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木 荣 本报记者 牟 天
北京报道
在一片秘而不宣中,北京第二机场的选址工作再次悄然启动——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朱静远10月16日透露,选址工作已全面展开。她介绍新建机场的选址方位:
“首都第二机场将位于北京市东南部或南部的河北省境内,距离北京市中心50公里左右。”
所谓“再次”,是2002年时,北京第二机场已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选址工作,到去年底、今年初似乎一切已水落石出——不仅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中新机场位置已然确定,就是在《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首都第二机场的位置也赫然标识其间。
但是,截至发稿时,记者得到的信息却是新机场现在尚未确定具体位置。一个看上去并不复杂的选址为何竟迷雾重重、众说纷纭?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
第二机场浮出水面
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2年首都机场就曾对启动扩建工程与建设第二机场进行过方案比较,最终选择了对现有首都机场进行扩建。对此,朱静远解释说,实施扩建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现有首都机场的多方面资源,使首都机场真正担任枢纽机场的作用;另外,更关键在于,如新建机场不可能在2008年奥运会前建成,到时首都机场无法输送庞大的过境旅客。
首都机场第三次扩建工程是以2015年为目标年,可满足年吞吐旅客60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180万吨,飞机起降50万人次。朱静远表示,通常机场规划都会满足建成后5-8年的需求,以此推算,将于2007竣工的三期扩建工程可满足2015年北京的航空需求。
但一位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专家向记者表示,首都机场2004年旅客吞吐量为3488万人次,同比增长43.6%,除去2003年SARS的影响,首都机场的年吞吐量保持在15%的增幅,以此推算,到2010年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达到6200万人次——已远远超过第三次扩建设计旅客吞吐人数。
首都机场超负荷的吞吐量,迫使建造第二座机场摆上了议事日程。实际上,记者查询的资料显示,早在1993年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就已经提出“要抓紧研究论证,尽快确定首都第二民用机场的选址”。此后更详细的计划透露,新机场将在2010年开工建设,并于2015年投入使用。
中国民航学院都业富教授向记者分析,首都建第二机场甚至第三机场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趋势。由于首都机场的超负荷使得在目前位置上扩大容量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实行“限制机型”政策包括规定737以下的飞机不能进入,给发展支线航空、通用航空带来不利影响。他认为,选址建造第二机场,可以适当降低投资额度、投资规模和机场标准,同时在功能上与首都机场明确区分,例如首都机场可以飞大型飞机和国际飞机,第二机场则可以重点发展支线航空、通用航空等。
天津机场旁落?
据悉,在最初探讨首都第二机场建设方案时,曾有专家提出扩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将其发展为首都第二机场。
而天津对此也充满期待。在天津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2002年《环渤海地区经济研究文集》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话:“应充分发挥天津机场的潜力,同时加速京津联合早日使其成为首都第二机场,更能增加京津塘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吸引力。”
该报告分析,由于天津机场年客运吞吐能力可达200万人次,高峰小时可容纳1000人次�货邮吞吐能力可达80000吨,能为目前世界上各种型号的300吨以下的飞机提供安全、迅速、准确的服务,因此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并能助首都机场一臂之力。
但天津方面的“一厢情愿”并不被认可。公开的理由是,京津机场距离较远,旅客出行极为不便——天津机场距离首都机场约为120公里。
都业富教授认为,天津机场的长远规划还是要以货运为主。尽管目前吞吐量巨大,但是本地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恐怕无力担当首都第二机场的重任。
但由于京津一体化进程长期过于缓慢而饱受各方诟病,所以在去年出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就特别指出:“修建首都第二机场应与津冀进行沟通与协调,共同对选址方案规划建设用地进行控制和预留。”
于是一个京津机场的对接方案被隆重推出,方案的主要内容就是在首都机场至天津机场间修建一条轨道运输线。
10月31日下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副总经理牟庆飞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由于目前天津机场吞吐量几近饱和,预计2005年全年吞吐量将突破210万人次。因此天津机场修建第二座航站楼工程正全面展开,扩建后天津机场将由目前的4万平方米增加到10万平方米,年吞吐量将达到250万人次。天津市政府还提出了加快建设“两港两高工程”,并将其列入天津市重点发展计划之中。
挥之不去的廊坊
当确定建设第二机场后,河北廊坊一带几乎成了最合适的候选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曾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为什么强调在杨村那里(建第二机场)?就是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一是东部的滨海带,西部的空运交通枢纽,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国际城市的地区,两个条件必须能够最好地解决,内在竞争潜力就大,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要光看局部,要看整体发展的效果。首都第二机场航空城及相关临空产业是京津走廊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廊坊当地政府更认为廊坊地处京津之间,有着良好的空域优势、区位优势、地理优势、交通优势、环境优势和安全优势。地势平坦,净空条件好,水文地质情况优良,周围没有烟尘和噪音污染,具备了所有建立大型国际机场的基本条件。
朱静远也曾向记者表示,北京近郊有很多民用或军民合用的小型机场,出于安全的考虑,才将第二机场的位置选定在河北省境内。而对于“首都机场将在廊坊建立第二机场”的传言,朱静远称,目前的选址工作尚未结束,廊坊也只是备选方案之一。
11月1日,清华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毛其智教授向记者分析说,由于北京行政区内目前功能设施已过于饱和,很难再建承担国际航空枢纽重任并能满足24小时全天候开放等条件的新机场。因此考虑第二机场的选址时,应该超出行政区域、行政经济的概念,避免本位主义和追求GDP等思想,由国家出面协调,更多考虑对周边环渤海以及津冀地区临空和临港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城镇化的发展。
但不认可廊坊的声音依然存在。都业富教授认为,选址廊坊位置太远,不利于出行。因此还是选在北京比较合适,同时距离市区也不能太远。他建议可以与空军、民航局以及北京市多方协商,利用扩建或者改造北京市南部的南苑机场,这在成本和位置上都要比重新选址建造容易得多。
实际上,在不认可廊坊的背后是更复杂的思考。2004年2月,在政协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时任北京市政府口岸办党组书记吴依孚委员的发言就颇有代表性。他说,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如果把第二机场建在廊坊,将会对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北京应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对第二机场选址问题认真考虑,积极参与,力争把第二机场建在北京。
这实际是选址至今没有最后落定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