李岷

  郭广昌和他领导的复星团队有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一个高速成长的新兴经济体,一定能托起一些多元化产业投资控股公司。这是复星为何敢逆“专业化潮流”而动、标榜要打造一家多产业控股型公司的基本原因之一。

  看看美国、韩日、香港等国家(地区)最近四五十年来经过的经济起落,有一些例子可以援引。美国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国内经济,托起了像Litton、Textron等叱咤一时的多元化控股集团;在东亚经济从70年代至90年代的崛起过程中,三菱、三星、和黄等多元化集团亦成长为能量巨大的商业动物。

  其客观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首先,新兴经济体在高速成长期,可以为企业提供较多的产业机遇、市场成长空间大。水涨船高,善于发现并抓住恰当的产业机会对企业来说往往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其次,在新兴市场的勃勃生机下,从银行到股市,企业能较容易地拿到钱,特别是资本市场的牛市为一些高市盈率的公司提供了可以通过换股而不是现金的方式去买公司的机会,收购变得容易。另外一个因素,和“人”密切相关。新兴市场是企业家精神最为昂扬的地方, 这里商人的创造性、创新性与自信力格外旺盛。

  但管理多元化产业控股公司确实是个世界级的商业难题。一轮轮经济周期下来,屹立不倒的世界级专业化公司比比皆是,而世界级别的、在不相关或低相关多元化产业里成功运营的控股公司品牌却屈指可数,美国看GE,香港看和黄。

  而复星自称愿以自己的实践,去挑战和解答这个世界级难题。目前,它还很自信。

  其实,这不单单是针对复星一家企业的挑战,也是在对中国商业环境提问题:这块土壤——无论是产业政策、企业家资源、金融支撑,还是舆论取向、社会价值观,是否足以孕育、适于孕育那样一家民营的、在多个产业里开展收购整合的控股型公司?

  这当然是最好的时代。中国商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不但迎来了它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史无前例的活力时期,而且成为各路资本竞逐较量最为激烈的世界舞台。

  这个时代给了郭广昌面对海外资本时充足的要价权,自信而大胆。

  这位今年不过40岁、却在15年时间内由零起步创立了一个销售收入达242.31亿元人民币(该数字是此次复星集团在香港上市部分的2006年数据)的多元化控股集团的浙江人,在复星国际(注册在香港的“复星国际”100%控股复星集团)IPO路演期间,对海外投资者“就一个多元化、综合类企业而言,这个招股价是不是高了”的疑问寸步不让,甚至有些咄咄逼人:

  “我就讲两点,第一,你相信中国吗?我相信中国经济经过30年发展,还会有15年、30年的快速发展,你相信这一点吗?你不相信的话,我没办法跟你谈;第二,你相信我们团队吗?你相信我们团队有对投资的判断力、决策力和提升企业管理的能力吗?如果你不相信,那你也不要投。如果你相信这两点,你还会在乎价格多加5%吗?你对我说低个5%就买,高个5%就不买,难道一个企业的价值就是这5%决定的吗?!”

  接下来的事实是,“复星国际”国际发售部分获得超过172倍超额认购,香港公开发售获得超过233倍的散户超额认购,冻结资金超过2700亿港元。7月16日,复星国际(0656.HK)在港成功IPO,加上随后行使的超额配售,融资额达132.7亿港元,发行的新股占复星国际扩大后总股本的22.33%。

  据称,“复星国际”是香港资本市场接受的第一家内地多业务的民营综合类企业。在招股说明书中,“复星国际”自谓的核心业务包括钢铁、房地产开发、医药以及零售业务投资,此外,还有金融服务业、金矿开采、铁矿石开采等战略性投资。旗下主要的上市公司有复地(2337.HK)、复星医药(600196.SH)、豫园商城(600655.SH)、南钢股份(600282.SH)、招金矿业(1818.HK)等数家。

  IPO完成10天后,郭广昌以及和他并肩创业15年、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梁信军,在北京接受了《中国企业家》专访。少有地,复星两位创始人面对媒体作此长谈,相对详尽地回顾复星的来路、解盘复星被人们误解或者外界根本毫不知情的操作手法一个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到底是如何在行业与企业间进退、打造和掌控其版图?

  在这里,《中国企业家》和海外那些投资者一样,见识了郭广昌瘦小的身材里、随和的外表下的某种强势与坚硬,对自身认定的价值与原则近乎偏执、且不惮于张扬的维护。和健谈、平和、有问必答的梁信军相比,郭仿佛更深地沉迷在独属于他的精神世界和未来的图景里。

  在IPO路演过程中,复星和它的几位保荐人均反复向外界传递一种说法、建立一种形象:中国这样一个高速成长的新兴市场,完全有可能、并且应该成长出像美国GE、日本三菱、香港和黄这样杰出的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复星希望能通过扎根中国、投资有成长潜力的行业,成长为与这些世界级企业并肩的企业。

  人人有一个梦想,但显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将梦想持续实现的能力与幸运。从“复星国际”公布的过往三年的业绩记录来看,复星旗下的钢铁、地产和医药等业务板块确实成长稳健,但招股书里的相关数据亦表明,如果不及时完成此次IPO,复星集团能否满足各业务板块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问号。2006年复星国际就出现经营现金流量赤字7.26亿元。截至2006年12月31日,“复星国际”的负债率为43.2%,看上去并不算高,不过在190.36亿元的负债总额中,有113亿元是短期贷款。事实上“复星国际”亦表示,融得资金将有40%被拿去还债。

  这次IPO,复星以出售20%的股本换回宝贵的现金,其实更珍贵的是,它换取了外部的信任。即便这些年来对复星一直抱以怀疑(甚至至今不放)的人们也不得不承认,复星集团此次海外整体上市,是复星从一家说不清、看不清的公司变成一家相对透明、“安全”的公司的分水岭。仅在三年前,且不说普通股民甚或大众,就连商界人士,对复星的看法也相当暧昧。郭广昌自己曾提到万科王石对复星不点名的批评,“有的企业又做钢铁又做房地产,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而7月16日复星香港上市当夜,王石竟然亲临香港参加复星的庆祝晚宴,当晚与他同赴庆贺复星IPO的还有柳传志、李东生、马云、牛根生等一干中国商界大佬,这样的情形,着实不多见。

  复星的晦冥年代,终告结束?也许不能说IPO使复星脱胎换骨(郭广昌会抗议,“我们一直是这样的!”),但起码,它令复星浮出海面,从而使我们有机会去打量这样一家横跨多产业、并且还有着更新更大企图的控股公司的身形。

  首先,我们必须让时间先回到2004年,那也许是复星10多年多元化道路上所经历的最刻骨铭心的一年,也是今日复星整体上市的起点。

  相关报道:

    郭广昌:我相信什么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