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理财存在六大认识误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17:15 南方日报 | ||||||||
工薪阶层是否需要投资理财?解决温饱问题后,要筹足多少钱才可以作“投资理财计划”?针对这些提问,我国首批38位理财规划师之一、中国农业银行广州“金钥匙”理财中心理财师蒋彬小姐对此“诊断”道:这是当前普通投资者对投资理财存在误区的表现。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记时,结合当前普通居民存在的6大投资理财误区,并作诊断分析后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投资建议。
误区1 理财是有钱人的专利 很多普通居民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专利,普通家庭收入低,无财可理。但蒋彬却不这样认为,她指出,收入多少都要讲投资理财,闲钱多少,都要讲究合理规划,也即有“财”可理。只要合理规划,便可让“钱”生“钱”,利滚利。 王先生夫妇均是工薪阶层,无小孩,家庭收入在每月五千元左右,除去每个月2000元的供楼款和生活费,每月剩余不到1000元,直接放在工资账户中,觉得无“财”可理。 理财规划师的评价与建议:像王先生这样的工薪阶层,其实也存在着理财需求,并且完全可以自己理财。王先生夫妇存款全在活期的工资账户中,利率很低,建议将存款分成定期和活期两种,可将家庭存款分笔存入定期,如将1万元分1000元、2000元、3000元和4000元四笔存入,这样急需用钱时可以提前支取其中一笔或几笔,其他几笔定期则不受影响,仍能到期按定期利率支取。若存为一笔,则只能提前支取一次,若想第二次支取则只能全部按活期利率,利息损失大。 误区2 理财就是储蓄 赵先生夫妇与父母同住,无住房负担,赵先生每个月将自己的收入全部存入银行,妻子的收入用来负担家庭开销,因而每个月家庭收入的65%存入了银行。 理财规划师的评价与建议:赵先生夫妇理财渠道单一,钱都存进了银行,减少了家庭财产增值的机会。理财应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将银行储蓄转为其他投资回报率高的金融产品不失为家庭财产增值的好办法,如赵先生可以将活期转为购买货币型基金,长期不用的定期可以转为购买三年期或五年期凭证式国债。 误区3 押注股市寻求暴富 张先生喜好投资,平日里喜欢在股市里转转,年初时在股市中有约10万元资金,目前缩水至8.5万元左右;除了股市里的投资外,另有约8万元的资金购买了三年期国债。 理财规划师的评价与建议:投资时应该注意流动性、安全性与收益性三者的平衡协调,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达到三者最优化的组合。对于家庭资金应该准备一定的紧急预备金,一般为家庭6个月的支出水平,这部分资金要求流动性较强,可选用货币型基金或银行存款等方式。股市投资风险高,收益高,但由于目前股市处于低谷振荡期,建议非专业人士的张先生逐步退出股市,可请专业人士推荐挑选几支股票型或偏股型基金进行投资。张先生的投资应当多元化,资金从股市里退出后仍有多种投资选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