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举行医疗价格听证会 代表建议慎重调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 14:35 南方日报 | ||||||||||||
省医疗价格听证会昨在穗举行,多数代表提出——规范可先行 调价宜慎重 本报记者陈枫作为仅有的两名媒体代表之一全程参与 35名代表中13人反对听证方案,12人赞同,10人建议暂缓
本报讯 (记者/陈枫 朱桂芳 实习生/杨智昌) 牵动人心的广东省医疗价格调整和规范听证会,昨天在广州市天河大厦举行。35名来自全省各界的代表在会上“争分夺秒”踊跃发言,本报记者陈枫作为听证会仅有的两名媒体代表之一,全程参与听证,反映民意。 据现场初步统计,有13名代表反对听证方案,12人赞同,10人建议暂缓。多数代表指出,这次规范与调整是必要、及时的,但对于“价格调整”部分,很多代表认为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民、外来工、城市下岗工人等社会中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在广泛听取民意、审慎评估后再行调整,不宜立即强制推行。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寿生代表听证会申请人——省卫生厅对代表踊跃发表意见表示感谢。他说,卫生厅将坚定不移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听证会主持人、省物价局副局长马壮昌表示,将汇总整理代表意见,在7日内欢迎社会各界通过各种途径反映意见。最后将在充分兼顾群众、医疗机构利益,认真吸取听证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方案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并按规定程序将方案上报省政府审批。 另据了解,广州市社情民意中心已就听证方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访问1500—2000名群众代表,广泛征求意见,近期公布。 焦点一: 本核算是否准确客观? “成本核算是否准确、客观?”广州市惠而浦公司的张晓冶代表率先发言,明确表示不同意此次方案。他认为,价格改革方案是由相关利益单位——省卫生厅提出,而且作为调整方案主要依据的成本测算,也是由广东省价格成本调查队和省卫生厅属下的卫生统计信息中心联合进行的,测算数据都是各个医院上报的,没经过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或会计事务机构审核,缺乏必要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医院上报的数字究竟有没有“水分”?省价格成本调查队主任科员杨晓刚当场解释说,他们最早选择了88家医院做调查,结果发现上报的70多家医院的数据中,有些明显不合理,所以通过抽样检查和审核,最后剔除了那些报表不规范的,筛选出46家医院做数据分析。他说,因为审计、监察部门每年都严格监督医院的财务,所以目前的数字应该比较准确可信。 湛江市人大常委会的林华代表等人对解释不满意,“穷追猛打”,指出方案中的成本核算不够明细,成本约束不够,许多不合理的开支也进入了成本,特别是人工费用和日常办公费用过大,可能有“猫腻”。 焦点二: 价格只降不升是否可行? “规范项目,我们欢迎;但调价嘛要暂缓,应该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大嗓门”的省消费者委员会潘力仁代表快人快语,亮出立场。 省劳保厅的周佩君等多数代表指出,按照价格调整方案,这次改革的内容一是规范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二是调整300多项医疗服务价格。对于“规范”这一条,他们表示支持,有规范总比没规范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负担。 说起调价,大家就意见多多了。“明降暗升”再次成为热门词汇,多数代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B超、CT等“小众化”的项目降价,一些大病患者可能得到实惠;但专家门诊、拔牙、生小孩等“大众化”项目却涨价了,将直接影响一般群众看病费用的上升。 “同意降,反对升!”广州市宇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孙威力代表旗帜鲜明地说,目前老百姓普遍感觉“看病难、看病贵”,特别是在当前医药费用偏高的前提条件下,医疗服务价格上调幅度过大,会进一步增加病患者负担。清远的村支书朱树堂用白话激动地说:“升价你们城里人受不了,我们农民更惨。农村合作医疗才刚起步,大家的承受能力还很差!” “谁都想少掏自己的腰包,但如果只有降没有升,很多医院都受不了,特别是农村基层的卫生院。”陈家柏、林展翼等6名来自医疗机构的代表则“诉起苦”来,他们说现在医院的收入主要有三块,一个是政府投入,但很少,平均只占医院收入的8%,“拿来发给退休工都不够”;二是药品的加价收入,这个占五成左右,但也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现在听说连这15%的加价都要取消了;三是医疗服务费用,一直就略低于成本,体现不出医疗人员的劳务价值和职业风险。比如说一级护理包括擦身、喂饭、倒屎倒尿,一个病人一天才收10元左右,现在提到15元,其实还是低。现在价格如果只降不升,基层卫生院本来就很穷,实在很难承受,最后吃亏的还是患者。 来自广州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李瑾建议,改革方案第一部分(即规范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立即实施,后一部分(即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应暂缓实施。 焦点三: 各地定价会不会“水涨船高”? 一些代表担心,现在省定的最高限价是以大城市的三甲医院为标准,一些地方会“水涨船高”,根据省的最高限价拉高本地区医疗服务价格水平。 暨南大学的刘文静代表说,广州这些大城市医疗竞争比较充分,医院在自定价格时还会有所顾忌,不敢全提到“上限”。但到了基层县镇,往往就只有一家实力较强的医院“垄断经营”,自定价时就有可能出现“就高不就低”的问题。 省卫生厅陈祝生处长回应说,按照方案,全省实行最高限价管理,各地级以上市还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不高于省级最高限价范围内,在维持医疗服务价格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制定本市的政府指导价。而医疗机构必须在不突破政府指导价的前提下自主定价。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监督。 汕头市社科联的李志云代表建议,分地区制定医疗服务的政府最高限价,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情况和群众承受能力,进一步细化方案,按照医院实力和等级,实行分层定价。 焦点四: 政府能否加大卫生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不能让矛盾都集中在医院和患者之间。”中山大学的周天芸代表说,医疗事业是公益事业,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的职责,加大投入,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事业费用分摊机制,让公立医院能保证群众起码的基础医疗。 大部分代表都认为,现在限于国情,政府对公共医疗的投入严重不足。根据这次成本测算,2003年全省医疗机构收入388亿元,其中财政补助还不够30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搞“创收”,才总体结余17.6亿元。如果政府能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贴,保证医院可以合理发展,引进新技术、改善医疗环境,同时让医院适当降价让利,或者从这结余中挤出一块,专门给经过申请的贫困患者减轻负担。 省医师协会的曾广辉代表指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应重点考虑两大人群:一是全省基层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二是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农民。他到云浮某卫生院了解情况,得知医护人员的生活都比较艰难,很羡慕本镇的教师,因为全镇300多名教师工资全由政府包起来,每月800-1500元不等,管的是全镇1000多个学生,而卫生院14个医护人员管的是2.4万人的健康,但政府每年仅补贴1万元。他们疑惑地问:政府能包起300多个教师,为什么包不起14个医护人员呢? 声音 痛诉 “现在不少医院‘向钱看’,科室下指标,搞创收;可怜穷人是死得起,病不起。” ——曾参加广州市“放心肉”听证会的热心代表刘积娟一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想“抢跑”发言,历数医院“罪状”。 “现在有些人民医院不为人民,是为人民币!”“不要光说你们医生多苦多累,我们农民‘锄禾日当午’,就不辛苦吗,是不是也应该要求加价呢?” ——来自清远山区的村支书朱树堂是现场唯一要求用粤语发言的,他涨红着脸,郑重地把一叠反映群众意见的材料递给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寿生。 “医疗价格改革不能看医院亏本与否,有些医院可是越亏本房子越大,大楼越豪华啊。”“网上都说,住房改革是把口袋掏空,教育改革是把两老逼疯,医疗改革是给你提前送终。” ——当过护士的某业主委员会主任隋慧言辞激烈,痛揭“黑幕”。 辩护 “开会前,我就知道我肯定是‘声讨对象’!”“现在调价后一个专家看门诊也才8元,护理人员倒屎倒尿的一天才15元,真是太廉价了。” ——来自医疗机构的听证代表林展翼是医院方面争辩的“主力”,他和代表刘积娟和隋慧展开了“正面交锋”。 “我们的医疗贵在哪里?护理费:10元,洗头费:10元”。 ——这是省医师协会曾广辉代表的纸牌上写的,成了众多摄影记者的焦点。 质询 “我反对把患者看作“消费者”的概念,这样不就承认医院是“经营者”了?如果一味讲市场化,那公立医院给病人看病就是多钱多看,少钱少看,没钱不看,那多可怕啊!” ——暨南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刘文静富有思辨性的观点,多次获得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 “难道只有8.8%的项目价格不合理吗?医疗价格改革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改一次不容易啊。” ——对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所涉及的范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胡正路代表说,《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共有项目3966项,而这次价格调整项目才349项,仅占总项目的8.8%,难道说只有这么少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不合理?他建议,对所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合理性做一次系统的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