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搏弈
传统农贸先天优势犹存
信报记者 刘隽刚 实习生 刘彦杰
6月17日上午,地处杨家坪中心地段的天生农贸连锁分店正在热卖,容量达1.5万多平米的农贸市场,已经容纳不下继续等待要求租赁的经营户。
据天生集团物业经营事业部的朱柏霖介绍:“我们的入住率已经达到了130%多,现在要求租赁的经营户排起了队。”
而重庆天生农贸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在李俊接记者电话时,听到“农改超”三个字立刻纠正:“我们天生农贸是传统农贸市场,不是农改超。”
看来,传统农贸市场的经营者并不认同“农改超”模式,“我在日本、香港等发达地区看到的农贸市场,有的卫生条件和购物环境甚至,比大陆市场还差。就农贸市场目前的情况,升级换代是必要的,但是“农改超”一揽子模式也过于武断了。” 李俊对记者如是说。
不能一概而论
“能做超市的才做超市。”李俊提出的这种看法,是在他考察了欧美及亚洲部分国家地区之后得出的结论。他认为:“在欧美,人们的消费习惯就是到超市里购物,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超市的发展非常迅速,无论从其规模还是分布来看,都远远超过亚洲。”
而亚洲的农贸市场发展速度却高于超市,差距的根本成因在于这些地区的消费习惯截然不同,“在亚洲,人们更倾向于在这种自由交易的环境中进行消费。所以日本和香港等地区,尽管经济条件相当充裕,但那里的农贸市场依然和中国大陆许多农贸市场不相上下,甚至有些市场比大陆的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还要严重。因此可以说农贸市场的发展,本质上与经济发展并无直接联系。”
交易方式的差异
按照业内的习惯称法,“农改超”又被称为“全新模式”。这种全新模式与传统农贸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多数修建于成熟市场之外,地址选择偏重于新兴居民区住宅楼平街层。而最大的差别来自于管理者——农超的管理者更多来自于地产行业,与传统农贸相比,他们存在一个专业性的差别。
就超市与农贸市场自身来看,两者也存在着极大差异:“传统农贸市场的交易方式更为灵活,其价格也更能适应随机发生的变化。例如早上卖一元钱的大白菜,到中午就不是很新鲜了,这种情况下,农贸市场的经营户很快就能够决定以5角钱的价格抛售出去,而超市则需要通过管理层的层层审批,最后还不一定能把价格降下来。因此这也就是为什么农贸市场的蔬菜看上去比超市蔬菜总要新鲜一些的原因。” 李俊进一步向记者表示他的观点。
“我们的理念是要切合市场实际情况。农贸市场的现状,例如卫生状况、质量监督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升级换代,天生农贸的做法是,将能够做成超市化的部分做成超市,不能做超市的部分就不做。”
获利渠道不一致
农改超和农贸市场发展背景的不同,造成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据了解,目前重庆农贸市场格局以模式的不同被划分成两大板块,即传统农贸连锁及农改超连锁。就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农改超模式运行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四家,其中较为典型的有龙寰、嘉禾、顺通等企业,而传统农贸连锁运行规模较大的企业有两家,以天生农贸为代表。
从规模上分析,天生农贸目前全市范围内共有连锁分店7家,其规模一般都在1万多个摊位以上,规模和市场成熟度较高,“利润水平超过8%。” 而农改超目前尚未获得有哪家企业赢利的可靠消息。
但是,这仅仅是从做农贸市场角度出发观察获得的数据。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农改超的专业特点,实际上更偏重于地产,即便他们在经营农超过程中尚无获利的消息,但从前期摊位销售而言,这些企业应当有不同程度的利润。”
这也是两大模式最为典型的区别,传统农贸更擅长于做销售市场,而后者则精于地产运作。
该卖的部分才卖
区别并不代表两者界限分明。6月16日,记者试图寻找天生农贸的时候,一个巨大的广告牌醒目地出现在眼前:“倚天图农”——这是杨家坪农贸市场产权铺面销售广告,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天生农贸杨家坪店的摊位已经销售了80%左右。”
另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天生农贸销售摊位的方式与农超截然不同,我们在总计1万5千平米的营业面积中,只拿出了4000平米销售,其他部分依然由我们自主经营管理,而且返租的年限为10年,比其他农超长得多,以这个年限来算,我们完全有能力保证业主的利益不受到损失,而且还能够保证最终他们能够获得不低于8%的年收益率。而其他农超则是全部摊位都拿来销售,其返租合同年限一般只是2——3年,长的达到4——5年。”
李俊说,销售这些摊位的目的,在于筹集一部分资金用于天生农贸市场的设备改造,此外,天生农贸连锁近期还将有一系列大的动作:“我们在武胜、广安和南充三地斥资一亿多元开办了饲养场和屠宰场,目的就是为了适应今后经营发展的需要。”
此外,天生农贸还在与外商洽谈其他合作项目,因此,这种返租销售,更应当被视为短期融资行为,而非农改超模式的经营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