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国际扩张名利双收(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10:36 经济参考报 | ||||||||||||||
韩国KBS电视台2001年制作的电视连续剧《冬季恋歌》在日本受到热烈追捧,剧中男主角扮演者裴勇俊成为日本“韩流”迷,特别是中年妇女的追逐对象。 据悉,裴勇俊到访日本时,有很多妇女在其下榻饭店楼下彻夜等候,其中不少人是在机场等待一夜后,又跟踪至饭店的。而当裴勇俊乘坐的汽车通过时,影迷们更是蜂涌而上,以致前面的人被后面的人挤倒、踩踏,共有10人因受伤被送进医院。 裴勇俊的写真集每册价格为17000多日元,在日本销售了10万册,仅此一项就有17亿日元入帐。小说《冬季恋歌》在日本发行了120万部,VCD、DVD更是供不应求。裴勇俊用的围巾与香水等也十分走俏。韩国用裴勇俊这个俊男形象将《冬季恋歌》推向日本市场,通过出售播映权等,创造了220亿韩元(约合2095万美元)的收益。很多日本影迷在看过《冬季恋歌》后争相到韩国旅游,在《冬季恋歌》中男女主人公拍摄粘贴画的场景前合影留念,日本旅行社的生意由此兴隆起来。 事实上,裴勇俊的商业价值与影响力远不止于此。据日本一经济研究所公布的统计结果表明,韩国电视剧《冬季恋歌》为日韩两国带来的经济效益达2297亿日元。韩国的《东亚日报》认为,裴勇俊是“国宝级的艺人”,作用“超过100个驻日大使”。 回到生活本身 男女主人公分手也要分上四五集的韩剧究竟凭什么吸引了那么多观众?这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困惑。实际上,以家庭为题材的电视剧在中国也是制作主流,且相比起来,国产电视剧节奏更紧凑,故事更抓人。但无论如何在竞争中还是让韩剧占了上风,可见韩剧的过人之处另有玄机。 韩国电视连续剧《看了又看》的导演张斗义告诉记者,韩剧打动了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东方观众,原因在于韩国人具有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的民族特性,且韩国的儒教传统比中国和日本都要浓。 的确,韩剧中那种强烈得有些森严的长幼尊卑关系,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都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东方文化传统。这样的文化也曾经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于是自然激起了不少人的怀旧情绪。 国产电视剧《结婚十年》的导演高希希认为,人们的心态总有些相通之处,比如婚姻中的男女如何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社会都是普遍的问题。所以,以个体家庭折射反映千千万万个社会家庭,反映时代变化,往往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同。 韩剧恰恰是在平凡方面做到了极致,把电视剧的故事进展搞得看上去几乎等同于现实生活。韩剧中,如果剧中男女把婚期定在三周以后,观众就可能真的要在三周后才能看到婚礼的举行,中间夹杂着如何订饭店、请哪些客人、酒席安排哪些菜、新人去哪里旅行之类的问题。一部韩剧看下来,可以为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找到参考答案,可以了解一些婆媳关系的注意事项,甚至还可以完整地学到韩国泡菜、冷面的做法。 对以家庭为收视单位的电视剧而言,韩剧的成功即在于,它以生活本身的面目,拉近了剧中人物和每个家庭之间的距离,使观众把剧中人看成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不同于一些剧情冲突激烈的电视剧,尽管韩剧表现的是生活常态,但依旧吸引人。 趋同化将影响“韩流” 据韩国文化观光部最近公布的统计数字,2002年,韩国电视连续剧出口额为1639万美元,占电视广播节目出口总额的76.8%。2003年,韩国电视连续剧的出口单价由2002年的1089美元提高到1959美元。2004年韩国电视连续剧的出口额及其在电视广播文化产品出口额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加。 韩国影视界为外国观众量身定做电视连续剧正在成为时尚。《茶母》、《第二次求婚》、《巴黎恋人》等适合外国观众审美和情趣的电视连续剧相继出现。中国的胡同、美国的校园成为了剧情的发生地,日本的海滩和中国香港的街区进入了电视连续剧的画面。李金制片公司在制作电视连续剧《玻璃鞋》时将日本神户作为外景地,并聘请了在日本颇具人气的李东健出演剧中主角。制片商显然将《玻璃鞋》瞄准了日本市场。据悉,李金制片公司计划投资40多亿韩元制作一组小型系列电视剧,将之推向美国和欧洲市场。 金钟学制片公司则将制作两部高清晰度电视连续剧,启用新人担纲主演,并在日本和中国香港拍摄部分外景。韩国制片商希望这些电视连续剧能够引起海外观众的更大兴趣,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据悉,最新制作的韩国电视连续剧《悲情恋歌》即将进入日本和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日本进口商已与韩方签订购买《悲情恋歌》播映权的合同。这部电视连续剧的对日出口价高达48亿韩元(约合457万美元),大大超过《巴黎恋人》创下的7.7亿韩元(约合73万美元)的出口最高价。 韩国电视连续剧的出口走旺是个个不争的事实,但同时也潜伏着危机:内容和形式的趋同化,表演技巧和手法不能出新,可能会导致海外观众对韩国电视剧的热情趋冷。 1997年,韩国电视连续剧《星梦情缘》在中国香港首播时引起轰动,从而在亚洲触发了多年升温的“韩流”热潮。然而,作为“韩流”首发地的香港对韩国电视连续剧的热情已经出现减退苗头。韩国电视连续剧在短时间内向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大量出口,最终将导致当地观众观赏热情下降。 最近,韩国贸易协会所属的贸易研究所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发出警告,在中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正在掀起的“韩流”热度可能很快冷却。报告呼吁韩国政府推出支持“韩流”的新政策,拓宽进口掀起“韩流”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品的渠道。报告还呼吁韩国文艺界和制片商制作内涵丰富、适合各国文化背景的电视连续剧。显然,重视创新和加强与进口国家与地区的文化沟通,是维系以电视连续剧为中心的海外“韩流”热的重要手段。 作者:何德功 邱红杰 张锦芳 (来源:经济参考报)
|