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煤制油项目一哄而上 发改委左右为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10:15 中国石油网 | |||||||||
中油网消息:目前国内企业上“煤制油”项目已成一哄而上之势。面对各地报来的众多立项申请报告,国家发改委主管官员感到有如被架在火炉上烤,批也不是不批也不是。 批吧,项目风险太大。首先是建设能力过大。有研究机构统计表明,到2020年我国“煤制油”能力将超过3900万吨,投资额超过千亿元人民币,产能已接近目前全国的汽油产量,大有让现有的炼厂全部停产歇菜之势;其次是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国际原油
不批吧,现在内蒙古、云南、黑龙江、陕西、山西、山东、宁夏、甘肃、贵州、安徽、河南、新疆等的“煤制油”项目,许多已经做了投资不菲的前期投入,而所投入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国家银行。若不批准,让项目中途下马,到头来还是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 其实,类似“煤制油”项目的处境,国家发改委不是头一回遇到了。近年来仅石油和化工行业就有诸如甲醇、乙烯、炼油等等需要国家审批的项目也时常置国家发改委于两难。许多项目也正是摸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这一“软肋”,于是纷纷效仿先斩后奏,以达到最终项目获批。这种办法被业内形容为“逼宫”。 国家发改委的两难处境很是让人深思。为什么这些项目在国家还没有审批的情况下就敢动手花大钱,造成既成事实“逼宫”?其主要原因无非是两个:一是这些项目所用的资源和资金是国家的,不用白不用,即使造成浪费也不会追究到个人,更不会有哪个人为此而倾家荡产;二是只要这些项目动工,政绩就算有了,项目决策者可以因此得到荣誉甚至升迁。一句话,这些人不怕浪费,浪费对他们来说不但毫发无损甚至可以为他们增光添彩,而只有苦了同样是国字号的国家发改委。 国家发改委的两难处境说明,不改革目前的金融体制和政绩考核体制,浪费将永无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