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户困惑
管理混乱 竞争对手重重包裹
农贸超市四面楚歌
信报记者 刘隽刚 实习生 刘彦杰 张秀良摄影
6月19日下午,天气有些闷热,出来闲逛的人群也较往日少些。
大渡口龙寰连锁钢花东风农贸超市里(以下简称东风农超)更显冷清,两层楼面的市场里,除了几个摊贩百无聊赖地来回穿梭,根本看不到几个顾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楼下人头攒动的传统农贸市场。尽管时值正午,天气也多少有些燥热,但到游摊前购买蔬菜水果的顾客依然络绎不绝。
“从去年9月1日至今,这种局面持续了接近一年,我们在这个农贸超市里做生意,一天连一头猪都卖不完,每天下午基本上都在休息。”农超里的肉贩几个聚在一起,边抽烟边向记者倾诉着生意的苦恼:“我们里面卖的价格比外面(游摊)只贵一至两毛钱,可顾客就愿意买外面游摊的,从进来开始就在亏,想出去又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你说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在主城区几个农贸超市都能够看到。对于业内而言,将农贸市场超市化(又称农改超,以下简称农超),已经形成了模式,尽管经营户和业主们都表示过担忧,但业内依然有人认为,“农改超将是农贸市场的发展趋势。”
下这一定论,究竟有何依据?
布局:前有狼后有虎
东风农超的地理位置其实非常优越,它坐落在大渡口区区政府附近,紧邻住宅群及闹市区。按理讲,这一位置应当能够日进斗金才对。
但情况恰恰相反,无论是肉贩钟某还是杨某,抑或是卖调料的吴女士,都在喊“亏起遭不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只要到东风农超走走就一目了然。
从大渡口区政府路口下车,反方向直行不到50米,就能够看到东风农超醒目的招牌。但是在这个招牌门口,却一色摆着各种蔬菜水果的游摊。环绕东风农超一圈之后,记者发现从东风农超楼下开始,以农超为圆心的近百米范围内,密布着各种各样的游摊不下百个——东风农超已经被这些游摊完全包围。
钟某感慨地说:“农超非要早上8点半以后才开门,那个时候周围的游摊已经全部都摆满了,他们的价格要比里面的价格便宜些,所以周围的居民要么在他们那里买菜,要么直接到重百超市去买,我们这里就被搁到一边了。”
从被游摊重重包围的东风农超走出来,不超过100米距离,就是重庆百货大渡口分店,再向下直行百米左右的翠楼(地名),又出现了一个人潮汹涌的农贸市场,而这里的规模,不仅仅远大于东风农超,且产品种类齐全,货色各异又胜过包围东风农超的游摊。
在这样的布局之下,东风农超实际已经被游摊、百货及传统农贸市场重重包裹,在这里没有更为吸引人气的优越之处显山露水之前,谁会不顾正规百货(超市)的质量保证与游摊的廉价,去买价格高于游摊,质量保证低于超市的产品?!
这只是全重庆40余家农超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还有紧挨着毛线沟农贸市场不足500米、与即将开业的沃尔玛及杨家坪天生农贸(传统农贸市场)为邻,位于动物园旁边的锦龙苑农超;与新世纪连锁石桥铺店相距不到50米,与渝州交易城相距不到1000米,与石桥铺农贸市场相距不到200米的兴恒农超……
在几天的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些兴建于住宅楼平街层或地下层的农超规模普遍偏小,其摊位数量多则500——600个,少则100多个,平均数在300个左右。以这样的规模,与动辄数百的游摊,或者是如同天生农贸、渝州交易城这样上万平米的大型传统农超,或者是几千平米货色齐全,管理有序的超市卖场相抗衡,这些农超的优势在哪里?
定位:高不成低不就
所谓农改超,实际所指就是将原本卫生条件差,商品质量无保证的旧农贸市场以超市化卫生标准及质量管理体系所取代。从最早出现的农改超来看,这种业态的出现,无疑使以往脏乱差的农贸市场形象大为改观。
但从经济角度来看,这种思变的新模式在市场上处于不叫好的尴尬境地。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除了身陷重围的布局之外,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农超的市场定位并不准确。
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说,这种定位可以理解为:“连你自己也不知道这是农贸市场还是超市,凭什么来吸引顾客?”
“你说这是农贸市场,里面卖的东西价格又比传统市场略高。你说这是超市,这里又没有严格的管理水平和相应齐全的设备。”即使是经营户自己,也搞不清楚他所处的市场究竟该算做农贸市场还是超市。肉贩钟某说:“从顾客的角度看,要么他图便宜,就到农贸市场去买;要么他图放心,就会到超市去买。但是这里看上去像超市,而经营户又都是个体,人都是昏的,哪里还会考虑买东西。”
地处杨家坪直港大道的嘉禾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招商部的两位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不得不表示:“现在顾客确实还没能从意识上接受这种消费模式。”
6月17日,当记者跨进嘉禾农超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洁净的卖场和衣着各异的经营户。一排排整齐的摊位都用金属包裹,看上去既显眼又干净,各色的蔬菜、水果、调料等农副产品按照种类各归其位,与以往农贸市场相比,这里的购物环境显然好得多。但是与超市清一色的售货员及到位的服务管理相比,正在争吵的摊主与顾客显然拉开了农超与超市的距离。
其他的农超形式和规格与这里大同小异,在锦龙苑农超逗留的时间内,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带着孙女的老婆婆,她一边摇头一边说;“我就住附近,顺路过来看看的,这的菜不新鲜,价格还不便宜。”而另一位穿着睡衣、拖鞋的年轻女士似乎赶时间似的来到菜摊前,随手拿起一把藤菜说:“真不愿买这里的菜。”说完,扔下一元钱匆匆离开……
管理:剪不断理还乱
定位的模糊,顾客的稀少,经营户的牢骚,都是农超亟待解决的难题。
嘉禾农超内,一位蔬菜经营户一边清点着钞票,一边嘟嘟囔囔地发着牢骚:“原来说好统一收银,现在又取消,害得我个人跑这里来收钱,好耽误时间么。”
进嘉禾农超,除了最显眼的大字招牌,还有门口张贴的一张告示。告示的内容,是自6月11日起取消统一收银,改由经营户自行管理账目。
这样做的原因,嘉禾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公司招商部副经理付宗权说:“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
管理者降低经营成本,带来的就是经营大户的牢骚和不满,发牢骚的蔬菜经营户告诉记者:“今年2月20日开业时,管理公司进行免费招商,我们才进来的。当时与管理公司签了一年的合同,合同内容是所有的蔬菜摊位由我们何记蔬菜公司统一经营,其他的如鱼摊、肉摊也分别拿给大户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公司实行统一收银,并且从我们营业额中提取8%。”
合同执行一段时间之后,蔬菜经营户认为双方合作得还比较理想:“我们每天大概能销售6000元左右,就是因为看到我们做得好,所以管理公司要求取消统一收银,还到外面找了些个体经营户,把原来由我们统一经营的四列摊位缩减到两列。”
这位经营户称,何记蔬菜公司除了在嘉禾之外,还在其他超市等卖场经营相同业务:“而现在取消统一收银,就等于把我套在这个市场上,没法去做其他超市,实际上也是想赶我们走。我们确实也要撤场,但是他们取消统一收银就应该赔偿我的损失。”
记者在大渡口东风农超也了解到类似的一幕,19日下午,在看到农超鱼摊空无一鱼时,肉贩们称:“开始在这里有4家鱼贩,之后物管又另外找了个鱼老板,由他垄断经营这四个鱼摊,所以就把原来4家鱼贩赶走了,但垄断经营的鱼老板做了一段时间后因为亏钱也不做了,结果就造成鱼摊一直没人经营的局面。”
随后记者在东风农超楼下另一排门面里找到了“被赶走”的鱼贩,其中一位鱼贩指着东风农超说:“最开始我们4家一起经营,后来物管提出由我们中一家出来全部承包经营,但是我们四家都不干,所以他们又找来一个愿意全部承包的经营户。2004年12月31日,物管方面以请我们去吃饭为由将人支开,并对鱼池停水停电,造成鱼大量死亡,之后承诺赔偿了3000——5000元,并将死鱼和设备都给我们搬了出来,就这样我们4家经营户都被赶出了农超。之后有顾客过来给我们说,垄断之后的鱼摊价格比我们的价格高1——2元,再加上我们现在的位置在一楼,而他的鱼摊在二楼,所以顾客都愿意到我们这里买,结果那个鱼老板做不走,也撤了场。”
对于这种经营户管理上的矛盾,嘉禾农超的付宗权并不回避:“大户要求统一收银,小户则要求个人收银,这些经营户各有各的想法,很难平衡。而且从我们的利润结构上来看,超市的利润比我们高出很多,以现在的利润水平想获得超市的管理,就必然会导致管理公司出现亏损,所以我们才会想办法来节约管理费用。”
不管不行,管又管不好,实际上农超面临的是一个二难选择,加之竞争压力巨大和利润水平低下,最终显示出的结果就是亏损,而这种亏损,也不仅仅是管理公司,付宗权表示:“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农超都在亏损,而且是经营户、业主和管理公司都在亏,有什么办法呢,要培育一个新兴市场,必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